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博弈:国民政府省内机关的公产清理冲突与协调
2015-04-02冯兵
冯兵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权利博弈:国民政府省内机关的公产清理冲突与协调
冯兵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国民政府建立后,各级政府社会重构领导职能取代革命政治而成主导,经济建设、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等事业渐次开展需款甚亟,财政改革成为各地政府筹措发展资金重要渠道,前代遗留公产的清理作为全方位财政改革组成部分备受重视,作为权威社会价值分配方案的公产清理政策,囿于其出台表现为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对人事进行制约或改变,政策执行成为极度复杂之过程。受多方利益影响,执行过程压力、紧张与冲突成为常态。随着清理工作开展,围绕公产管理之矛盾在各机关间日益凸显,省级行政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军事机关之间,省级机关与市级政府之间,省级单位与县级部门之间围绕公产管理和使用等权力、权利和利益进行博弈。
民国时期;湖北;公产;权利;博弈
国民政府建立后,各级政府社会重构领导职能取代革命政治而成主导。经济建设、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等事业渐次开展需款甚亟。财政改革成为各地政府筹措发展资金重要渠道。前代遗留公产的清理作为全方位财政改革组成部分备受重视。作为权威社会价值分配方案的公产清理政策,囿于其出台表现为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对人事进行制约或改变,政策执行成为极度复杂之过程。受多方利益影响,执行过程压力、紧张与冲突成为常态。随着清理工作开展,围绕公产管理之矛盾在各机关间日益凸显。省级行政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军事机关之间,省级机关与市级政府之间,省级单位与县级部门之间围绕公产管理、使用等权力、权利和利益进行博弈。
一、省级行政部门间公产之纷争
国民政府时期,围绕公产纠纷普遍存在与湖北近代以来公产管理混乱之历史紧密相关。正如湖北财政厅行政计划书所论,本省公产因来源及沿革关系,有属民政厅、教育厅、建设厅、公产清理处、省银行直接主管者,有属于各机关之附属机关经管者。公产收支虽间有按月列表报厅者或有自收自支,不但本厅漫无稽考,即省府亦无按月详细之呈报。且各机关因便于收租起见不能不援用熟手,经租员等认真办理者固不乏人,而在差年数既久,租客得以联络贯通一气或借故减租或任意缴纳或因近年租价骤长而不按时价加足,虽明增而暗减者甚至明照定额只付半租者,似此情弊在所不免[1]。正是管理机构多元化缺陷,拥有管理权之机关间围绕公产的争夺愈演愈烈。此情日趋引起当局关注,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愈加重视公产管理权划一问题。但囿于历史发展惯性,消极影响短期内难以戛然而止,机构间围绕公产管理权的争夺实难避免。
