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理学研究生为例,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2015-04-03秦丽娟张一兵段国贤王艳蕾杨秀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导师研究生

秦丽娟 张一兵 段国贤 王艳蕾 杨秀红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以生理学研究生为例,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秦丽娟 张一兵 段国贤 王艳蕾 杨秀红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从分析当前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现状入手,指出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提出了改变现状的解决办法,即应实现基础与临床联合培养的积极转变。并从研究生课程设置、基础与临床联系方式与时间等方面阐述了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从而为解决当前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基础与临床联合培养;拓宽就业

基础医学(Basic medicine studies,BMS)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它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探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人类个体的结构功能及生命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等[1]。唯有基础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才能有整个医学的巨大发展,因此,基础医学研究在医学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2,3]。近期很多数据显示,基础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甚至有人戏称,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遇到了“瓶颈”。

1 传统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

我国目前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医学本科教育延续过来的理论型,这种类型的教育是在本科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理论讲授,最后按照导师指定的课题完成毕业论文。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突出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二是科研能力培养的前轻后重型,即研究生入学后的前期只是进行理论授课,这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学习,本阶段的研究生学习往往没有目的性,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而到了后期则由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由于此阶段有了导师的监督和指导,此阶段的研究生才真正开始进入角色。这种培养模式虽然开设了一定的实验项目,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却缺乏系统性,并且前期的培养不足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后期的学位课题和论文的进度及质量等。

2 传统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

基础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难,尤其是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对我国部分院校进行的初步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以下这些共性问题。

2.1 生源欠佳

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绝大部分为调剂生,以第一志愿录取到本专业的比例很小,近几年尤甚。究其原因有三:1)对基础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存在偏见。2)改革开放初期以第一志愿报考基础医学专业的考生主要是高校和中等卫生学校的本专业青年教师,进入本世纪,随着教师学历、学位的提高,这一部分生源已不存在。3)新形势下,以第一志愿报考基础医学专业的考生往往基础较差,其考分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就我校所招收的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绝大部分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为调剂生,入学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思想、情绪不稳定,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潜心学习,且存在着混文凭的想法。

2.2 培养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科学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计算机、英语等公共课课时比重偏大。计算机和英语虽然非常重要,但不能依靠课堂讲授来学习,应当在实践中提高其应用能力。专业基础课偏杂,所讲内容有相当部分与本科重复,不够精深。技术方法,实验技能教授的偏少,严重影响后期阶段的课题设计。专业技能训练和课题研究时间不足(有的进入专业科室偏迟,有的提前为找工作而奔忙),不利于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2.3 就业渠道不畅,就业面太窄

一方面,传统培养模式下的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生,其就业领域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与日益增长的研究生数量相比,这些就业单位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另一方面,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研究生在精力及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显然要比本科生多,其期望值自然也更高。但受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更趋向务实、理性,而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来装点门面。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实践水平不一定比本科生更强,因此,很多基础研究生就业中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3 探索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新模式

为推动高层次医学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使研究生教育、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4,5],提出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方案,即一部分研究生继续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另一部分研究生采取基础与临床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以期构建适应新世纪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3.1 全面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

减少公共课授课学时。根据研究方向,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商定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和选择,以体现个性化培养。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多开设实验课,传授更多的技术方法,以提高科研能力。

3.2 基础与临床联合培养

对于基础与临床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由基础医学专业导师和相关临床专业导师组成导师组。例如:我院基础医学专业有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肺纤维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方向的导师组,则需临床神经内、外科医师参与;肺纤维化方向的导师组则有临床呼吸科医师参与;糖尿病研究方向的导师组,则需临床内分泌科医师参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方向的导师组则有心内科医师参与等,导师组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在基础医学导师和临床医学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选题、课题设计及实施。同时,必须保证每个研究生进入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临床科室调研、实习或实践。如: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临床神经内、外科;肺纤维化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呼吸内科;糖尿病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内分泌科;心血管疾病方向的研究生需要进入心内科等。

3.3 个性化分类指导,根据研究生入学前的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志向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例如,某研究生本科为临床专业或入学前已是临床医师,而且本人又喜欢临床工作,则采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而对于非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则注重按传统基础医学培养模式培养。这样一来,既拓宽了前一类研究生的就业面,也为后一类研究生缓解了就业压力。其最终效应将为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注入活力,带来繁荣。

4 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新模式的优势

构建“以培养能力为本,拓宽就业渠道为导向”的基础与临床联合培养新模式,新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既掌握了丰富的实验技术,有着良好的科研素质,又具备了从事医疗、教学的能力,这无疑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

基础与临床的联合培养,使研究生的学位课题选择、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学位课题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这符合医学科学发展规律(临床提出问题,基础做解答)和医学人才的成长,为毕业生以后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导师的指导由个人行为变为团队合作,这既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指导水平,也有利于导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基础与临床的联合培养,为研究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基础与临床的联合培养,促进了基础医学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基础与临床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

通过构建“以培养能力为本,拓宽就业面为导向”的新型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滞后,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单一,就业面窄等问题,使基础医学研究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李红枝,毛建文,陈宏远,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8):213-214.

2 李莹,陈学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27(1):70-75.

3 张玲.研究生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10):13-15.

4 曾志伟,张桂华.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借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38-140.

5 吴萍,邹形,王樵砚,等.关于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讨[J].高等医学教育,2007,(6):1-2.

Exploration of a new model of basic medic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taking the physiological research as an example*

Qin Li-juan,Zhang Yi-bing,Duan Guo-xian,Wang Yan-lei,Yang Xiu-ho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Tangshan 063000)

2015-7-9)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P1408)

秦丽娟,女,副教授,主要从事肿瘤防治相关研究,Email: 249008125@qq.com。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