APP下载

浅谈如何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2015-04-03吴蔚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计划书博物馆活动

吴蔚

在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职能在博物馆履行的社会职能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如何建立博物馆与学校的良性互动机制,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是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2007年,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这说明博物馆不仅仅只是展示和重现科学、社会历史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应当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成为人们在学校教育之外获取知识的课堂。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据统计,在校学生是我国博物馆最主要的观众,大多数博物馆学生观众占25%~40%,甚至50%以上。因此,博物馆必须对校外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学校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双方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学校开展教育,也有利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联性

博物馆与学校都是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学校是通过固定的时间、地点、课程的安排,通过教师的传授进行的系统化教学,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学校教育传授的信息量少,知识面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博物馆蕴藏着极其深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科技信息,它的教育主要通过陈列展示和动手体验活动,将科普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形式与观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结构严谨、知识系统,其展出的大量藏品,比其它文字资源或影像资源更直观的向观众传递着各种信息。在这里,学生通过实物学习科学知识,能够获得其它学习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时,博物馆的讲解员等教育人员充当了学校教师的角色,不但具有专业知识,又熟悉各类人群的参观特点,便于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其传授科普知识。

由此可见,虽然博物馆和学校在教育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教育目的趋于一致。博物馆希望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学校则希望通过博物馆来弥补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二者互为资源、相互依托。

二、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几点建议

目前,尽管博物馆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国内博物馆对中小学的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我国中小学校利用博物馆进行教育很不充分,博物馆资源的价值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与博物馆交流合作不深入、学校和博物馆各自为政等。但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学校,都已经认识到双方合作的必要性。

1.加强馆校合作,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制定博物馆学生教育计划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灵魂,是博物馆为学校提供的最主要资源之一。因此,充分利用陈列展览为学校服务,是博物馆辅助学校教育的首要方法。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览资源,为学校提供授课场所。主动积极地与学校联系,邀请教师参与活动设计,并将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再依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同学校协商后形成教育计划,使教育活动能够有序进行。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和年龄的差别设置不同内容的参观教育活动,以减少盲目参观,提高参观质量。这时,制作思路清晰的博物馆教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校而言,它可以弥补教学内容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对于博物馆而言,它是展览的延伸,可以补充展示上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藏品的观察和分析,加深课本知识的运用。

目前,不少博物馆都进行了配合学校教育的参观计划书的尝试,大多以导学手册和学习单的形式出现,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博物馆。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与学校共同研发了适合中小学生的教学计划书,如中国农业博物馆《学生教育计划书》,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参观指南、活动建议等内容十分详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博物馆教学资源的开发内容,并用表格列出了可用资源、适合年级、相适应的教材内容等。此外,计划书里还包括了部分优秀教学设计示范,其余学校的老师拿到计划书之后就可以直接参考实践了,每年利用《学生教育计划书》带学生来馆上课的学校达几十所。博物馆的游览和学习效果,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增强。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实现博物馆教育效能的最大化

陈列展览固然是博物馆教育的主要载体,但常设展览再优秀观众也会有看厌的一天。因此,博物馆不仅要做好精品展览,更应转变教育观念,配合展览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教育,以丰富青少年的学习体验,实现博物馆教育效能的最大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摒弃了单一说教的模式,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吸引青少年观众。如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六一儿童节”、等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举办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专题讲座;组织小型轻便的流动展览到当地学校巡回展出;有计划地举办中小学生夏、冬令营和博物馆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举办具有本馆特色的动手体验活动;出版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培训小小讲解员等,其意义不仅仅是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还是教育功能的深化。

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为例,除每年在特殊节日期间开展主题活动外,农业博物馆还结合自身特色利用“元宵节”等农业节庆,开发农事活动,让学生在博物馆里也能感受到传统农业节日的乐趣;每年春天与中小学开展“植物生长探秘”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热爱科学的兴趣,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辟“农艺园”,为学校农艺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在学生寒暑假期间举办主题的冬夏令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每年为多所农村中小学校送去《中华农耕文化》巡展,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举办农博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开展动手活动,如传统染色技艺扎染的制作、亲手操作古老的织布机和脱粒机,等等。多种形式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国农业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总之,以深入挖掘博物馆的展览资源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辅的形式,深化馆校共建的模式,建立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良性互动机制,博物馆就一定能够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实现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论坛,2010,(12).

[2]欧艳.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7).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划书博物馆活动
“六小”活动
别让游戏计划书成为游戏的“门槛”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博物馆
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探析
天骄联盟之商业计划书培训成功举办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