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河北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04-02孙炳芳张学军

关键词:西柏坡红色精神

孙炳芳, 张学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源头,具有独特、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掘利用河北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饶与闲置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斗争遗址和遗迹、革命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全省130多处红色文化资源单体中,除长征类外,其它七类均有分布,遍布全省136个县中的131个县,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一)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

1.以展览馆、纪念馆为表现形式的红色基地

石家庄地区:河北省博物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河北省英烈纪念园、曹火星纪念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史陈列馆等;保定地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冉庄地道战遗址、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邯郸地区:原新华社口播部、129师司令部旧址、中国太行山红色新闻事业旧址;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唐山地区:李大钊纪念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唐山抗震纪念馆;邢台地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承德地区:董存瑞烈士陵园、三五纪念馆;秦皇岛地区:卢抚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冀东抗战纪念馆,等等。

2.反映革命理论的红色文献

主要包括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著作、党组织颁布的各类文件、根据地出版的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等,如《抗敌报》号外多种(1939年)、《前线音乐》(1942年)、《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张家口日报》(1948年)、七届二中全会报告(1949年)等。以中央在西柏坡为例,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仅为辽沈战役,就写了77封电报,有关三大战役的电报、指示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选》的就达200余封之多。毛泽东在西柏坡写下了许多经典文献,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3.再现革命史诗的红色经典

河北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前线,以抗战英雄人物为原型,创作了许多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红色经典小说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杨沫的《青春之歌》、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梁斌的《红旗谱》、《播火记》及《烽烟图》、孙犁的《风云初记》及《白洋淀纪事》、徐光耀的《平原烈火》等。

艺术家们把这些红色经典作品进行了改编,用艺术形式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如红色电影《地道战》(1965年)、《小兵张嘎》(1963年)、《狼牙山五壮士》(1958年)、《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青春之歌》(1959年)、《敌后武工队》(1995年)、《回民支队》(1959年)、《烈火金刚》(1991年)、《平原游击队》(1955年)、《新儿女英雄传》(1951年)、《白毛女》(1951年)、《白求恩大夫》(1963年)、《柯棣华大夫》(1982年)、《红旗谱》(1960年)、《董存瑞》(1955年)等。

4.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灵魂,是红色文化的凝练和升华,代代传承,历久弥坚,历久弥新。燕赵大地上的红色精神主要有:西柏坡精神、李大钊精神、董存瑞精神、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等。

(二)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红色文化资源的不断开发和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河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优良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在实际开发利用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1.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开发利用不平衡

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冷热不均,不少地方存在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受其在革命战争中地位的影响较大。重要的革命圣地如西柏坡,发展好、规模大,能为当地的发展带来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中小型的红色文化资源,由于缺乏资金、政策的支持和自身发展等原因,很难发展成气候,如保定市原为河北省的省会,一些重要的革命事件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二·七大罢工、土地革命战争、一二·九运动等,在保定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而这些鲜活的历史事实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被充分发掘利用,发挥其教育价值。

2.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度融合

不少学校建在革命圣地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限于教学经费、交通不便等原因,多数流于形式,挂在墙上,或者是只有少数学生以小分队形式进行,教育覆盖面不够。

3.高校在发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创新办法不多,教育效果不明显

多数流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没有真正纳入教学计划,规定明确的学时学分;许多高校对河北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不够,研究成果不多,使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教育效果表面上轰轰烈烈,但难以持久。

二、红色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红色文化蕴含的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红色革命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凝练而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胡锦涛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要充分发掘利用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爱国主义资源,如李大钊为革命为真理而献身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牺牲精神等优良革命传统,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倍加珍惜。“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深刻认识中国国史和国情,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二)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一直是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亟待加强的基本素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艰苦的作战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仅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而且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国以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禁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这为那些生长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丰富物质成果的大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知难而上、愈挫愈勇的斗志。早在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艰苦奋斗是我们永远也不能丢弃的传家宝,当代大学生只有培养起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才能战胜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红色文化资源中蕴涵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为加强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

(三)红色文化有助于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当时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作为红色文化中最核心、最富有特色的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仅是一个重要成果,而且具有奠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因此,继承弘扬红色文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依据和历史前提。“当前中国社会的理想信念状况存在着严重问题,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增加教育的示范性、形象性、故事性和体验性,避免了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性和说教化。”[2]运用红色文化中所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利用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我国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提高、西方价值观念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开始泛滥,部分年轻人价值观扭曲,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忧患意识淡薄[3]。在这种情况下,弘扬以“铁肩担道义”为内核的李大钊精神、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等尤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要把河北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的亲合力与亲切感,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观看红色影视经典,进行讨论交流,写出观后感等。这些方法能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达到传统教学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当然,由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就必须精心选择,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说明问题为好。

(二)建立稳定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规范社会实践教学,突出感性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4]实践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教学活动,集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及各种能力培养于一身。现场体验式教学以亲临现场的切身体验,给受教育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效应和心灵震撼,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河北高校应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建立长期稳定的红色教育基地,定期集中开展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同时,利用分散的实践基地,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展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石家庄铁道大学自1991年在西柏坡建立集中实践教育基地,把西柏坡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制定单独的教学计划。25年来,学校的每一个本科生都在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参观学习、劳动锻炼,并把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内化于心,带回校园,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激励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同时,西柏坡实践教学课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受益最深的课程之一,许多学生把西柏坡称为第二故乡和精神家园。

(三)结合重大节点,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高校节日文化建设,围绕西柏坡进京“赶考”日、建党纪念日、国庆节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诞辰纪念活动日,组织开展报告会、研讨会、红歌会、演讲会等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将太行精神、西柏坡精神、抗大精神、李大钊精神、白求恩精神等引入校园,融入校园文化。鼓励引导学生成立如西柏坡精神研究会、李大钊精神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经费支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研讨交流活动,在深刻感悟红色文化的同时,将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认同。但是,“对于地域文化人们往往生活其中百用而不察,从而忽视甚至漠视自身生活其中的地域文化。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传播先进文化往往忽略地域特色文化,总难发现‘自家文化’的优势。”[5]

(四)开发河北红网,让红色文化唱响主旋律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时不在,对社会成员的影响非常广泛。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占领新媒体这块阵地,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让红色经典唱响主旋律。建立河北红网,把每一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的理论观点、重要的著作以及历史图片、历史纪录片等上网,构建以红色文献、红色基地和红色经典为主体,以红色精神为主脉的红色资源网。同时建立相关链接,把与之相关的国内权威的红色网站进行链接,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覆盖面大、资源共享的这一现代教育方式,为运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拓展教育空间。

[1]张艳丽,丁红岩.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4(3):113-114.

[2]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5-19.

[3]王立芳,陈艳.西柏坡精神与民族复兴“中国梦”[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74-78.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刘素萍,窦竹君.高校弘扬地域文化精神的责任和优势——以燕赵文化进高校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84-88.

猜你喜欢

西柏坡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