1928年,湖北教育厅与财政厅围绕汉成北里、福星里房屋管理使用问题的争论即为上述情景之具体体现。当时,湖北为加强公产管理而设省公产处,时任处长林(泉以职责所在呈请将何佩镕①汉口汉成北里铺面房屋移交该处经理。教育厅则认为该里房屋已经湖北省政务会议议决划为学产,理应由教育厅作教育资源使用。为此教育厅致函财政厅说明情况,财政厅复函,贵厅公函以据湖北公产处主任林(泉呈请将没收何佩镕之汉口汉成北里铺面房屋先行移交该处经理等情。查该两里房屋已作省有学产,此项学产前经省府第九次会议议决作湖北公共科学实验馆基金,以前及以后所收租金已分别指定为该馆开办费及经常费。该主任所请将两里发租房屋移交该处经理一节委实难于照办。查汉成北里、兴福里逆产系上年没收女子中学占用为校舍者,仅汉成北里之一部,其余均系收取租金。至第九次政务会议议决之案系指定省有学产,此两里房屋既无专案定为学产似不能作为实验馆基金。贵厅谓该两里房屋为学产未审此项专案定于何时,能否检交查阅以明真相[2]。
函件表明,在汉成北里公产房屋管理问题上教育厅与财政厅存在分歧。财政厅下属机构公产处认为该铺面房屋作为公产应当按照规定将管理权移交公产处。教育厅认为该处为省有学产已经省府会议议决作湖北公共科学试验馆基金,不能移交管理权于公产处。财政厅对教育厅关于该铺面房屋归属学产的说法表示怀疑,强调该里铺面房屋并未明确定论为学产,如教育厅认定自身说法须拿出充分证据资以证明。可见,围绕该里公产管理权归属问题,财政厅与教育厅认知不一。
事实上,财政厅作为湖北公产清理上层机关要求省内各机构将已有公产管理权移交之例比比皆是,既有行政机关亦有军事、司法等部门。要求行政机关移交公产管理权者,1928年11月,财政厅要求民政厅移交旧商埠局管理之地皮隙地是为一例。据公产处呈报属于公产者为旧商埠局管理之地皮隙地,在昔成立商埠局时所有建设筑路官荒即为营产,继或占有民人地皮,皆属廉价收买,化私为公。革命军到后该局无形取消,其经理权系由宜昌商会负责维持,近一二月内始移归市公安局暂管,必须明令拨归公产经理等情。查宜昌公营各产既奉议由敝厅切实整理,现已派有清理公产专员,应请贵厅转行宜昌市公安局将旧商埠局管理之地皮隙地移交该专员接管[3]。要求司法机关移交者。1928年,财政厅曾要求高等法院转饬所属部门移交公产。据湖北公产经理处派员查明宜昌公营各产情形,拟具整理办法呈请核示到厅。当经据情呈请提交省府录案令知决议,由财政厅切实整理并经令据公产经理处遵照,请委严世忻为宜昌清理公产专员,业已照委并颁发外记以昭信用。惟该处呈报称,属于营产者为南湖康庄路东岸地皮约千余方之谱,前因江南会馆与轩会馆互争,三审经结划归公有。前营产局拟请省局收回管理,适因政变中止。现由宜昌地方法院暨湖北第一高等分院共同管理。宜昌公营各产既奉决议由敝厅切实整理,现已派有清理公产专员,应请贵院转行湖北第一高等分院暨宜昌地方法院将南湖康庄路东岸地皮移交该专员接管,以符议案而资整理[4]。
如上所示,财厅要求各单位按照省府决议将公产管理权统一移归该厅,然出于经济政治利益考虑各厅并未迅速移交,敷衍塞责情况实属普遍。为此,财厅再次函请各厅并由厅长张难先向省府提案请求支持。函请各厅之文称,案奉湖北省府第二八四号训令,本府第六十六次政务会议讨论事项第一案,委员兼财政厅长张难先提拟将向属各厅及外县并其他各机关管理收租之公产一并移交财厅经管,以资整理而昭划一。当经议决通过,除分令外相应抄发原案函请各厅查照,将所有管理收租公产造册移送过厅,以资整理而符议案[5]。呈文显示,湖北民政厅、建设厅、教育厅均与公产清理机构有紧密关系。当时民政厅曾管理过逆产,建设厅与建产管理关联紧密,与教育厅有所牵连者为学产。此外,财厅提案于湖北政务会议,北伐完成,建设开始,财政统一尤为急务。湖北各项收入现正积极整顿,惟公产一项案乱已久,其业由职厅接收者逐件清理略具端倪。至向由各机关自行管理之公产职厅无卷可稽,种类、数目、坐落、价额均无从知悉。日前中央执委会函询土地材料,关于公产统计一项职厅即无从填具实在数额,似于统一财政、整理收入计划有所未符。拟将向属各厅及外县并其他机关管理之公产移交职厅,以资整理而昭划一[6]。显然,财厅为清理公产,希图借助省府力量将各机关自行管理公产归一于公产清理处,以资事权专一而维产权。
二、行政部门与军事机关间公产之纠葛
