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症与肾错构瘤相关影像学分析
2015-04-03谢代军康安发
谢代军 康安发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又称Bournerille病,是一种以皮脂腺瘤、智能低下、癫痫为三联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可累及皮肤、肝肾、心脏、肺、眼、骨骼等全身多个器官组织[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s,RAML),又称肾错构瘤,常与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发生,有国外文献报道约80%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合并肾错构瘤[2]。影像学检查对TSC确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多年积累的确诊为TS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11月经临床和手术确诊为TSC 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6个月~45岁,平均年龄(20.3±19.7)岁。临床表现,5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脂腺瘤及皮肤损害,多见于两面颊部、鼻两旁等;3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43例临床有癫痫病史;17例见骨骼、肌肉受累;13例患者发现有心脏占位;21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肝错构瘤;37例合并肾错构瘤,其中14例因腰腹部有明显可触及的包块就诊,13例因上腹不适、腰背部酸痛而就诊,7例因出现腰痛血尿就诊,3例体检时检出。
1.2 检查方法
59例患者中CT检查40例,9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MRI检查43例,彩超检查6例。CT检查均使用美国GE64排128层Light Speed螺旋CT(VCT)机,常规扫描厚度为5~10 mm,增强扫描层厚可达0.6 mm,层距5~10 mm,对比剂使用碘海醇(50 ml:17.5 g),成人100 ml,儿童按体重计算用量且不多于50 ml;MRI检查均使用GE Signa Hde 1.5 T磁共振扫描仪,做常规T1WI、T2WI及FLAIR扫描。彩超检查使用美国GEVoluson730Expert四维彩超仪。
2 结果
2.1 TSC的影像学表现
2.1.1 TSC的CT表现 CT检查40例,患者征象有:①皮质结节:皮质和皮质下结节25例,行CT平扫,发现为等或稍低密度结节,部分为结节状钙化,结节周围无水肿及占位效应,囊变者CT呈囊性低密度,增强扫描未见强化。②室管膜下结节:患者38例发现室管膜下结节,结节伴钙化37例,钙化结节位于侧脑室体部34例、室间孔区23例,三角区15例,多沿侧脑室外侧壁分布,向脑室内凸出。呈类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一般小于10 mm。③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CT扫描共发现13例,位于侧脑室室间孔和孟氏孔区附近,结节直径1.5~3.2 cm,平扫呈中等密度,注射对比剂后强化明显。④脑白质异常:19例患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灰白质区分不明显,局部有脑回增宽或脑沟加深的现象。⑤其它改变:合并肾错构瘤患者37例,其中双侧肾错构瘤患者17例;17例患者CT检查可见腰椎椎体多发硬化性小结节;21例患者伴发肝错构瘤。
2.1.2 TSC的MRI表现 MRI检查43例,患者征象有:①皮质及皮质下结节:40例患者见皮质及皮质下结节,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或高信号,FLAIR为高信号,其中,FLAIR图像显示最为清楚,结节均为多发性。病变位置主要有2种分布:一种病变位于脑回核心部位,呈“面包圈”样病灶;另一种,病变避开脑沟下方且累及到相邻的2个脑回,呈现“H”形病灶。②室管膜下结节:32例患者表现为两侧侧脑室壁1个或多个结节状异常信号,表现为:T2WI、FLAIR呈中等略高信号,T1WI呈中等或低信号,室管膜下结节显示不如CT清楚,数量也较少。③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扫描发现8例患者室间孔及孟氏孔区附近有较大肿块阴影,MRI检查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高信号为主,脑积水3例。④脑白质异常:10例患者脑室壁可见放射状异常信号,延伸到脑表面白质,T1WI信号无明显变化,T2WI为高信号,且呈放射状排列。
2.2 TSC合并肾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
2.2.1 彩超 除TSC病症典型表现外,肾错构瘤亦有其特征性表现。彩超检查的6例患者中,5例为实性强回声光团,诊断为肾错构瘤;1例以强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光团,诊断为肾良性肿瘤,结合CT、MRI诊断为肾错构瘤。
2.2.2 CT 37例患者中,肾内单发肿块11例,双肾病灶26例。21例肿瘤位于肾实质内,16例肿瘤突出肾轮廓外。25例为脂肪成分多于软组织的肾错构瘤,形态为圆形、类圆形的19例,分叶状6例。脂肪区CT值为-27~-116 Hu,平均-67.8 Hu,边界较为清晰,增强扫描,脂肪部分无强化,肿块内血管及平滑肌可见强化,软组织区CT值为21~78 Hu;少脂或无脂肪肾错构瘤12例,圆形、类圆形形态者7例,分叶状5例。平扫CT值为17~45 Hu,4例以0.6~2 mm薄层扫描病灶区,发现了常规厚度扫描无法确认的脂肪成分。
2.2.3 MRI37例肾错构瘤患者中20例行常规双肾T1WI、T2WI扫描,其中17例有脂肪特征性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诊断较明确并可见内其分界,脂肪抑制成像为低信号;所有患者扫描,肿块内可见粗大的血管影;3例由于脂肪含量少且有肿瘤内出血而表现为混杂信号,被误诊为肾癌,结合CT、彩超确诊为肾错构瘤。
3 讨论
