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中的三维叙述空间构建
2015-04-03杨永芳
杨永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一、引言
《小王子》,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被译成了多种语言,笔者以其特有的视角审视了“大人”的世界,并给世人以启示。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的关于《小王子》的学术论文,主要是结合文学理论对其进行解读,例如:生态主义、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叙事学、存在主义、原型理论、精神分析学、审美现象学等等,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质、审美价值、宗教架构、思想主题、生命哲学等等。其次也有一些是从翻译角度和语言学角度解析该小说。从时间角度而言,故事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时间的维度上,《小王子》也有诸如“第一天”,“第二天”等明显的时间标志,因而大多数人比较关心故事定位的线性时间的横坐标,但是,如果要精准地解读一个事件,还需要空间纵坐标的定位。[1]本文将从叙述空间角度解读《小王子》中三维空间的构建,从而为深度解读《小王子》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向。
二、第一维度空间:物理空间
《小王子》中的物理空间是很容易辨识的,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小说中的第一个物理空间——地球上的“撒哈拉沙漠”。叙述者“我”因为无法与大人们沟通而孤独地活着,直到6年前的一天被困在了沙漠。在这个必须孤独的地方“我”遇见了可以看懂其的图画的知音——小王子。在这个地理空间内,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叙述者对小王子有了逐步的了解,也逐渐被他感染,学会了要用心看事物。
这个地理空间的环境是叙述者曾描述过的——“远离人群”、“荒无人烟”、“随时面临死亡”。这是个荒芜的地方,也是个充满人情、童真和善良的地方。叙述者身上残余的世俗的、所谓“大人”的性格就是在这里受到小王子的感染而得到净化的。
小说中的第二个物理空间是小王子的星球。根据小王子所述,他是来自遥远的小行星B612。这个地理空间,有草、有花、有猴面包树、有羊、有三座火山,这里也是小王子和玫瑰花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但小王子在这个星球时看不懂他的花儿的心意,伤心地离开了这里。故事的结尾,在小王子了解了世间的秘密时,意识到了应该对他的花负责,应该回到花的身边。小王子在小说中的运行轨迹是从自己的星球出发,最后又回到这个星球的一种圆形轨迹。这段旅程也象征了小王子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善良负责任的人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但是从小说的叙述中,小王子在自己的空间运行轨迹中经过了几个重要的节点,也就是他经过的7个星球。除了第七个星球——地球,小王子对其做了一些自然环境方面的描述,其他6个星球在物理空间上的描述几乎都是一笔带过。作为第三个物理空间,6个星球虽然在地理环境方面没有突出的特点,但在下文的社会空间的构建中,它们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地理空间是小王子经历的见证,小王子的叙述中重点描绘的是这些地理空间内的社会空间。地球上有着其他星球上出现过的国王、酒鬼、实业家、地理学家、爱虚荣的人以及点路灯的人。换而言之,之前的每个地理空间都是地球的部分缩影。所以在下文社会文化空间的解析中,前面6个星球中的社会文化空间也是地球上社会文化空间的片段节选。
三、第二维度空间:社会文化空间
作为读者,作品中显而易见的是第一维度空间——地理空间。但在每个地理空间,作者又开始构建这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下的社会文化空间。地理空间一般是静态的,但是社会文化空间是置于更大范畴之内的动态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2]空间是活动的场所,它既可以反映每个人物的性格和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因此也包含了人们在交往中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空间。[3]
这部作品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者在前半部分提到“大人们”都不理解“我”,就是对当时社会上许多“大人们”的写照。作品中人们所处的时代空间里,“大人们”什么都不懂,只会和“通情达理”的人谈政治、桥牌,从来不屑于关心“孩子们”的看法和世界。“大人们”认为“孩子们”应该学习有用的地理、算数等,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幻想和画图上。无知的他们仅仅因为某科学家的衣着打扮,就不相信他发现了新的行星,也因其换了一身漂亮衣服就同意了这位科学家的论证。他们从不关注实质和价值,只关心价钱和数目。