财政厅作为公产清理处上层机关与其他机构发生复杂工作关系,围绕公产管理权问题亦存分歧。这种纷争不只发生于行政机关之间,公产清理机关与军事机关间同样存在。1929年10月,湖北公产经理处与第二路总指挥部围绕硝矿局原有局屋使用问题存在分歧。第二路总指挥部曾发函湖北财政厅要求将该局原有局屋拨给使用。财政厅则表示不予拨用。时任财政厅长李基鸿复函第二路总指挥部②,贵部函请拨还硝磺局原有局址以便退让现住李文模房产等因。准此查武昌铜元局街房屋原系湖北省有产业,前硝磺事项归省办理时遂将该项房屋拨充硝磺局局址。后该局经省府决议撤销,该局房屋即拨作湖北财政讲习所校址。迨湖北硝磺事项由部设局办理,急需房屋办公,函由敝厅饬湖北公产经理处觅就汉口黄陂路逆产案内李文模房屋暂作该局办公之用。兹该项逆产虽经省府审查发还,惟未奉执行明令。至铜元局街房屋系地方公产并非硝磺局所有,现又充财政讲习所校址,殊难拨让[7]。
上例仅涉及军事机关请求公产管理部门拨用公产房屋问题,即使存在争论表现亦较和缓。与之相较,军事机关强行占住且利用军队之强势蛮横无忌则使公产管理机关难以承受。公产经理处曾多次呈财厅并请转呈省府,由省府转咨驻扎湖北军队之上级机关处理。呈文称,职处所管大智门天字二段公新里基业,前经召匠新造房屋以便发租。正值全部工程尚未告竣时即被驻军迁入占住,以致工程阻碍不能即时发租,经派员向驻军交涉不得要领。该里房屋自本年四月以来迭被军队驻扎,阻碍工作,损毁工程及材料,前已迭函钧厅。乃此去彼来视本项房屋俨若营房,任意捣毁全无顾恤。现在内所驻者系交通兵团有线电信第一师特务营第三连、总司令部输送队兵站部、军官学校运送队、第九区党部第十分部,各色军队驻扎于中较之以前变本加厉。商厂工人概为骗出,所用什物强为取用,厂中自来水日夜开放,流溢成河。务祈钧厅迅予交涉,以期克日搬迁,俾便开工。据查该驻扎军人数不多,所占公新里新造房屋约10栋,铺面约5所,综计公家月租损失在2000元左右。所有工料水电等件被毁,以致商店住户裹足不入,计天字二段全段公家损失租金四千余元。屡次交涉置之不理。职处专司经理责有攸归,奈权微力弱交涉无效。理合据情呈请鉴核,俯念公产收入关系省库迅予咨请总司令行营转令各该部队别寻相当公地驻扎,俾便从速竣工。并示禁嗣后驻军不得再占,以保公产而裕库收[8]。
呈文表明军队强行占住公产房屋造成的损失。驻军迁入公产房屋导致公产发租受阻,租金损失惨重。驻军迁入后所造损失不止上述,且有浪费公共资源、敲诈、抢夺工人财物行为。驻扎人数有限但占用房屋数量较多,亦不善保护公有房屋设施。侧面反映出军事机关占住公产房屋完全为强制行为,并未缴纳租金。军队占住公产房屋后,公产管理机关曾多次派员交涉,要求驻军克日搬迁,因军事机关置若罔闻,交涉失败。公产机关交涉失败因素之一为位微言轻。作为地方行政机关难于与军事机关平等交涉,最终只有寻求财厅进而由省府与驻军上层军事机关进行协调。军事机关与地方机构相较之强势地位明显。
为寻求问题解决,湖北省府转财政厅呈文于陆海空军总司令,要求其训令武汉卫戍司令部查办。前据该厅呈为湖北公产经理处呈报汉口天字第二段公新里房屋被军队占住,官商受损转请察核施行案。当经呈请陆海空军总司令转饬迁让去后,兹奉指令内开,查军事期间军队暂驻公屋原难避免,唯以少数人员占驻多量房屋且有作践损坏情事实非爱惜物力之道,除令行武汉卫戍司令部查明酌核办理外仰即转行知照[9]。陆海空军总司令态度有二,一为军事期间军队应军事需要暂住公产房屋是为常态。实质是肯定下属军队占用公产房屋行为,并非违法或违规。其二,出于缓解军队、地方矛盾及军队驻扎确造成损失之考量,以少数人员驻多间房屋且有损害情事为由训令武汉卫戍司令部查明办理,实为缓冲各方纠葛之举动。
事实表明,训令并未根本上解决军队占住公产问题。考虑到问题复杂性,湖北省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同意军事机关占住公产房屋,但前提为一律缴纳租金。为使此条件得到驻军上层机关同意并转饬所属机关一体知照,1931年10月,财厅再次呈文省府要求代为转呈上层军事机关。本处公产房屋多被军警党政各机关职员、私人眷属无价占住。其中迭经交涉,遵章纳租者固多,而长期强横占住坚不认租者亦属不少,甚或有少数人员以某机关办事处名义占住整栋房屋转而发租营利。似此无理侵占若不严令禁止,行见相习成风,凡属公产率被占有,致公家徒受损失,殊堪痛惜。为慎重公产力谋增进收益起见,拟请钧厅转呈省府转请行营,令饬军警党政各机关转饬所属,凡系职员居住公产房屋均应一律缴纳租金,不得有抗租强占情事。
