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C”系统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2015-04-03毕勇洁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动态

毕勇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且治疗期间易出现血糖波动等情况,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持续安全、有效、稳定的控制血糖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1,2]。根据现有的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表明,早期的胰岛素强化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3],但该治疗也同时提高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尤其是在治疗病程较长且胰岛素分泌严重障碍的老年难治性患者时,更易发生无症状的低血糖[1]。由Medtronic公司研发出的722型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胰岛素的持续输注(CSII)与其信息数据管理软件(CareLink)进行整合形成的一个“3C”系统。该系统能够全面地反映患者全天的血糖变化情况及控制胰岛素的用量,增加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笔者所在科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23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3C”系统进行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23例使用“3C”系统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55~79岁。其中初发2型糖尿病1例,其余病程3个月至20 年, 空腹血糖值为 8.7~23.6mmol/L, 餐后 2 h 血糖值为11.4~2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为 8.1%~13.7%。

1.2 材料 选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的722型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它主要是由发送器、测试器、充电器、CarelinkUSB下载器、CarelinkPro软件以及信息记录器(其中包括胰岛素泵)共6个部分组成。其探头由具有葡萄糖氧化酶的铂电极外覆半透膜组成。使用时,将探头植入患者的腹部皮下后,皮下细胞间液中的葡萄糖通过半透膜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再通过发送器与信息记录器之间的无限传输,转化为血糖值。监测期间每天向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输入3~4个指血值用于数据校正。记录器每10 s从探头接收一次电信号,将5min的值平均后存储起来,每天共存储约288个血糖值。此外记录器还可存储用户输入的进餐、运动等事件。随后利用CarelinkUSB下载器将数据下载到电脑上,利用Carelink Pro软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即可获得每日血糖的变化曲线。

1.3 方法 “3C”系统是带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功能的胰岛素泵系统,即同时具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两个可选功能,使用方法:①准备所需材料。由于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探头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故通常采用低温储存,使用前应先从冰箱中取出CGMS探头,并检查探头包装是否破损及有无失效,取出后将探头复温约30min(夏季可缩短至10min)。将所需要使用的胰岛素由冰箱取出并至室温。检查输注管路、助针器、储药器、胰岛素泵和乙醇棉片等物品是否齐全。②胰岛素泵的植入。将取出的胰岛素置入储药器后正确连接药物的输入管路。设置好各项参数,检查腹壁组织有无瘢痕、硬结及肿块,在距以脐为直径5 cm以外的皮肤(常可取麦氏点或反麦氏点周围),进行乙醇常规消毒后植入并固定。③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植入。在助针器上安好探头,探头植入的部位应与胰岛素注射部位相距至少约8.0 cm(通常可于两侧腹部各置1个),定位好穿刺点后进行消毒,用左手绷紧周围皮肤,右手持助针器与皮肤呈45°进针,然后按下助针器上的开关,使得其与探头分离,在探头充分浸润10~15min后,连接探头与发送器,开启监测系统,待探头电信号稳定于10~200mA时使用抗菌贴膜进行固定。④探头的初始化。探头大约在2 h完成初始化,后使用常规血糖仪进行一次指尖血糖测定并输入校准,随后监测仪开始工作。每天使用同一机型同一批号的试纸进行4次指尖血糖测试并输入进行校正。⑤监测完成后将探头及传送器拔出,由Carelink USB下载器将数据导入至电脑上,并运用Carelink Pr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做出血糖监测图。

2 护 理

2.1 “3C”系统的管理 由于该系统属于笔者所在科引进的新技术,它的主要操作程序为英语说明,技术要求较高,科室组织了相关课程对全科护士进行使用培训,确保每一个护士都能掌握仪器原理、各主要按键功能、主界面内容的含义及各参数设定,熟练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明确相关注意事项,能够迅速识别报警故障的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2.2 患者心理护理及监测系统宣教

2.2.1 心理护理 由于住院患者多为老年2型糖尿病的患者,病程较长,思想压力大,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经济因素制约等,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要积极并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佩戴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患者及其家属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2 监测系统宣教 “3C”系统是由美国敦力公司整合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的优点,并结合公司开发的Carelink管理软件制成,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解决患者的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等问题[4]。该系统在糖尿病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5]。其中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血糖变化时的速率和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帮助患者减少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病频率和程度。胰岛素泵可以模拟胰腺,更加接近生理功能,避免了患者每天注射的痛苦,具有安全、灵活、便捷、可靠等优点。

2.3 仪器安装过程中的护理

2.3.1 患者一般情况评估 护士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的评估。观察患者全身有无过敏、红肿、感染、静脉曲张、瘢痕、硬结、肿块等异常情况或者其他不适宜使用“3C”系统的情况。

2.3.2 保证操作全程无菌及仪器固定 提前1 d确定患者穿刺点,并告知患者清洗全身,一般可选早上10时左右(空腹、餐前)进行操作。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运用碘附或酒精以两侧进针点为圆心进行消毒。待穿刺针或助针器拔出,探头信号正常后应迅速用3M抗菌透明贴膜进行固定,并用胶布固定好各管路。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并严密观察患者2 h。2.4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处理