正如上文所述,地球其实就是前6个星球的集合体,这6个星球上的每一种人,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社会中的第一部分人是喜欢权力和权威的人,这些人喜欢所谓绝对的权力,不容自己的尊严和权威被挑衅,但是这种权力,连他们自己都知道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是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实施的真正权力。这部分人虚伪、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权力。社会中第二部分是那些只喜欢被吹捧,被赞美的人,哪怕这些赞美不是真心发出的。第三部分人是社会中的一些没有节制力的人,为了忘却自己的这个缺点反而更加没有节制地继续着自己的缺点。第四部分人是社会中的大部分商人和实业家,专心于数目和账目的计算,盲目地去追求自己可以拥有多少东西,却从来不去想自己所做事情的目的和价值。第五部分是社会中墨守成规、严格律己、严格遵守社会规约的人,但至少这是唯一一些为他人奉献而不是利己的人。第六部分人是社会中的空谈家、空想家,只会纸上谈兵,而不去实干。这6个部分的描述构成了地球上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空间。
综上所述,在叙述者“我”所属的社会文化空间中,人们以虚伪为荣,盲目追逐所谓的金钱、数字和权力,殊不知生存和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小王子的旅行,把他经历过的各个地方的人们的品行用孩童的眼光进行了描写,从而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
四、第三维度空间:心理空间
作者在小说中构建的第三个空间是“我”和小王子的心理空间。二者的心理空间在整个社会空间的对比下,显得格格不入。“我”一直找不到理解“我”、可以与之交流的大人;而小王子一直觉得大人很奇怪。两人天真的特质在很多的地方有所表现。
“我”的心理空间较为复杂,生活在这个社会文化空间中,很多时候已经不能做自己。所以在没有人可以看懂“我”的图画的时候,“我”选择隐藏起自己的真实,去做一个社会中“通情达理”的人,去迎合大人们的喜好——桥牌、政治等。“我”的世俗性还表现在对小王子的不耐烦:小王子在咨询“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却因为飞机的维修而担心恼火,直到小王子说出事情的重要性,“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原本是保留有自己的童真和天真的,但是在6岁的时候,开始不情愿地接受这个成人世界的教导。在第四节中“我”甚至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变成大人们那样,因为“我”已经不像6岁时有那么天真而丰富的想象力,看不到盒子中的小羊了。这一情节象征着在这个世俗的社会中,“我”正在丧失自己的天真。
然而,叙述者“我”和小王子在某种程度上又属于同一类型的人。因为小王子是唯一能看懂“我”的图画的人,“我”仍然保留有小王子般的天真。小说中提到,“我们”都不在乎编号和数字。社会中的人们觉得听到“B612行星”这样的数字称谓才具有说服力,而“我们”则关心的是那个星球上的小王子的生活。这才是“我们”要的生活和真实。“我们”是“大人们”的对立面,不愿意与“大人们”同流合污。作为第一人称的集体叙述者“我们”中的一员,一样,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灵。
小王子的心里是充满真、善、美的。首先,他的心中充满爱。他时刻挂念着自己付出心血的那朵花。其次,小王子具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因此小王子看不透所经过的7个星球上虚伪的大人们的行为。但是小王子知道自己心中想要的是什么——用心才能看到的东西。善良、纯真的小王子最终决定回去照顾他的花朵。小王子通过自己的经历对爱情、友情逐渐有了感悟,[4]纯真的天性逐渐成熟。
“我”最终在小王子的感染下,内心的“童真”也被唤醒,在小王子要走的时候竟然哭了,原来“我”和小王子已经是朋友了。“我”学会了用“心”寻找生命之源——“水”。小说最后的“我”,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童真,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五、结语
《小王子》在这样的三个维度空间内同时展开铺叙,错落有序,使故事的建构充满立体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内,增加了小说立意的厚度和广度。《小王子》叙述空间的研究,打破了读者常规意义理解中的空间概念,为深度解读《小王子》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1]庞玉厚.空间与叙事:《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空间诗学[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82-86.
[2]钟 慧,张景发.空间叙事学视角下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4):54-55.
[3]许美琳.空间的童话——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小王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3-36.
[4]刘 敏.《小王子》的象征意义与现实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