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加强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2015-05-23穆爱兰张秋玲
穆爱兰,张秋玲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091)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其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急、变化快,抢救几率大,且时间紧迫,护理操作频繁,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具有超高的风险性,若护理措施不当极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急诊科的护理水平直接反映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因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强化急诊科的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急诊科的护理风险和护理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对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和处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至最低,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危害和损失[1]。本院急诊科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有效规避了护理中的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急诊科2013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纳入标准:①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②年龄75岁以下;③沟通能力、理解能力正常;④未经ICU治疗。排除标准:①死亡者;②自行转诊者;③心肝肾病病情危及生命者;④昏迷患者;⑤听力损伤者;⑥有精神病病史及精神病者。观察组中,男55例,女27例,年龄18~78 岁,平均(42.5 ±15.6)岁,四肢骨折25例、急腹症57例。另将本院急诊科2012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8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纳入及排除标准同观察组,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20~75岁,平均(43.2±17.5)岁,四肢骨折24例、急腹症6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中护士10名,年龄20~43岁,平均(32.4±7.6)岁,工作时间2 ~12年,平均(6.5±2.8)年。
1.2 护理风险管理
1.2.1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由护理部组织,本科室管理人员带头,对全体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时间为1周。介绍风险护理管理的内容、实施目的、方法及意义,讲解急诊科风险的危害性、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及预防措施,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士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化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安全与质量并重”的理念[2]。
1.2.2 加强培训、定期考核: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专业培训班、讲座和护理研讨会,对急诊科护理风险进行培训,讲解内容包括急诊科的常见疾病类型、急救流程与护理措施等,并导入案例进行急救模拟演练及回顾性护理查房[3],要求护士按照事先制定的突发意外事故的紧急预案进行相关急救,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应急能力。护理过程中,高年资和低年资的护士搭配,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既能提高护理质量,又能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操作考核办法》,科室成立考评小组,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将急诊科护理操作流程汇编成册,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事,提高护理质量。年终以护士在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
1.2.3 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层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护士条例、护士的职称、专科知识、护理技能、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建立责任制管理小组。实施首问负责制,在预检分诊区、抢救区、监护区以及观察区内均有负责的责任小组组长,小组护士共同分管1组患者,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全权负责,使责任到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每台仪器都要由专人管理,每天由专班护士负责清点、检查仪器,及时进行清洁及保养,并做好登记。核对者和执行者双方在更换输液和核对医嘱时都要签名确认,降低护理风险。责任护士实施挂牌上岗服务,将护士长、责任护士的照片张贴在宣传窗内,同时张贴投诉电话,急诊科门口设有意见簿和投诉箱,接受患者、家属、社会的“三方监督”[4]。责任小组护士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
1.2.4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建立急诊科的监管机制,重点突出和监督前瞻性护理,即事前控制。优化、整合急诊护理流程,简化步骤,减少患者在各个环节的等候时间。实施先诊疗再挂号、先抢救再收费、先预约再转科的制度[5],实行急诊患者“四优”服务,即优先检查、优先用药、优先住院、优先手术。到达急诊室后首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处理不同患者,5 min内建立静脉通路,10 min内1名采集血液标本,1名护士进行心电图、血压监测,对患者的情绪予以安抚。护送患者做头颅CT,不等报告,返回急诊科后做好溶栓准备,减少急诊过程中的滞留时间。在医务部、护理部的指导下,护理文书的书写结合《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简化,采取实时记录的方式,通过表格类型的方式制作护理文书[6],为交班报告、危重患者抢救记录制作模板,在电脑上操作,避免在书写病历上花费太多时间。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将护理风险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提倡诚信服务。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合格率:包括无菌物品灭菌、导管护理、护理文书、三基考试、护理操作、医疗考试6个方面;②护理质量评分:将卫生部的要求和本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急诊护理质量考察表,内容包括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水平、护患沟通、服务态度、规避纠纷、应急能力和患者风险评估7个方面,均采用百分制,由护理部统一考察;③ 护理缺陷:对以下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不详、用药错误、病情监护不周、病历书写错误等;④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分为医生评议(5名)以及护士自评(20名),每个部分分为10个维度5个等级,分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计分5、4、3、2、1分,满分为50分;⑤ 护理纠纷:包括在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和文书环节4个阶段发生的纠纷情况;⑥抢救物品完好率;⑦护理满意度:采用“急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90分为满意。对2组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导管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患沟通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s)[n(%)]
表1 2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s)[n(%)]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2.2 2组患者护理风险、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物品完好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风险、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n(%)]
表2 2组护理风险、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最多的科室,具有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医患纠纷多、护理工作重等特点。急诊科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护理风险随处可见。随着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急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急诊科护士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护士面对的患者及家属性格各异,需要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护理措施来支撑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才能使得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护理满意度。急诊科护理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因此,临床必须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护理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7]。
风险护理管理在指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将差错的处置行为改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有报道[8]认为,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规避护理中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研究[9]将护理风险应用于急诊科的护理中,结果发现,护理风险有效减少了护理不安全事件,提高了护理质量。另有研究[10]显示,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能加强护士对急诊患者风险性的认识。也有研究[11]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科ICU中,证实对于急诊ICU患者,风险管理能够改善护理质量,避免护理人员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引发护理纠纷,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为了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护理缺陷,本院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去看待疾病和健康,从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培训、定期考核、责任制整体护理、优化急诊质量流程等管理措施入手,全面规避急诊护理中的风险,提供保障。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管理组相比,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护理合格率高、护理质量评分高、护理纠纷率低、投诉率低、抢救物品准备好、医护患的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建立起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措施,主动识别和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查找各个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改善应急能力,切实规避风险的发生并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身体和经济方面的损失。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对患者实施连续化护理,规避了护理风险,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同时,风险管理的实施也激发了护理人员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责任心,主动为患者着想,从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12]。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规避急诊科的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治疗和住院的安全性,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管理方式。
[1]余江,徐剑铖,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
[2]胡芳.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19.
[3]李金平,刘晓颖,栾亚坤.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74.
[4]陈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24.
[5]余新颖,马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9.
[6]龚放华.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67.
[7]郗尊青,陈熙.风险管理对门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杂志,2013,32(12):2823.
[8]毛世芳,陈妮,黄冶,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医学模式转变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3):475.
[9]黄清丽,文惠君,于海燕.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21.
[10]王瀛.急诊护理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18.
[11]王茹春,陈友红,李云婷.风险管理在急诊科ICU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46.
[12]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