财厅认为公产经理处所称公产被占各节均属实情。现在本省各地多受水灾,税收短拙,公产收益关系甚巨。若任由军警党政各机关职员恃强霸占抗不给租,匪特省库蒙受重大损失,即整理亦无法进行。据呈前情除指令外,理合具文呈请钧府俯赐鉴核,准予转呈陆海空军总司令行营严令军警党政各机关转饬所属职员居住公产均应一律照章缴租,不得再有强占抗租情事,以维产权而裕库收[9]。由此,湖北公产被军警党政机关占用情况在当时十分普遍,且多为无偿使用。占用情况复杂多样,有长期与短期、缴纳与不缴纳租金、个人与公家名义、占用几间与整栋、自己使用与转租盈利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情况,所致后果实质并无太大差异,均对公产管理造成严重影响,不利湖北财政收入之增进。公产管理机关呈请省府转呈上层军事机关正是出于此种考量。
三、省市间公产之争夺
湖北省级机关之间围绕公产管理使用问题存在纷争。事实上,争论不仅发生于省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与军事司法机关之间,即使在省市之间亦普遍存在。省市间围绕公产矛盾于1929年前虽已存在但并不明显,原因即在于当时并无省有市有公产划分,省市公产均为湖北省府管辖。
1929年湖北始有省市公产划分之议,当时湖北公产经理处曾对省市公产划分情况及武汉市政委员会给湖北省府的呈文作了解释。该处主任林(泉称,查《武汉市市政委员会暂行条例》暨湖北省府第五十次政务会议决议,武汉市财政局管理之市公产以武阳夏三县市区域内即武汉市公安局现所管辖区域之县有公产为限。职处经理公产纯属省有自不在武汉市财政局管理范围之内。职处接管之武昌城外各湖官荒与汉口后湖地亩区域均极辽阔,并不仅限于武汉市区以内。只因前清张文襄公分建武汉堤闸,沧桑迁变,民佃纠纷甚多,在省府未正式清丈整个解决以前亦不能分析割裂强指某处为市区公产。况在民国十一(1922)年前后,官钱局因政府垫款发行官票过多,以致票价低落。两湖巡阅使署召集鄂中官绅开财政会议决议维持票价办法六条,第三条湖北官营产及地方产业一律划归官钱局作官票基金,此职处照案接管之由来。断不能因从前吴佩孚滥用军阀威权敛钱充饷,于直鲁豫巡阅使署附设过清查汉口地亩处,遂认为与官钱局基金毫无关系而非省有公产。此武汉市内官产不能划为市公产应陈明之一。
后中央处理逆产委员会明令裁撤。中央逆产由内政部处理,京外逆产由各省民政厅各特别市政府处理。本省法令规定,凡属省县有公产应由财政厅管理。省府第六十六次政务会议决议各厅及外县并无其他各机关管理收租公产须一并移交财政厅分别经管。本省逆产一经明令没收公布后无论在武汉市区内外已变成省有公产应有职处经管收租毫无疑义,至民政厅及特别市政府仅有处理而无管理逆产权限。武汉属普通市直隶湖北省府,根本上无处理、管理权,此武汉市区逆产不能划为市公产原因之二。
武汉市政委员会请划分市有公产,注重开拓商场,发展市政,殊不知以前武汉市工程委员会暨现在武汉市政委员会关于中山公园等建设在省有公产土地内均听其无偿使用。以后市政建设及开辟马路如需省有公产土地,准予尽量使用,以助市政发展。惟公产省市界限仍需分清,所有从前武阳夏三县经管市区内县公产拟一律划为市公产,交市财政局管理收租。职处已照案接管公产性质纯属省有且关系官钱局官票基金,加以内部官民租佃纠纷照案须由省府解决,不在普通市政府职权范围以内,自应均由职处经管收租,以符法令而免纠歧[10]。
