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研究进展

2015-04-03黄紫薇周丽君陈明岭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血热型血分银屑病

黄紫薇,周丽君,陈明岭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72)

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研究进展

黄紫薇1,周丽君1,陈明岭2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72)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可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7以上%[1]。

1 病因病机

白疕病因病机为内有血虚燥热、外受风邪、皮肤失气血滋润,其中血热、血燥、血瘀为常见的内在发病基础,外因以风邪为主,并与寒湿、燥、毒等相兼致病,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发病[2]。

血热学说。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认为血热为发病的主要根据。血热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可因为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腥荤动风食物,以致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3]。研究表明,银屑病外周血及皮损来源的T细胞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在体外诱导正常表皮细胞的过度增生[4,5]。近年来Th17细胞作为一种新兴的T辅助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6]。范斌等[7]采用ELISA法检测血热型银屑病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IL-17、IL-23、IL-6水平,收集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作为对照,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p38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TAT3mRNA、p38mRNA的表达。发现Th17细胞在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与相关转导因子在皮损中表达上调,STAT3、p38可能参与诱导Th17细胞产生,提出这可能是血热型银屑病辨证论治的科学依据之一,但研究未纳入血燥型及血瘀型的患者,故不能说明Th17细胞是否只存在于血热型患者中,其真正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血燥学说。血燥多因血虚而致,《诸病源候论·白癣候》载:“此亦是腠理虚受风,风与气并,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顾伯华[8]认为病久气血耗伤,血虚风燥,肌肤更失气血之养,而使皮损复发或更加严重。

血瘀学说。秦万章教授强调血瘀贯穿在疾病的全过程,认为银屑病以血为本,血热为先,血虚、血燥、血寒在后,血毒是疾病的恶性发展,血瘀贯穿在疾病的全过程中[9]。

另外,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血分蕴毒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银屑病“从血论治”理论。《重订通俗伤寒论》言:“火盛者,必有毒,毒为热盛所致,热聚而成毒。”有人通过总结中医皮科专家赵炳南、朱仁康、金起凤、张作舟、张志礼等多位专家治疗银屑病的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发现在用凉血药、活血药、养血药等理血剂的基础上,清热解毒药的使用也包括了银屑病治疗的不同证型。血热证的病机主要为血分蕴热,由热生毒,毒损血络,热毒壅络,则发红斑、颜色鲜红。血分炽盛之毒热如不及时清解,热毒灼伤营血,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而成血燥。或热毒入络,气血瘀结而转为血瘀。认为T淋巴细胞活化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是作为“毒”的来源,通过引起继发性的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血管通透性增加而表现为红斑、鳞屑、筛状出血,或许是“血分蕴毒”的重要病理基础[10]。

2 辨证论治

血热型。张春红等[11]观察祛银汤治疗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24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清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观察其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并采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OPN和VEGF的表达。祛银汤药用板蓝根30g,金银花21g,土茯苓21g,炒槐米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赤芍15g,紫草15g,丹参15g。常规水煎煮,共煎液500m L,每次口服250m L,分两次于早餐及晚餐后0.5h内口服。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79.17%。治疗后PASI评分和各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前外周血清OPN和VEGF表达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PN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4,P<0.05)。刘小银等[12]将血热型银屑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除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组另予凉血解毒饮。生地20g,金银花15g,连翘15g,紫草15g,玄参12g,丹参10g,赤芍15g,牡丹皮10g,虎杖20g,白茅根15g,板蓝根15g,茯苓30g,滑石(包煎)10g,鸡血藤20g,白鲜皮10g,茜草15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丸(陕西省榆林地区中药厂生产,批号文号980603)1袋,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根据PASI评分方法判定疗效,以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P物质的浓度来评定药物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人血清中P物质浓度降低大于对照组(P<0.05)。凉血解毒饮作用可能涉及到对血清P物质浓度的影响。

