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收入的作用及审计方法
2015-04-03杨文芳
杨文芳
(山西省大同市审计局,山西 大同 037006)
税费收入是企业缴纳的税收和行政事业收费的总称。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社会主义税收是国家为组织财政收入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依据和运用经济规律调节经济关系,加强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管理的重要经济杠杆。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着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一种收入分配关系。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应运而生。税费收入和行政事业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来源,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行使公共职能提供物质保证,在维护国家政权,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税费收入的主要作用
(一)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费特别是税收延伸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运用税费收入总量和税费收入政策,特别是运用税收政策区别对待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种的设置以及在税目、税率、加成征收或减免税等方面的规定,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达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有力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是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税费收入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国家政权是税费收入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国家政权的存在又依赖于税费收入的存在。没有税费收入,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有效运转。[1]同时,税费收入分配不是按照等价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分配的,而是凭借政治权利对物质利益进行调节,体现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从而达到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目的。
税费收入的重要性决定了审计对税费收入监督的必要性,其目的就是通过审计监督,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完整无损,确保财政收入在经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实现。
然而税费收入建立在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折不扣及时足额缴纳的基础之上,企业的自觉行动在缴纳税费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2]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使国家与地方、地方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划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企业在税费缴纳上还存在着不按国家法律法规照章缴纳税费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规范税费缴纳行为需要审计的大力监督,遏止偷漏税费行为,促进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照章纳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取得,保障财政收入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税费审计的方法
(一)目标定位法 围绕税费审计目标找准工作方向。税费审计目标是通过审计规范企业税费缴纳行为,堵塞管理上的漏洞,促进企业依法纳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它是税费审计工作的“纲”,是有效开展税费审计工作的一个首要条件,它贯穿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审计过程的始终。税费审计看似是个专项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的全面审计。产量的核实、收入的确定、成本费用、利润真实与否以及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税费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审计项目。[3]由此可见,税费审计工作涉及面较广,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细致的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审计项目,只有把握好税费审计的工作目标,制定好税费工作方案,明确税费审计目标,深刻领会工作方案的精神实质,才能找准税费审计的工作方向,完成税费审计任务,较好地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
(二)标尺衡量法 掌握各种税费政策法规,把好审计关。税费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每个被审计单位经营范围不同,所缴纳的税费也不尽相同。要想搞好税费审计工作,必须掌握所有税费征收的政策法规,掌握各种税费征收的课税数量、计税比例和征收环节等,这样才能把握好税费审计的标尺,做到精准判断企业在税费缴纳过程中是否存在欠缴和偷逃税费的行为。由此可见,政策法规是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熟练地掌握政策法规是做好税费审计乃至任何审计工作的前提,也是保证各项审计工作质量的生命线。
(三)漏洞寻找法 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核算形式等内控制度,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税费审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的多个方面。就增值税审查来说,要审查的项目涉及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应缴税金、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进项税抵扣凭证审查等10多个项目,工作量很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有一定的难度。[4]寻找审计的重点和突破口就显的较为重要。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核算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了解、熟悉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核算形式、税费缴纳管理等内控制度,掌握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关键操作点和控制点,通过对这些关键操作点和控制点的测试、评价,就可以从中找出可能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抓住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深入审查,发现企业在税费缴纳过程中的漏洞,寻找到税费审计的重点和突破口,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疑点切入法 通过疑点来寻找税费审查的切入点。如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调节法、盘点法、查询法,以及现在常用的线索收集法、内查外调法、追踪资金流向法、行业对比法、效益评价法等等,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运用什么样的审计方法是由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是因事因人因被审计事项而宜的,要与审计对象相结合。[5]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是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基础,是达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不论运用哪种审查方法,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合理判断。在审计中运用合理的怀疑,发扬敢于质疑的精神,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凭借审计经验和职业判断,发现线索并归纳整理,找出企业少缴税费的疑点,找准税费审查的切入点,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偷逃税费行为。通过怀疑,查找疑点,追根求源,通过合理和必要的审计程序,灵活运用审计方法和审计技巧进行分析和判断,直至把问题查深查透落实清楚。
(五)因素分析反证法 通过分析与被审计事项相互联系的各个因素来证实问题是否真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些相互联系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对这些相互联系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6]把因素分析反证的方法运用到税费审计中,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企业的产量、销量、用电量、工作量等,包含在生产过程中与税费缴纳存在着一定因果关系,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审查核实和分析反证,可证实企业在税费缴纳中是否存在问题。因素分析反证法能突破就账查账的局限性,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和视野,较好地揭露出被审计单位更加隐秘的造假手段。
综上所述,审计方法的运用对规范企业税费缴纳行为有重要作用,可以收到很好的审计效果。但是审计方法是不断发展的,随着被审计单位对自身利益的不断追求,审计方法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揭露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为经济建设保架护航,更好地维护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丁晓东.浅谈税收的作用[J].时代金融旬刊,2011(09):26-27.
[2]高培勇.财政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3]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薄建平,薄建新.浅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J].中国商界,2010(10):49.
[6]粱鸿雁,徐佩文.谈如何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J].甘肃金融,2008(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