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释翻译策略的表现形态

2015-04-03薛芳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关键词:具体化阐释

薛芳(西安外国语大学 国际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阐释翻译策略的表现形态

薛芳(西安外国语大学 国际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摘 要:阐释是翻译的普遍特征,“翻译即解释”,此命题已为我国许多翻译学者所接受。以往关于阐释翻译策略的研究都只是对其内涵、原因和必要性进行论述,没有全面、客观地研究阐释翻译。在前人对阐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归纳出阐释翻译的表现形态:直译加注、具体化、概括化、语用调适、概念解包、视点转换;其中,视点转换包含形象替代和正反互译,从而为翻译实践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关键词:阐释;直译加注;具体化;概括化;语用调适;概念解包;视点转换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号:1671|816X(2015)01|0098|05

收稿日期:2014-09-27

作者简介:薛芳(1985-),女(汉),陕西西安人,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use of paraphrase as a translation method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and then propose a typology of paraphrase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Previous studies on paraphrase in translation were mainly carried out to deal with the issues such as the nature, causes and the necessity of paraphrase, but other aspects have rarely been address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domain of interpretativ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anifestations of paraphrase and proposes effective ways for upgrad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quality. The typology of paraphrase consists of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 specification, generalization, pragmatic adaptation, conceptual unpacking and shift of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are applicable to both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eaching in order to raise translators' awareness of paraphrase and underpin the use of the method.

On the Manifestation of Paraphrase

XUE Fang

(SchoolofInternationalPrograms,Xi'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Xi'anShaanxi710128,China)

Key words:Paraphrase;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 Specification; Generalization; Pragmatic adaptation; Conceptual unpacking; Shift of perspective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能完全复制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中,对原语词汇和句法的详细分析并不能解决翻译中的所有困难。翻译的主要困难在于不同语言中的隐含意义的传达。为了翻译隐含意义,阐释翻译策略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阐释是有一定自由度的翻译,译者和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不是字对字的翻译;是对原语内容的解释说明,而不是改变。[1]

翻译界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阐释翻译策略。彭秋荣[2]指出,阐释翻译是由语言和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分布大相径庭。邵宏[3]认为,译者唯一能做的就是解释说明那些文化负载词的隐含意义,否则,会引起对原作的误解或者歪曲,因为译入语读者会用自己民族的文化去试图理解外国文化。

彼得·纽马克解释了阐释翻译的必要性:

当文本的某部分对作者的意图十分重要,但是语义上不能充分表达,译者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解释说明。事实上,翻译史上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误译和歪曲,这也许由于译者能力欠佳或者当时的文化氛围所导致。[4]

他认为解释、诠释或者注释都是翻译中令人激动的事情并指出:

如果文本含义模糊,时间久远或者空间遥远,译者必须对原文进行解释说明,除非他打算把理解的任务交给读者。[5]

一、翻译案例收集

本文的翻译案例主要来自于备受中西方读者喜爱的小说《围城》、《红楼梦》、《阿Q正传》和《水浒传》和其英译本,小说的语言都是半白话文风格,含有诸多文化负载词,其中一些表达方式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译者几乎不可能仅仅通过直译或者意译实现有效的信息传达,译者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解释原语特殊表达方式的文化内涵,从而让译语读者领悟原语内涵。

二、阐释翻译策略的表现形态

通过收集翻译案例,本文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阐释策略的表现形态:直译加注、具体化、概括化、语用调适、概念解包、视点转换;其中,视点转换包含形象替代和正反互译。

(一)直译(音译)加注

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在很多情况下几乎不太可能把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所有信息译入目标语。然而,翻译忠实的基本原则要求译员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的再现原语信息,弥补目标文本的信息缺失。

如果原文语境中突出了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文化色彩或意象,并且这种色彩或意象能激发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读者对原作品人物或主题的理解,那么译文应尽量保留原语词汇的民族文化特色。[6]这样既有利于文化交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译语的语言表现力。采用直译(音译)加注的形式对文化缺省的阐释,可以有效帮助译入语读者理解相关背景知识。

[1]SL: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检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7]

TL:The nun,pulling herself together after they had been smashed into fragments on the ground and the valuable Xuan De censor beforethe shrine of Guanyin,the goddess of mercy, had also disappeared.[7]

“观音”是佛教中的女性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但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与“观音”的对应词汇。为了保留“观音”的文化特点,杨宪益夫妇在翻译中采取音译加注的方法保留其潜在含义。

