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
2015-04-03朱煜琪
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
朱煜琪
(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常州, 213003)
关键词:择期剖宫产;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互动式
近年来,随着临床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自身的机械性创伤,往往造成产妇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1]。因此,为保证剖宫产产妇尽快康复,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路径是为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一类疾病患者制定的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图或表格[2]。为有效地满足产妇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更深层次地体现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内涵,本院将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产前、产时和产后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不纳入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年龄21~36岁, 平均(26.8±2.8)岁;孕收37~44周,平均(39.5±1.4)周;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26.6±2.9)岁;孕周37~44周,平均(39.7±1.4)周。经比较,2组患者年龄、孕周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异议(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即产科常规护理,不受时间限制,随机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根据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互动式健康指导,具体如下。
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成立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小组,在充分评估产妇对健康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参照产妇健康教育指南,并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与剖宫产产妇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需求,制定“择期剖宫产术健康教育路径”。 择期剖宫产术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包括: ① 入院当日:向孕妇及家属讲解入院须知包括介绍住院制度、病房环境设施、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产前指导自我监测胎动讲解分娩先兆;告知各项检查目的、方法; ② 术前1 d: 向孕妇及家属讲解示范,并指导剖宫产术相关知识,备皮、留置导尿的目的;指导饮食、深呼吸、咳嗽方法;讲解麻醉、手术方式及配合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③ 手术当日: 6 h内向孕妇及家属讲解禁食禁饮,取平卧位、腹部放置沙袋的作用;介绍药物的名称及作用;指导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婴儿取侧卧位的意义。6 h后讲解饮食指导、早期床上翻身活动的意义;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婴儿日常护理、观察要点,呛奶的紧急处理; ④ 术后1 d: 讲解饮食及个人卫生指导,恶露的观察;母乳喂养指导;介绍新生儿生理特点,预防接种及注意事项;停保留导尿后指导下床解尿的方法; ⑤ 术后2 d: 向孕妇及家属讲解加强饮食指导的重要性;指导母乳喂养、乳房按摩方法,正确的挤奶手法并保持泌乳通畅;鼓励下床活动; ⑥ 术后3 d及以上: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意义;指导育儿技能(新生儿沐浴、游泳及抚触);指导产后康复; ⑦ 出院当日:实施饮食、卫生、活动、出院带药及计划生育指导;指导婴儿预防接种与补钙注意事项;告知产后复查的时间及意义;发放爱心卡,告知24 h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及支持组织; ⑧ 出院一周:对产妇实施电话随访,了解产妇伤口、子宫复旧、恶露及泌乳情况,了解婴儿喂养及生长情况。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对入院后的观察组孕妇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互动式宣教。在每位患者床头挂一份路径表,孕妇入院后先由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并做好入院评估及入院宣教。责任护士根据路径表上的时间、内容和孕妇的需求,对孕妇进行评估、教育、评价,并在路径表上将已实施的内容打“√”签名,未实施的内容在表格中做好记录,以便下一班护士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跟踪施教。邀请家属与孕妇共同参与,采用语言、书面教育、图文宣教、健康小册子的形式进行讲解,讲解后及时反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孕产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未掌握的内容再次进行宣教直至理解掌握;对一些操作性的内容由护士示范,产妇模拟操作,如新生儿日常护理、哺乳手法,并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出院时发放爱心联系卡,做好出院宣教,告知科室24 h热线服务电话,指导产妇及家属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咨询出院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出院后1周由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电话回访,了解产妇康复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切实将健康教育延伸到产妇家中,使医疗护理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3]。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每日监督执行情况,抽查健康教育进度与病情进展是否符合,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3 效果评价
2组患者均于出院当日进行效果评价,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的影响。包括: ① 健康教育质量评估表:内容包括20项,总分100分,≥85分为达标,<85分为未达标; ② 母乳喂养成功率:评价表内容包括10项,总分100分,≥90分成功,且符合母乳喂养成功标准:2次喂哺间新生儿产生满足感,且排尿>6次/d,排便每天若干次,婴儿生理性体质量丢失情况减少[4]; ③ 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护理部制定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含20个项目,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答案,患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自评,每项满意为5分,较满意为3分,不满意为1分,总分≥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
2结果
2.1 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互动式宣教后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有75例(93.8%)达标;5例(6.2%)未达标。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有60例(75.0%)达标; 20例(25.0%)未达标。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达标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术后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母乳喂养成功者65例(81.3%); 不成功者15例(18.7%)。对照组患者术后母乳喂养成功者为42例(52.5%); 不成功者38例(47.5%)。观察组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人数为78例(97.5%); 2例(2.5%)不满意。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的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满意的人数为66例(82.5%); 14例(17.5%)不满意。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采取口头的和简单知识灌输的方法,患者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个性化、人性化和护患之间的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健康教育效果。互动式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护患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双向性护理活动,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往活动,有效激发患者对护理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引导和支持患者自觉为恢复健康和维护健康而采取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活动[5],因而提高了健康教育成效,更有利于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通过开展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使产妇能够全面系统地获得健康指导和咨询,给孕产妇、家属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既可随时得到系统化健康指导,又可随时提出疑问并得到解答,满足了其健康教育需求,确保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得到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另外,互动式健康教育能使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好处有了深刻的认识,坚定了成功喂养的信心。在互动的过程中产妇得到护士手把手的指导与示范,通过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有效地刺激了母亲乳汁的分泌,使母乳喂养成功率大大得到提高。最后,互动式健康教育要求护士每日严格按照路径中的内容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让其及时准确地掌握下一步治疗护理项目和注意事项,同时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和内容,满足孕产妇和家属在不同阶段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通过交流一方面使产妇获得了疾病治疗康复的知识,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融洽护患关系。另一方面,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不仅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还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Kjerulff K H, Zhu J, Weisman CS, et al. First birth Caesarean section and subsequent fertil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the USA, 2000-2008[J]. Hum Reprod, 2013, 28(12): 3349.
[2]戴红芳, 施京华, 苏强. 健康教育路径在择期剖宫产护理质量中的成效[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5):433.
[3]俞桃英. 护士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回访的体会[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
[4]余利红, 吴梅娟. 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5): 33.
[5]黄丽娟, 杨红叶, 黄小芳. 互动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08, 7(2): 97.
收稿日期:2015-03-15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6-156-02
DOI:10.7619/jcmp.201516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