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雾霾天气考验中国治污努力(节选)
2015-04-02
10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已连续三天被雾霾笼罩,空气污染严重。这是今年秋季以来首个大范围、区域性持续重污染天气,影响了华北大片地区。
北京和河北9日发布仅次于最高级别的橙色雾霾预警,采取企业停产减产、工地停工等应急措施。天津和河南发布黄色预警。城市街头带口罩的行人多了起来。多条高速公路受到较大影响。
自2012年冬季雾霾天气多次出现以后,中国民众对大气污染关注上升,中央和地方治理大气污染力度不断加大。卷土重来的雾霾再次引发人们对污染治理的思考。
环保部网站10日9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显示,河北邢台为500,污染最重。
邢台市区周边半径25公里内分布钢铁、水泥、玻璃、电力和化工等燃煤企业133家,年消耗煤炭1600万吨。当地官员把这些企业比喻为邢台身上的“黑色项链”。
“压力很大。”谈及污染治理,邢台市环保局副局长徐怀亮对记者说,全国污染最重城市的帽子让自己觉得“脸上无光”。
今年,邢台已压减钢铁产能185万吨,淘汰玻璃落后产能1712万重量箱,关停炼焦产能100万吨。到2017年将累计削减钢铁产能500万吨。
9月30日是邢台设定的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的最后期限,否则,将被无条件关停。
“空气污染形势仍然严峻,但我们治理的决心很大。”徐怀亮说。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研究表明燃煤、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是主要污染源。
今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的。
“最近几年的雾霾现象,不仅是北京及周边的问题,也是整个华北地区甚至整个中国东部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粗放发展的浓缩,必须从大区域的角度来解决。”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说。
事实上,京津冀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已经初有成效。记者近期到三地采访,受访市民、官员和专家表示,感到今年以来当地重污染天气比往年少。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表示,在大气环境治理上,北京及周边六省区已经建立协作机制,国家层面也出台了有关政策或方案,地方政府在信息共享、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方面有待加强和完善。
“区域联防联控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次是寻找共同责任和需要做的事情,不能简单转移,否则都在锅里,污染逃不掉。”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说。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经历过中国现在这么快速的发展,各种污染过于集中在一个较短时期内,而国外这种发展可能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
根据9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国将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突出燃煤、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
专家认为,随着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即将出台,将来执法会更加严格。
“今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些许改善,但今后还会有重污染,要实现想要的蓝天白云,时间还很漫长,结构性污染不是三五年就能解决的。看到好转,我们要增强信心,看到不好也不要失望。”冯银厂说。
责编:吴奇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