由此,武汉市强烈要求进行省市公产划分,湖北省则略显迟疑。武汉市要求划分省有市有公产强调是为注重开拓商场,发展市政工程,划分利于公产界限分明,便于管理。省府则认为公产经理处经理公产纯属省有并不在武汉市财政局管理范围,其接管之武昌城外各湖官荒、汉口后湖地亩均不限于武汉市区。并列举湖北官钱局历史兹以证明其为省有,断不能划归武汉市。同时指出,中央规定京外逆产在省由民政厅特别市由特别市负责处理,但逆产收租等事宜则归财政厅负责。以此为据,湖北逆产理当由财政厅经管。逆产一经明令没收即全部变为省有公产并不能有省市之别,且武汉市之普通市地位决定其无管理全省逆产之权。
显然,省府虽态度婉转,仍表达出对省市公产划分问题存有非议。然出于维护省府权威与协调省市关系之考量,对省市公产划分问题并无断然拒绝之表示。省府指定武汉市财政局管理之武阳夏三县市区域内即武汉市公安局所辖区域内县有公产为武汉市公产。其中经指定用途者不在市公产之列,省有公产事实法律上决难划为市产。应当说在省市公产划分问题上省府取一折中方案,既强调省有公产绝不能划归市有之立场,亦尽量照顾武汉市市政发展之需要,准予将其所辖区域内三县县公产划归市财政局管理。
省有市有公产划分只是一种共识,未有具体条文规定,不利于具体操作。为此,湖北省第十四次政务会议讨论通过湖北省市公产划分办法。武汉特别市区内公产除属汉阳县及前夏口县县有者应归市有外一律属省有;嗣后在市区内因清理而发现之无主产业除与省有公产无关者外应归市有;市区内省有公产对于市政府缴纳不动产各项税捐应与市内不动产所有权之人民立于同一地位[11]。办法实质是对之前所定议案的具体化,就市公产而言仍强调其范围为武汉市辖区原有各县县有公产,对办法公布后新发现的无主产业如非省有即为市有。公产使用方面强调市区内省有公产在使用时与民间产业的平等性。由此,省市公产划分逐渐清晰。
省市公产划分标准公布后,原有省市公产混乱状态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但公产管理过程中省市间纠葛并非完全清除。缘于经济政治利益,各方围绕公产之争议依然存在。1929年,汉口市政府试图标卖前官钱局产业遭到财政厅强烈反对即为一例。财政厅长李基鸿呈报省府,汉口特别市政府标卖前官钱局产业呈请鉴核提交政务会议事。据职厅科员报称,汉口特别市公安局及夏口县公署基地房屋坐落汉口后花楼正街与洪益巷之间,原系前官钱局产业。今汉口市政会议以市公安局离府过远,为便利办公起见,拟将市公安局迁移于附近希昌里,其腾出市公安局址及房屋经决议由秘书处、参事会、土地局三处组织招卖委员会,将市公安局局址及房屋估价标卖。该局基地面积共约市尺四百余方丈,连同房屋一并标卖约值银十余万两。查官钱局产业系属省有公产,汉口特别市政府并无处置权,可否由本厅提呈省政务会议议决函知汉口特别市政府阻止变卖[12]。
财政厅反对变卖公产理由为武汉市拟标卖产业为原湖北官钱局之产,属湖北省公产,就权限而言,武汉市加以处理属越权行为。利益而论,该地段公产价值不菲,财厅反对武汉市变卖经济利益亦是其考虑因素,此点同样是武汉市政府加以变卖原因所在,二者争论实质反映出省市间经济利益纠葛。需要注意,该案虽反映出武汉市政府单方面变卖公产行为为湖北省府所不容。然就省政府与武汉市之间围绕公产管理权的具体争论观察,互动关系体现并不明显,而双方围绕萧家垸基地的矛盾则更能反映这种复杂关系。
关于汉口萧家垸官地,公产经理处认为产权应属省府,理应由财厅下属公产机构管理。汉口市以该地系属学产应归市教育局所有。公产经理处主任罗宣祉呈请财厅并由其转呈省府称,汉口六渡桥内大小萧家垸官地,职处前曾依查勘报告暨旧管案卷情形迭次呈奉钧厅令准收回投标发租。核定最低标额并按招标办法布告,定于本年六月三十日开标,呈请钧厅派员届期监标各在案。正拟函达市教育局,适据报告该局近出布告以萧家垸系属学产应归该局所有等语,并抄布告一纸前来。当以萧家垸系前官钱局产业与市有毫不相涉去函相诘,该局列举近年辗转管理事实,并误认该地为萧氏失业之产,仍主张归该局所有。职处又缕叙前清湖北善后总局咨交萧家垸于前湖北官钱局经管并声明原因。由于铁路局变更路线该地未能适用,经善后局遵饬承购后以债务关系移转官钱局管业,当以权源为根据不能因暂时管理事实变更所有权,应仍由职处照案经管。职处对于该地既经布告定期开标,自应仍照原案办理。诚恐市教育局狃于暂管事实致滋纠纷,除函清理前官钱局资产债务委员会主持外,理合抄同市教育局布告暨职处原函呈请鉴核示遵。查萧家垸地皮原由铁路局收买拨交善后局抵归官钱局管业,产业负有全省债务关系。该市教育局竟指为学产,张贴布告阻挠发租,殊不知用意何在,理合呈请钧府察核迅咨汉口市政府制止,以维产权[12]。