[2]SL:两年后到北平进大学,第一次经历男女同学的风味,看人家一对对谈情说爱,好不眼红。[8]

TL:Two years later he went to Peking to enter a university and had his first taste of coeducation.Seeing couple after couple in love,he grew red-eyed with envy.[8]

方鸿渐已经和未婚妻订婚,并在岳父的资助下上大学接受教育,因此他不能和其他女孩谈恋爱。然而,他嫉妒那些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男男女女。“好不眼红”就是形容他的嫉妒心态,如果简单地直译为grew red-eyed让译入读者里产生困惑,读者会好奇为什么一个健康的人看到他人陷入爱河眼睛会变红。为了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解,with envy的增加清楚地解释了眼红的言外之意,也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二)具体化

在不同语境中,同一词汇的涵义会有变化。直译会让译文语意含糊,甚至歪曲原意。在翻译中,词或者短语的概念范畴有时需要具体化。具体化,即将抽象的概念,在特定的语境中缩小语义范畴,从而避免翻译中的语义模糊或不当表达。

[3]SL: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8]

TL:Meeting at a far corner of the earth,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at once,discussing theforeign threats and internal turmoilof their motherland,wishing they could return immediately to serve her.[8]

“天涯”是一个比较抽象、笼统的概念,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人们把它想象为十分遥远的地方,译文Meeting at a far corner of the earth具体解释了它的位置。“外患内忧”中的“患”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英语读者并不清楚小说所描述的那个年代的中国: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遭受外国政府的压迫。foreign threats具体阐释了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残忍对待,言简意赅地介绍小说发生的背景,传达了内涵意义。

[4]SL:孙太太道:“有未婚夫还那么浪漫么?我们是老古董了,总算这次学了个新鲜。”[8]

TL:Mrs. Sun said: "She has a fiancé and is stillso flirtatious? We are already antiques. At least we've learned something new this time."[8]

“浪漫”是个褒义词或者至少是个中性词,语义上完全和romantic对等,但是在这里直译为romantic却很难传达原词的情绪。翻译时必须考虑上下文,孙太太瞧不起鲍小姐的轻浮,尤其在得知鲍小姐在国内有未婚夫,仍和其他男人打情骂俏;因此,“浪漫”在句中是带有讽刺的谴责。译者充分考虑到语境,缩小具体含义,译为flirtatious(调情的)十分贴切,忠实地传达了孙太太的潜台词。

(三)概括化

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英语衍生于印欧语系,其词汇和语法结构迥异。[9]字对字的翻译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准确表达原意,概括化的阐释策略,就是用抽象或者笼统的方式明晰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但是应该指出,译者绝对没有随意省略原文内容的权利。被省略的只有以下一些内容:一,对译语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成分,其意义已经隐含在上下文的其他词语里;二,对于译语读者而言,在上下文中不重要,译出反会横生枝节,使读者视线偏离主要内容的成分。[10]

[5]SL:袭人冷笑道:“你问我,我知道你爱往那里去,就往那里去。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的鸡声鹅斗,叫别人笑话。横竖那边腻了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服侍。”[11]

TL: "How should I know?" Xiren snorted."Go wherever you like.We may as wellpart companyfrom now on, to stop people laughing at ourrows and rumpuses.Besides,if you get tired of them over there you've a Sier and Wuer here to look after you."[11]

袭人对宝玉十分生气,因为宝玉没有梳洗就出门,居然跑到别人的屋子洗脸。这让宝玉的贴身丫鬟袭人很尴尬,所以她说了些再也不伺候宝玉的气话。“丢开手”指宝玉的事情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她不会在意宝玉是否穿着得体,其字面意思是take hands off somebody,显然直译会使原意含混不清,令人产生误解。所以概括其为part company(不再来往)不仅适宜,而且必要。

“鸡声鹅斗”形容争吵,“声”和“斗”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扯着嗓门吵架的画面,袭人无意于把自己或者宝玉比喻成鹅或者鸡。Rows and rumpuses高度概括了吵架的嘈杂画面,英语读者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不愉快氛围。

[6]SL:凤姐三步两步的上炕去,替宝玉收拾着,一面笑道:“老三还这么慌脚鸡似地,我说你上不得高胎盘。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11]

TL:"What a dunderhead!"scolded Xifeng with a smile on her face,as she scrambled on to the Kang to attend to Baoyu. "Huan isnot fit to mix in a decent company.His mother really ought to bring him up better."[11]

