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5-04-02郑军伟等
郑军伟等
摘要 总结了中原地区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与培育壮苗、浸种催芽与适期播种、精细管理与培育壮苗、合理密植与科学定植、强化田间管理与壮苗促根等,以期为该地区芦笋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中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4.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109-02
芦笋,别名石刁柏、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芦笋富含多种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天门冬氨酸及云香甙、叶酸、核酸等物质,营养价值极高。芦笋具有活血通经和防癌等功效,经常食用对心脏病、高血压、膀胱炎、糖尿病、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并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被称为最能抗癌的保健蔬菜。芦笋以嫩茎供食,质地脆嫩、清香可口,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制罐或速冻出口。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鲜芦笋、罐头制品及其速冻产品在发达国家需求量不断增长。中原地区地处温带,四季分明,非常适合种植芦笋,当前各地土地流转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芦笋种植加工业的加快发展,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现已发展芦笋基地超过1.33万hm2,其中灵宝芦笋种植基地已达2 666.67 hm2,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芦笋种植出口基地。
中原地区芦笋种植春天育苗,春夏之交移栽,翌年春天可少量采收,第3年以后可大量采收,一次种植可持续采收10年以上。采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管理,3年后年采笋量可达30 t/hm2以上,产值可达22.5万元/hm2,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经过深入的生产调研,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效,笔者认为中原地区芦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选用良种,培育壮苗
1.1 品种选择
选用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强、适合采收绿芦笋的杂交品种。近几年来,潍坊、菏泽、邢台、衡水、运城、三门峡、许昌、平顶山、南阳、周口、商丘、新乡、安阳、濮阳等地大面积种植的芦笋基地,多采用芦笋收购商指定的品种,且多数是国产杂交种。
1.2 建立苗圃,适期育苗
育苗时间约75 d,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下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旬播种。育苗营养土要求质地疏松,透气性好,养分充足,保水保肥性强。一般用熟化、肥沃、未种植过芦笋的菜园土60%、细沙20%、充分腐熟的圈肥20%,混合均匀后过筛,并添加复合肥(15-15-15)1 kg/m3。苗圃地精耕细耙后起垄做畦,畦宽1.2~1.4 m,畦间平铺10 cm厚的营养土,用间距20 cm的钉耙划成营养方或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摆放畦间待播种[1]。
1.3 浸种催芽,适期播种
芦笋种子外壳厚、吸水慢,播种前1周要进行浸种催芽。先用25 ℃的16%抑菌净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300倍液浸种消毒24 h,再放入25 ℃温水中浸种2 d,每天更换新水2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 ℃条件下催芽3~4 d,每天用25 ℃左右温水漂洗2次。4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点播于营养方或钵中间,每营养方或钵播1粒,覆细土2 cm厚后浇透水,然后撒施辛硫磷或敌百虫毒饵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以畦上起拱棚盖薄膜,棚膜顶距畦面0.8~1.0 m为宜[2-3]。
1.4 精细管理,培育壮苗
苗床管理应以调节温湿度育壮苗、防治病虫草害为中心。出苗前床温白天20~30 ℃,晚上不低于12 ℃。有50%幼苗顶土出苗时去除地膜,午间通风炼苗。当幼苗长至10 cm左右时,采取昼夜通风不揭棚膜的办法炼苗,当幼苗长至20 cm时去除拱棚,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保持苗床湿润,幼苗瘦弱时结合浇水追施苗肥复合肥(15-15-15)50 g/m2。每隔10 d喷1次杀菌剂,发现蚜虫、蓟马危害及时喷药防治,及时拔除苗圃杂草。
2 精选地块,整地挖沟
作为出口加工的芦笋种植基地应选择无工业“三废”污染、远离公路、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酸碱度过大、土质黏重的不适宜种植芦笋。定植前搞好田间地面平整和灌排干渠,南北放线用机械开挖定植沟。行距1.5 m,沟宽40 cm,深40 cm。定植沟内施充分的腐熟农家肥45 t/hm2,粪肥撒施到沟底厚约10 cm回填熟土10 cm混合均匀后,再均匀撒施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饼肥600 kg/hm2、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济源国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微量元素和45%的有机质)600 kg/hm2,再次回填熟土10 cm混合均匀,定植面离地面10 cm[4-5]。
3 合理密植,科学定植
芦笋苗最适宜定植期为春末夏初(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翌年开春即可采笋,时间短、成活率高。植苗的株行距为25 cm×150 cm,栽植2.7万穴/hm2左右。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每穴栽1株,壮弱苗分开定植,深栽浅埋。将根理顺固定在定植沟穴里,鳞芽朝向畦中线,地下茎着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排成一条直线,便于以后培土采笋。然后覆土厚5~6 cm,定植面距地平面为10 cm,定植后浇透水。幼苗成活新茎出土后逐次填平定植沟。
4 强化田间管理,延长采笋年限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植物较耐旱而不耐涝,但在采笋期对水肥供应的要求较高。
4.1 定植当年壮苗促根