血燥型。徐君瑶[13]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血虚风燥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Z20025030)4粒,每日3次。治疗组自拟养血润燥消银方。药用熟地20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15g,防风10g,何首乌15g,陈皮15g。丹参15g,土茯苓20g,黄芪30g,生地15g,乌梢蛇15g,蜈蚣2条,山茱萸20g,白鲜皮20g,苍术15g。每次15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两组治疗期间均外用凡士林。每日2次适量外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PAS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愈显率治疗组72.0%,对照组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蒲欣欣等[14]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用银屑汤(黄芪30g,丹参30g,熟地黄30g,蜈蚣3条,荆芥10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丹皮15g,羌活15g),每日1剂,水煎至400mL,早晚各200m L温服。对照组48例用消银胶囊(熟地、牡丹皮、白芍、当归、白蒺藜、夜交藤、玄参、蝉蜕、川芎、防风、红花、制何首乌)。7粒,每日3次口服。4周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用2个疗程。总有效率治疗组90.74%,对照组72.92%。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PASI评分、皮肤CT下的相关数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瘀型。郭建辉等[15]将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化瘀通络方,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熟地黄12g,川芎9g,赤芍9g,黄芪30g,丹参30g,蒲公英12g,金银花15g,紫草15g,鸡血藤15g,乌梢蛇9g,地龙9g,蝉蜕9g。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60例口服消银颗粒(陕西康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00019)3.5g,日3次。两组同时外擦10%硫磺软膏、每日3次,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卫平[16]将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消银片[黑龙江华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91)卫药准字Z-69号]4丸,每日3次。治疗组予活血和银汤(丹参30g,熟地30g,赤芍15g,紫草15g,当归15g,川芎15g,红花10g,桃仁10g,鸡血藤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痊愈率治疗组25.0%、对照组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SI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

3 总 结

临床研究证实,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可延长复发时间,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随着近年来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的深入,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也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病因病机方面,“血分蕴毒”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从血论治”,这对研究中医药作用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二是在辨证论治方面,2013版指南的出台,确立了“血热”、“血燥”、“血瘀”基本证型,在此基础上可加用其他多种辨证方法,以反映本病的复杂情况;三是在临床研究方面,随机对照试验的标准化使得本病的临床观察更加科学,观察结果也更具说服力,实验研究也更多地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新成果以探讨中医作用机制—细胞因子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更加深入;四是辅助检查方面,皮肤三维CT的引进作为新检测手段目前虽未普及,但作为无创的检测项目,其在检测银屑病皮损变化情况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空间。目前对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故对本病发病机制、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是今后的重点。

[1]丁晓岚,王婷琳,沈佚葳,等.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8-601.

[2]于长林.辨证分型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2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130-4132.

[3]甘海芳,蔡东华.银屑病病因病机研究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4):251-253.

[4]刘建荣,张开明.T细胞分化抗原与银屑病[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83-85.

[5]Kastelan M,M assari LP,Pasic A,et al. New trends in the immuno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J].Acta DermatovenerolCroat,2004,12(1):26-29.

[6]Sara Trifari,Charles D Kaplan,Elise H Tran,et al.Identification of ahuman helper T cell population that has abundant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 22 and is distinct from TH-17,TH 1 and TH 2 cells[J].Nature Immunology,2009,10(8):864.

[7]范斌,李峰,李欣,等.血热证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相关转导因子的表达[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612-2614.

[8]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90.

[9]范斌,王洁.秦万章辨治银屑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1):17-19

[10]李萍,王莒生,赵京霞,等.银屑病“血分蕴毒”病机解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4):413-417.

[11]张春红,杜锡贤,张春敏.祛银汤治疗血热证银屑病临床观察及其对外周血OPN和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3):228-230.

[12]刘小银,曹娜,刘娜.凉血解毒饮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人血清P物质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1,17(8):31-33.

[13]徐君瑶.养血润燥消银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血虚风燥型)50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65-66.

[14]蒲欣欣,张书军,王秋英.银屑汤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5,31(1):14-16.

[15]郭建辉,郭雯.化瘀通络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44-46.

[16]辛卫平.活血和银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3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1):10-11.

R241.8

A

1004-2814(2015)11-1078-02

陈明岭

2015-06-12

猜你喜欢

血热型血分银屑病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浅述少阳与血分病证陈申达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普连膏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观察
血分证探析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