结节性硬化症(TSC)又称为Bourneville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家族遗传性病例为1/3,散发病例占2/3[3]。患者病变常累及肾脏、心脏、肺部、皮肤、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等,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TSC具有皮肤病变、颅内病变等11个主症状及9个副症状,需表现2个主症状或1个主症状及2个副症状确诊;1个主症状或2个及2个以上副症状才能疑诊为TSC[4]。皮肤病变的形态和部位具有特征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线索,但要与痤疮相区分,避免误诊。颅内病变需要影像学检查,每例疑似TSC的患者应进行CT和MRI检查,影像学检查是TSC确诊的重要方法。
TSC的影像学表现常见室管膜下钙化结节,为特征性的CT表现,多分布在侧脑室体及室间孔附近并向脑室内凸出,对于非钙化结节,MRI的观察比CT优越[5]。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多位于额叶和顶叶的灰白质交界处,钙化结节常呈沙粒状或结节状,临床上CT的检出率不及MRI[6]。脑白质异常可表现为放射状迁移束、楔形或不定形,CT对脑白质异常不敏感,MRI效果优于CT,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病变效果以T2WI、FLAIR序列显示为佳[7]。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是TSC特征性病变之一,多发于室间孔及孟氏孔附近,可引起颅内高压和梗阻性脑积水,影像学检查时可明显看到实性或囊实性肿瘤[8]。
TSC常累及肾脏,多单侧或双侧伴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即肾错构瘤,多发于女性,起源于中胚层,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组成。瘤体较小时无自觉症状,大于4 cm者才表现临床症状[9]。肾错构瘤多数位于肾实质内,CT扫描可发现圆形、类圆形及分叶状肿块,病变大小各异,脂肪密度和软组织密度明显不同,病变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朗。CT平扫乏脂肪的肾错构瘤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多脂肪肾错构瘤患者多发现脂肪密度影,脂肪区与软组织区CT值具有显著差异[10]。MRI检查可多方位成像,在确定肿瘤来源上优于CT,并且MRI可以分辨肿瘤组织成分,对于显示粗大血管影有明显优势。MRI诊断有3方面特征:①肿瘤位于肾实质且边界清楚;②可明确显示脂肪成分,脂肪信号于T1WI表现为高信号,于T2WI为等或高信号;③肿瘤内可见有分支的粗大血管影。肾错构瘤要与腹膜后肿瘤相区分,脂肪含量多的肾错构瘤要鉴别是否为脂肪瘤、脂肪肉瘤及畸胎瘤,CT联合MRI为确诊必需的检查,超声及IVP也是检测肾错构瘤的重要手段[11]。
TSC合并肾错构瘤是TS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占据肾脏并继续增大至上腹部,甚至可达盆腔,易自发性或在外力影响下发生破裂,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肿瘤直径小于4 cm时可随访观察,按时体检;大于4 cm并破裂出血时,宜首选介入栓塞治疗,尽量保留肾单位[12]。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是确诊TSC及TSC合并肾错构瘤的重要方法,熟练掌握TSC及肾错构瘤的CT、MRI等特征表现,联合CT、MRI及其他检测方法,能够及时发现病变,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及早得到治疗并免受误治之苦。
[1]毕纯龙,万 霞,张 蔚.结节性硬化症的影像学表现〔J〕.黑龙江医学,2008,32(6):428-430.
[2]Abdelhak K,Younes A,Mbarek D,et al.Concurrent bilateral renal angiomyolipoma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a patient with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J〕.Rev Urol,2009,11(4):216-218.
[3]李孙达.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双侧肾脏多发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3332-3333.
[4]金讯波,许丽娜,张沂南.结节性硬化症:一种值得警惕的双肾多发错构瘤合并癫痫的遗传性疾病〔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3(2):1-3.
[5]马银华.结节性硬化症的颅脑及肾脏影像学表现与治疗〔J〕.罕少疾病杂志,2011,18(1):12-14.
[6]印建国,刘晓红,宁季军,等.结节性硬化症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J〕.罕少疾病杂志,2006,13(1):22-24.
[7]洪璧楷,代海洋,林枫枫,等.结节性硬化症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405-407.
[8]杨芳裕,林锦兴,李泉清,等.结节性硬化合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1):178-179.
[9]刘娟慧,梁燕华.结节性硬化双肾多发性血管肌脂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83-85.
[10]梅丽努尔,沈荣芳,阿不都哈力克,等.8例肾错构瘤的CT 影像学诊断分析〔J〕.新疆医学,2013,43:136-137.
[11]刘一平,易自生.巨大肾错构瘤的MRI诊断(附4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10):594-595.
[12]赵 磊,江 山,张贤生,等.结节性硬化症并发双肾巨大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1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