芦笋定植缓苗后应以发棵壮苗养根为核心进行田间管理。缓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视墒情间隔10~20 d浇水1次,雨季前开挖225 kg/hm2排水沟,做到雨停畦面干,严防积水沤根死苗。缓苗后20 d沿定植行一侧20 cm开沟条施氮磷钾复合肥225 kg/hm2。隔20 d沿定植行另一侧20 cm开沟条施氮磷钾复合肥300 kg/hm2,施肥后浇水。定植后约75 d,幼苗抽生最后一批茎株,其茎粗达0.8~1.0 cm时即可选定母茎,定母茎前沟施尿素300 kg/hm2、氯化钾300 kg/hm2。每蔸选留4条老熟无病虫害的健壮母茎,拔掉多余细小的茎株。选定母茎后要即时进行中耕培土,培成15 cm的小高垄。8月立秋后芦笋进入秋季旺盛生长阶段,应重施秋发肥,施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600 kg/hm2。在距定植行两侧各30 cm处开沟条施并浇水,促进芦笋旺盛生长壮苗养根。endprint
4.2 采笋期科学管理
4.2.1 科学施肥是基础。芦笋生长期长,科学施肥是芦笋获得优质高产的根本保障,应加强管理,做到巧施三肥,即催芽肥、复壮肥和秋发肥。2月底至3月初结合垄间培土施好催芽肥,施农家肥30~45 m3/hm2、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600 kg/hm2,满足芦笋嫩茎对肥料营养需求。6月上旬施好复壮肥,施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尿素225 kg/hm2,此次施肥可延长采笋期,提高夏笋产量。8月中旬结合芦笋平茬培土,重施秋发肥,施农家肥30~45 m3/hm2、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促使芦笋健壮秋发壮苗养根。
4.2.2 科学采笋是关键。绿芦笋采收应在10:00以前,16:00以后。根据收购商要求,将长出地面20~24 cm的嫩茎,紧贴地表用利刃割下分级出售。采笋期间要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嫩茎才能生长快、品相好、产量高。河南春季少雨易发春旱,采收期视墒情每隔10 d浇水1次,每隔20 d追肥浇水1次,每次施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雨季及时排涝,防止高温多湿造成烂根死苗。
4.2.3 换苗摘心是根本。收笋3~4个月后笋苗开始老化,夏笋采收结束,立秋后应把笋苗全部拔掉,只留根薯,然后沿笋垄两侧35 cm开沟条施秋发肥,以攻薯出苗。芦笋自然生长植株可达1.5 m以上,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且易倒伏,导致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当植株达70~80 cm时应适时摘心,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光合利用率,促使营养回流至根部。
4.2.4 病虫防治是保障。芦笋茎枯病、褐斑病是危害芦笋的主要病害,发病快、危害重,且无特效药。实践证明,采取农艺措施为主,强化预防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清理田园,减少侵染源。这是防治茎枯病的最基础的方法。寒冬季节全面清理田间茎杆,清扫残枝败叶并集中烧毁处理。8月上旬采笋结束后,结合换苗彻底清理残桩和地上母茎后重施秋发肥,并沿种植行喷洒保护性杀菌药,彻底杀菌消毒。秋发阶段发现病害要及时摘除田间病残枝叶并喷药防治,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2)留母茎采笋,延长采笋期。定植后第2年的新芦笋田块,延迟采收绿芦笋,留最早长出3根健壮幼茎先不采,留作母茎以供养根株,以后再出的嫩茎开始采收。进入盛产期芦笋田块,5月上中旬前出生的嫩茎可全部采收。5月上中旬视出笋情况每穴留3根母茎后,可采收至8月上中旬。留母茎采笋既增加了笋农收益,又避开了夏季高温高湿造成的发病高峰,减少用药降低成本。
(3)强化管理,增强抗病性。适时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病茎,控制母茎留量,及时摘心控高,雨季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确保行间的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以促进芦笋健壮生长,抗御和减少病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和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控制氮肥用量。施好催芽肥,重氮增磷补钾,复壮肥氮、磷、钾齐攻,秋发肥轻氮重磷、钾。据调查,增施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的比不施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的病株率降低60%,增产50%左右。增施迦百农地下类根茎专用菌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松土保肥,促根壮苗,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光合利用率,促进芦笋健壮生长,抑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防重于治。早预防严控制,降低病原基数,防病不见病,增产又增收。新基地重治轻防,见病才治,无病不防,造成多用药、多费工,增加成本,效果却很差。新基地无病地块也要根据天气适时喷药预防,并交替用药,提高喷药质量。一定要喷保护治疗型药剂,抓住嫩茎抽生期的极易感染时段,雨停后立即喷药,喷药要均匀周到,间隔期宜短。防治茎枯病选用具有预防、治疗、铲除三大功能的16%抑菌净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4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生长季节每隔15 d喷1次,母茎选留期每隔7 d喷1次。防治炭疽病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但采笋前7 d严禁喷药。
(5)虫害防治。常见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地老虎等。夜蛾类成虫可以安装太阳能高效黑光杀虫灯进行诱杀,环保高效无公害。夜蛾类幼虫和青虫1~2龄时可用安绿宝1 000倍液喷杀,或用灭幼脲、农林乐等1 0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等可用氧化乐果1 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沟施毒性较低、残留期较短的地虫净或用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的颗粒剂,确保收获时无农药残留。
5 参考文献
[1] 董庆富.芦笋周年供应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1(5):17-19.
[2] 史慧英,程少敏,葛华.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6):61-62,159.
[3] 谭亮萍,贺超兴,戴雄泽,等.我国芦笋栽培及采后贮藏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1(10):1-9.
[4] 张伟.农民芦笋设施栽培技术采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5] 庄树峰.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3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