贾环是赵姨娘的儿子,赵姨娘身为妾室,地位远远低于正室贾宝玉的母亲。贾府上下都宠爱宝玉,尤其是贾老太太,所以庶出的贾环十分嫉妒和憎恶宝玉,他故意撞翻烛台,把滚烫的蜡液溅在宝玉的脸上。他的行为惹怒众人,王熙凤骂他“上不得高胎盘”。“高胎盘”意在强调贾环在贾府的地位,无意指人体器官位置的高低。译者没有翻译胎盘位置的高低,而是概括了王熙凤的讽刺、责骂之意。

(四)视点转换

视点转换指的是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从与原语不同甚至或相反的角度来传达同样的信息。[10]采用这种手段的理由是原语和译语文化之间存在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译者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用这种手法:一、原文直译不太好懂,可能招致误解或者其近似等值成分在译语中难以找到;二、直译虽然能被理解,但不合乎译入语的习惯表达。

人类思维方式都有共性,同时也必然具有个性,即民族性,也存在明显差异。[12]同样的思想内容有不同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之中,它们都各自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同时,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也形成了对自己所属语言系统独特表达方式的习惯。从深层看,不同语言不乏语义上的共同之处,但在表现形态上差异显而易见。[13]这要求译者在不涉及特殊文化背景因素的情况下,用目标语来重组原语信息,转换表达角度,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习惯,利于读者接受。视点转换包括形象代替和正反互译。

1.形象代替。形象代替,是用目标语读者熟悉的意象来描述或者替换原语读者熟悉的意象。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如果把原语的意象直接植入目标语,很难让译入语读者理解;然而,在翻译中用译入语读者熟知的意象进行解释或者替换能够清晰地表达原意。例如中文的“力大如牛”、“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和“万金油”分别被翻译为as strong as a horse,lead a dog's life和Jack of all trades就是形象代替阐释策略的成功范例。

[7]SL:史进喝道:“汝等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犯着弥天大罪,都是该死的人!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14]

TL:"You murder and burn, rob and plunder, your terrible crimes are all punishable by death,"Shi Jin shouted. "Haven't you heard of me? Where do you get the gall the come andtweak the tiger's whiskers?"[14]

陈达在少华山落草为寇,在攻打史家庄时,被史进活捉。史进咒骂陈达“太岁头上动土”,该词汇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太岁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虚拟的一颗星,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是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所以说“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比喻用鸡蛋碰石头,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在该语境中,形容陈达攻打史家庄的大胆冒失行为。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语义的重点并不在形象本身,作者也无意通过“太岁”这种形象来刻画人物或事件。较为妥当的译法就是用译语中文化意义较淡的词汇进行代替,tweak the tiger's whiskers,这种形象的替换有助于译语读者充分理解原文。

2.正反互译。从原则上说,汉语中的正说最好译成英语的正说,汉语中的反说最好译成英语中的反说,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但实践中,两者的正反表达形式有时不能吻合,须进行正反的转换,即将正说处理成反说,将反说处理成正说。[15]译者在正反互译时,需要考虑目标语语言习惯、可读性和读者的接受性。

[8]SL:方鸿渐在本县火车站,方老先生、鸿渐的三弟凤仪,还有七八个堂房叔伯兄弟和方老先生的朋友们,都在月台迎接。他十分过意不去,一个个上前招呼,说:“这样大热天,真对不住!”看父亲胡子又花白了好些,说:“爸爸,你何必来呢!”[8]

TL:He wasquite dismayedand meeting each in turn said, "on such a hot day as this, I'veimposed on you too much." And observing how his father's beard had grayed, he said, "Papa,you shouldn't have come!"[8]

尽管“过意不去”和“对不住”在原文中都是否定句,对应译文quite dismayed和imposed on you too much均是肯定句,语义上完全对应,译文重建了原文文本的表层结构,结构简洁,符合语言表达习惯。

[9]SL: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话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11]

TL:"It's hardly worth being angry with them,"retorted Xiaohong."The proverb says 'Evening the longest feast must break up at last'Who's going to stay here for life"[11]

(五)语用调适

中英文表达方式不同,在汉英互译时,译者不仅要表达字面意义和语言风格,而且需要传达原语的内涵意义。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表达同样的信息是切实可行的,从而译出符合译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译文。例如,“看”“听”“说”三个字在翻译中很少直接翻译为see,listen和say,而是通过语用调适翻译这些词。例如:

这还看得过去,你就买吧。 If youthinkit's all right, then buy it.

