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学习功能的实现与发展
2015-04-03杜心宁
杜心宁
科技馆实现其教育职能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传统意义上讲,科技馆存在着教育功能,但其程度有限。随着教育手段与形式的多元化,与教育功能相伴的,学习功能受社会重视的程度日益提升,其直观自由的教育特点与服务大众的本质满足了更多人对社会教育的要求,补充与丰富了传统教育形式。因此,探索科技馆学习功能的实现与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科技馆学习功能教育一、科技馆学习服务功能的实现(一)对学习者群体的全面认识1.学生的社会化实践场所当今社会,学生这一群体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和负担,相对缺少合适的时间与场所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进行实践。许多学生存在学习机械化的问题,无法在家庭或校园环境内完成将所学进行分享、运用等基本社会化实践。1995年,美国《教育领导力》(educational leadership)杂志主编奥尼尔专访了被誉为学习型组织之父的彼得·圣吉,就学校组织能否成为学习型组织向圣吉请教。在公布的采访内容中,圣吉对学校教育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型持肯定意见,并认为:在建立共同愿景、分享愿景以及通过学习改变既定的心智模式方面,教育组织可以比企业组织做得更好。科技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具备这样条件的场所。在科技馆里,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参观或游览过程中与同伴、老师、家长进行着更为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在科技馆的组织下,有目的地进行科学学习。2.社区的学习基地在现代社会中,社区是有效的基本社会单位,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同一社区居住的人口往往具有同质性,因此以社区为单位的学习活动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目前已开展的社区活动中,社区更多的是组织相对弱势的群体,如残障人士等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领悟世界的能力,为他们提供相对可靠、适合的学习环境。科技馆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参观者的求知欲,引发他们的“自发的学习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对帮助弱势群体了解社会、了解文化同样不无裨益。3.老龄人口的文化中心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人口的较大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空巢家庭形势更为严峻。如何有效地利用老人的时间,实现健康老龄化,使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都是值得重视并应加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说,科技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一般来说,科技馆较为规律的开放时间、宽敞的空间、相对自由的参观方式对老年人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过于拥挤或是快节奏的学习方式对老龄人口来说是不适合其身心的。一些老年人通过参观发现了自己的兴趣领域,激发了增强相关科学、文化学习的愿望,老年人终身教育的实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带动其他群体共同学习。(二)把握科技馆学习的特点科技馆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来自于参观者自身的参观和体验,一方面来自于讲解员的讲解和辅导,综合来说,科技馆的学习具有现场性与短时性的特点,往往要依靠讲解员将展品中所蕴含的较为复杂的科学与文化知识向参观者传递,因此科技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讲解员对展品知识的充分了解,并使之生动化与形象化。只有有效地抓住参观者的心理特点,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科技馆学习的效率。科技馆本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科技馆的陈列设计要抓住展品的本质,明确展品背后所要传达的科技信息;(2)讲解员可以通过观察对参观者的年龄、学历进行大致的判断,从而采取差异化的、更为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同时,讲解员要注意参观者的接受情况,并进行适当的互动,既帮助参观者消化展品内容,又能保持参观者有较好的注意力。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总动员》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龙孩守故宫》就是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展品能够动起来,更好地发挥了其教育职能。(三)科技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根据一项对100个班级共5012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在“最喜爱的课外活动”中,看电影、电视、录像等占34%,玩电子游戏机占21%,文体活动占26%,剩余14%能到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这种比例不容乐观,因此讲解员应努力提升业务素质,“抓住”有限的学习者,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应当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对展品本身的了解,还表现在要了解展品所反映的科学原理与应用,并形成全局观,能够在整体的科学史中观察这一科学现象或是科学展品的出现。讲解员的讲解既要有专业知识的聚焦,又要有相关知识的发散,同时能够根据现场的反馈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讲解速度,拉近与学习者的距离,从而更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二、中美科技馆的教育模式的整体特点(一)美国科技馆教育模式的整体特点就目前的科技馆数量与科技馆教育发达程度来看,美国无疑是在这一领域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美国的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好对接、融合,科技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而学校教育则为科技馆的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熏陶做了基础性铺垫。作为补充学校教育的有力形式,科技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一般通过校外教学、到校服务、资源出借、共同开设课程、教师培训、网络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美国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对接融合时主要表现出了馆校双方合作意识较为强烈、在融合中不断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方努力共同构建完善教育网络。(二)中国科技馆教育模式的整体特点科技馆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从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三方面得以体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科技馆学习的受益者往往就是科技馆教育的受教育者。科技馆的教育对象比较广泛,参观者也往往是出于兴趣或是学习的需要自发形成的,因此在参观形式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自由性与无序性。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作为科普教育机构的科技馆,其教育形式是通过展品向参观者传递有效的文化与科学信息,因此教育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与科学知识、诚挚的服务态度来应对工作的挑战,以起到连接科技馆与参观者的桥梁作用。科技馆展品的陈列摆放、展品的恰当保存等都是科技馆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包括专题展览、讲座等形式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来促进教育影响的形成。三、科技馆学习的发展趋势(一)加强同教育部门的协作和自我宣传科技馆可以通过联合学校共同研讨,使得科技馆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变得更为切实可行,形成参观定期化、展品知识入课堂等相关制度;在教材或教辅资料的编写上,科技馆能够以其丰富的经验向编写者推荐适合的科学内容,使得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能够更为和谐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科技馆学习与学校素质教育有效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科技馆方面要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来扩大自身知名度与社会影响,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使教育部门认识到科技馆在构成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将科技馆学习与课堂学习更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二)推动终身教育的实现,加强参观者与科技馆间的沟通在未来的发展中,科技馆要致力于成为实现社会终身教育的关键场所,要以参观者的需求为重心,培育科技馆教育者和工作人员良好的服务理念,以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与社会的需求。在沟通形式上,目前大多数科技馆都采取在展品旁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而这些文字往往是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理解所形成的,因此对展品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主观色彩。如果场馆本身能够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综合经验,那么参观者的学习愿望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从而实现参观者与科技馆间的有效沟通。参考文献:[1]常娟.科技馆教育人员的反思能力及其培养路径分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2]李春才.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科技馆教育.科协论坛,2001,(12).[3]白宗新,陈竞蓉.科技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4]肖明德.对现代科技馆教育理念的初步探讨.大众科技报,2006,(10).[5]徐华.科技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科技信息,2012,(1).[6]于洪泉.关于科学技术馆教育理念的思考.科技成果纵横,2009,(10).[7]Allen,S.Using 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 in exhibit explanations.Science Education,1997,81(6).[8]Ansbacher,T.Experience,inquiry and making meaning.Exhibitionist,1999,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