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5-04-03杨宝友杨劲宇
杨宝友杨劲宇
(1.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组,云南剑川 671302; 2.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剑川 671300)
剑川县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杨宝友1杨劲宇2
(1.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组,云南剑川 671302; 2.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畜牧工作站,云南剑川 671300)
生猪产业是剑川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它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发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全县养猪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生猪业;现状;发展建议;剑川
1 前言
剑川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国土面积2250km2,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全县辖5镇3乡,88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391个自然村,人口17.9万人,居住有1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属国家重点扶持县之一。生猪产业是剑川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它在加速粮食转化、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发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发展现状
2.1 生猪存栏和出栏
2014年全县存栏生猪19.74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99万头,出栏21.61万头,出售仔猪55.2万头,其中外销2.43万头,猪肉产量1.7万t,生猪业产值20754.1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9.6%,以生猪饲养为主导的养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2.2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养猪场32个(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养猪场13个),其中,饲养能繁母猪50~100头,出栏商品猪500~1000头生产能力的养殖场有12个;达到饲养能繁母猪20~50头,出栏商品猪300~500头生产能力的养殖场有13个;达到饲养能繁母猪15~20头,出栏肉猪150~300头生产能力的养殖场有4个;达到年出栏育肥猪200头以上生产能力的有2家。
2.3 科技推广措施落实
2014年全县完成猪种改良2.84万窝,其中人工授精 1.55万窝,引进优良母猪110头,种公猪77 头,开展科技培训89期,共培训1.5万人次;完成猪瘟免疫注射37.3 万头份,完成高致病性生猪蓝耳病 32.36 万头份,“W”病强制免疫37.2万头份;加强了兽药饲料及生猪贩运监管工作,加强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年内全县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各项科技推广措施的有效落实,为全县的生猪养殖奠定了基础。
2.4 畜产品加工
目前,全县有年屠宰能力4万头的吉成屠宰中心和马登镇阿宝生态食品加工厂2家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生猪屠宰销售及火腿加工生产,全县缺乏大而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生猪产业发展。
2.5 惠牧惠农政策落实
2014年扶持建设完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个,兑现扶持资金75万元;实施能繁母猪保险14418万头,财政配套补贴资金69.2万元,为全县生猪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3.1 群众发展信心和投入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转型大量劳动力外出、生猪市场价格振荡起幅和生猪养殖成本(饲料、劳动力)不断上涨的影响,生猪养殖比较经济效益下降,市场预期利润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散养户发展信心和投入动力不足,给全县的生猪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3.2 标准化规模养殖化程度低
全县的生猪规模养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投资主体自身实力不足,投融资渠道不通畅,抗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尤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养殖小区,规模养殖的效益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3.3 良种化程度低,科学养殖水平不高
猪改良站点数量不足,人工授精改良面小,养殖户选种选配意识淡薄,生猪良种化程度不高;科技推广难度大,资金投入不足,农户学习和接受科学养殖技术能力弱,良种得不到良养,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导致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不高。
3.4 活畜交易市场建设滞后,产品加工转化不够
市场基础设施差,市场功能不完善,甚至无专门的交易场地,没有专门或规范的生猪交易市场,市场拉动乏力;缺乏大而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转化不够,没有形成延伸的产业链,影响了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
3.5 缺乏生猪生产预警应急机制
生猪产业信息、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向养殖户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和跟踪服 务,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养殖风险。
3.6 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少,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发展
4 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培植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组织化和规模化建设、良种工程建设,强化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和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等重点工作,着力推进生产方式改变,走适度规模养殖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滇西北仔猪交易集散中心。
5 对策建议
当前,生猪产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从根本上讲,生猪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以培育区域性产业优势为目标,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良种工程建设为重点,以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为支撑,促进生猪产业实现有序稳步健康发展,努力实现把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5.1 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给予补贴;二是继续维持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能繁母猪是保证生猪生产的基础,是生猪生产的发动机,不仅要保持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的不变,并且要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三是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降低养殖风险。
5.2 提高生猪生猪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和养殖场(小区)建设,以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为载体,按照“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建设园区化、园区建设标准化”的要求,扶持培植“规划合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防疫程序化、污染处理无害化”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着力推动生猪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5.3 积极推进生猪良种工程建设
优良猪种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是建设县优良种猪扩繁场,及时引进种猪和更新血缘,适度发展国内优良配套系,充分发挥优良种猪核心扩繁作用,提高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降低养殖户更换良种得成本;二是加大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建设,购置和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改良站点的辐射能力和改良质量;三是加强技术培训,一方面是加强改良人员的培训,提高改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培训,普及良种意识和饲养管理技术。
5.4 强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好动物防疫工作,保证免疫密度与质量,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加强对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技术推广培训。利用县校合作为契机,邀请云南农大教授专家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户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推广普及科学养殖技术,大力推广适度规模和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种、料、管、防、训”综合配套措施。
5.5 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和发展
市场具有引导商品生产、搞活流通的重要功能,只有市场兴、兴市场,才能带动产业发展。要按照“引导、开放、搞活”的方针,建设和完善牲畜交易市场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为重点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网络;发展壮大营销队伍,积极引导、鼓励、培植一批有一定投资能力、善于经营的动物运销户进入流通领域,扩大产品流通渠道,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5.6 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系统服务的重要功能,是连接养殖户和市场的桥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大力扶持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开辟市场,为农户提供稳定、便利的销售市场;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扶持创建地方特色品牌。
5.7 建立信息技术平台
及时有效的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养殖信息和市场信息,最大限度地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1] 张爱民.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肉类工业,2014,(10):1-4.
[2] 李娜,张树敏,姜海龙.吉林省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猪业科学,2013,(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