他姓什么,我一时说不上来。 I can'trecallat the moment what his name is.

还是把话说开好了。It's a good idea toget to the bottomof the matter.

[10]SL:“过奖,过奖!”方鸿渐本想说辛楣昨天早退,今天迟到,是学衙门里上司的官派。[8]

TL: "Thank you, thank you" Fang Hung-chien had thought of saying that Hsin-mei's early departure and late arrival must be the bureaucratic tradition of a yamen mandarin.[8]

中国人在受到表扬或赞美时,尽管心理高兴,但总是习惯性地谦虚,因为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秉承谦虚的传统美德。然而,这种做法在英语国家并不适合,西方人会十分坦然地接受表扬,并对对方的赞美表示感谢。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译者需要考虑“过奖”的语用意义,翻译为thank you,而不是直译为you are exaggerating。

(六)概念解包

许多中国短语和成语结构简洁,内涵丰富,英语里几乎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为了解决这种现象,译者需要把高度浓缩的信息分解为长句子,解释给目标语读者。当然,解释的部分必须符合简明扼要的表达要求,只有那些有助于译语读者理解上下文的文化内涵的信息才有必要通过概念解包的方式在目标文本中明确地表达出来。否则,会导致译文句子无限扩张、延长,这样就成了对原语词汇的冗长诠释,而不是译文。

[11]SL:宝玉笑道:“你今儿还记着呢!”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旁风,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11]

TL: Baoyu chuckled. "So you still remember that?" "I'll remember it if I live to be a hundred. I'm not like you,letting what I say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forgetting what's said at night by the next morning."[11]

贾宝玉经常忘记梳洗,就蓬头垢面地跑去和其他姐妹们玩耍,惹得袭人不高兴,因为她的职责就是照顾宝玉的日常起居。然而,宝玉总是不听劝。译者把“耳旁风”这样中国特色的词语进行概念解包,让读者便于理解。

毋庸置疑,概念解包作为阐释翻译策略是移植文化的必要手段,但不宜滥用,不然译文会枯燥无味,毫无想象空间,所以应有一个限度。[13]

三、结论

阐释是从原文本到另一文本的重新表达,避免翻译中字对字的直译或者过度的意译,而是向译语读者解释原语在上下文中的意味的一种策略,实现对原文的忠诚,译文的通顺地道。译者必须理解原作的表层意蕴,熟知原作的表现手法,探索原作的深层意蕴,并将自己感受过、体验过的原作经过心灵的“反刍”,然后如春蚕吐丝般地吐纳出与原作相适应的文字,从而使译文与原作产生相对应的效果。因此,这种阐释完全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是一门升华了的艺术。[16]阐释的翻译策略被普遍应用于翻译实践中,尤其是汉译英的翻译实践,常见的表现形态包括直译(音译)加注、具体化、概括化、语用调适、概念解包、视点转换。阐释翻译策略的这几种表现形态并不是简单、固定的翻译模式,译者应该在充分理解原作的前提下,根据原语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内涵、色彩和功能等,对上述手法创造性地加以选择和融合。

参考文献

[1]Baker, M.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6.

[2]彭秋荣.翻译的阐释性[J].中国科技翻译,1996, 9(3):42|45.

[3]邵宏.翻译对外来文化的阐释[J].中国翻译,1987(6):7|9.

[4]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35.

[5]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42.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2:239.

[7]鲁迅著.杨宪益,戴乃迭译.阿Q正传[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114|115.

[8]钱钟书著.珍妮凯利,茅国权译.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8|121.

[9]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

[10]柯平.视点转换、具体化和概括化[J].中国翻译,1992(3): 24|26.

[11]曹雪芹著.杨宪益,戴乃迭译.红楼梦[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580|713.

[1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3.

[1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346.

[14]施耐庵,罗贯中著.沙博理译.水浒传[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9:66|67.

[15]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87.

[16]郑延国.翻译——一门阐释的艺术[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5,11(2):85|95.

(编辑:佘小宁)

猜你喜欢

具体化阐释
体演教学法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韩世界遗产地(点)解读及其实践对比研究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论“鲁迅阐释”的态度与方法
浅析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运用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无论虚实题 均当具体写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参与影响,促进成长”
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