2.4.1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及家属“3C系统”的操作方法等,指导患者妥善放置记录器及线路;患者着装应尽量宽松以减少摩擦及穿刺探头的脱出;行血糖监测期间不能进行X线、CT等放射性检查,不能进行磁共振(MRI)检查,不能前往强电磁干扰源的附近[6];避免泡澡、淋浴、游泳等,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大量出汗和剧烈温度变化;注意防止各导线和管路的弯折及扭曲,发现管路故障及时告知医务人员;监测期间仍需要采指尖血糖进行校正;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及糖块,避免低血糖发生;睡觉时尽量采取平卧位,以免传感器脱落;可利用糖尿病卡或仪器记录活动及进餐时刻以利于医师参考;监测期间值班护士应密切观察仪器是否正常,交接班内容应该包括仪器电量、胰岛素泵基础率、剩余药量、导管导线的连接等;监测结束后应由专人撤除装置及取走仪器,并将取下的传感器弃入指定的利器盒内。

2.4.2 常见问题的处理 使用该系统时间过长 (尤其是夏季),可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穿刺部位的炎症、出血及疼痛等,因此,护士应该每日检查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发热、出血及疼痛等不良反应,如长时间使用,应每3~5 d进行仪器及管路的更换;如患者闻及机器报警或自觉不适后应及时告知值班人员,常见的报警原因有数据卡故障、探头接触不良或脱出、患者血糖值过高或过低、电池电量低、输注针头故障等,其中输注针头故障是引起胰岛素泵输注中断最常见的原因[7],而胰岛素输注中断后又出现异常的血糖升高或波动,危及患者安全,故应首先考虑管路的通畅问题,其次可根据仪器屏幕显示的故障报警图标予以对症处理。

3 体 会

近年来,糖尿病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年龄偏大、病程较长、胰岛β细胞损坏较严重、晚期并发症较多,除此之外,老年患者通常依从性较差,经常不规律进食及服药,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血糖波动。其中低血糖常会给机体带来较多的危害,且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多为发生在夜间的无症状低血糖[8],不宜被察觉,而严重的低血糖可致人死亡,反复的低血糖会导致记忆力障碍、智力减退,甚至痴呆,因此较早发现老年患者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3C”系统是整合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及电脑管理软件的一款新型的糖尿病管理系统,其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既包含了可及时、准确地反映使用者昼夜血糖的变化,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法发现的低血糖、高血糖及夜间血糖波动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9],又囊括了可以模拟胰岛素生理的分泌模式,有效预防血糖波动,避免多次注射,提高生活质量的胰岛素泵,最终还可以将仪器记录的数据上传至电脑并管理软件进行分析,以帮助医护工作者给予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笔者所在科所使用“3C”系统的23例患者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有7例,其中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患者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中20例顺利完成监测,1例患者探头脱落,1例患者穿刺部位轻微出血疼痛,另有1例患者监测期间外出,无法采取指尖血糖进行校正,导致信息中断。探头脱落者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型较肥胖,较易出汗,在擦汗过程中导致贴膜变松,滑脱,进而导致探头脱落;穿刺部位出血疼痛者给予更换贴膜并轻压止血后改善;监测期间外出者由于宣传及观察力度欠缺所致。因此,护士在参与实施动态血糖监测过程中,应对患者密切观察,做好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争取患者积极合作,进而保证“3C”系统能顺利完成。同时还应开展有关糖尿病的科普讲座,教会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及运动,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3C”系统既可以对患者的血糖波动和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并很好地区分黎明现象和Sommogyi反应[10],而且能以胰岛素泵的功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使血糖波动减少,其获得的数据通过上传至管理软件进行分析,可制作出个性化治疗方案,由此可见其对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稳定和有效的。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4,37(S1):S81-S90.

[2] 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J].Diabetes care,2004,27(5):1047-1053.

[3] Nathan DM,Cleary PA.Intensive diabetes treat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5,353(25):2643-2653.

[4] Davis SN,Horton ES,Battelino T,et al.STAR 3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compare sensor-augmented insulin pump therapy with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research design,methods,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enrolled subjects[J].Diabetes T echnology & T herapeutics,2010,12(4):249-255.

[5] Bergenstal RM,Tamborlane WV,Ahmann A,et al.Effectiveness of sensor-augmented insulin-pump therapy in type 1 diabetes [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363(4):311-320.

[6] 吴 丹,潘天荣,杜益君,等.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初诊 2 型糖尿病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1,15(8):1051-1052.

[7] 赵素君,卢爱金,缪 滔,等.胰岛素泵输注中断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92-93.

[8] 李爱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96-3497.

[9] Lane JE,Shivers JP,Zisser H.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s: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Current Opinion in Endocrinology,Diabetes and Obesity,2013,20(2):106-111.

[10] 邹立娜,郭艳宏,李 悦,等.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125-127.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动态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