呈文对该官地所处位置及公产经理处管理之前期情况作了说明,认为其对该官地的管理符合公产管理相关规定,且受到财政厅批准,招标发租、布告周知等工作已经就绪。汉口市教育局认为该官地应属学产。按照学产管理规定如系学产其管理权自应归财政局,使用于发展地方教育。财政厅则认为该地应为局产,原由铁路局收买拨交善后局抵归湖北官钱局管业。局产为湖北公产之一部,其管理权当属湖北公产管理机构。且指责该教育局明知该官地为局产关系全省债务关系,反指为学产,通过张贴布告方式阻挠发租之居心不良。
省府接到呈文后发出关于汉口市工教两局侵越省有公产情形的指令,分别指令公产经理处、财政厅、省府视察员刘采文并咨汉口市市长。指令指出,为汉口市工务、教育两局侵越省有公产请派员迳向市府交涉,又开具沿江码头各租户姓名及租额暨清单均悉。正核办间,据财政厅呈复核议市财政局议复市区公产应仍由清理委员会共同处理一案请核示等情。据此,除并案咨请汉口市政府分别转饬遵照严加制止,一面令派视察员刘采文,并令财政厅派员会同该处严切交涉[13]。指令为对公产清理处呈文之回复,表达了两项处理措施,一为咨请汉口市政府,由其对汉口工务、教育两局之举动严加制止。二为派省府视察员刘采文与财厅所派代表同至汉口市政府严切交涉。
除指令相关机构外省府还咨复汉口市政府。其咨文称,以据财政局议复市区公产应仍由清理委员会共同处理,当经令行财政厅再为妥议具复。据复称,案查十九年四月五日省市两府联席会议讨论事项第三案市区内公产划分标准办法案云云,理合呈请鉴核示遵等情前来。正核办间,据公产经理处呈称,职处经管省有公产土地房屋以汉口市区为大宗云云,准予派员据案迳向汉口市政府交涉,俾早解决以重省产。又据称查汉口市工务、教育两局侵越职处管有萧家院地基云云,呈请察核咨汉口市政府迅饬工务局严加制止各等情。据此查阅于汉口市内公产一案迭准贵府咨转财政局议复均系联席会议议决案内,但省有财产所有权不变更一语漏未叙述,致多误会,兹据财政厅呈复前情理由颇属正常。至公产经理处所报工务、教育两局侵权发租各节如果属实似有未合,应请贵府分别转饬遵照严加制止,以免纠纷。除派视察员刘采文会同财厅派员及公产经理处前赴贵府交涉并分别指令外,相应抄同原附清单咨送贵府,请查照办理见复[14]。
咨文转达了财政厅处理该官地之意见;表达该案发生之背景;表明省府关于此案之态度;试图强调汉口市工务、教育两局侵权发租各节如为实际情况,应由汉口市政府严加制止,以免发生纠葛。并告知汉口市政府其所取措施为派省府视察员刘采文会同财政厅及公产经理处工作人员前赴汉口市政府交涉。
遗憾的是,笔者在资料查询过程中并未看到该案最终处理结果。然以上呈文显示,虽之前省府曾考虑到公产清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纠纷并划分了省市公产标准。然具体执行中各机关围绕公产产权的争夺和矛盾仍然存在。其因由为公产界限不清。就该案而言,虽有省市公产划分标准为据,但囿于之前公产案卷管理混乱,变更频繁,难以有统一依据。省府认为该官地为原有局产,汉口市政府却以曾对该地加以管理为由指为学产。对公产划分案理解不同。汉口市政府主张所有市区公产应由清理委员会共同处理,在未清理划分前各厅局不能以片面意思自由移转;财政厅则认为市区内公产虽经联席会议议决设置清理委员会共同处理,但议决案内尚有省有财产所有权不变更一语。凡省有公产已经公产经理处收租管业者自不在清理范围,其管理处分权当然操之省府。即日后清出之公产,如省方确有据可考者仍属省有,若现时查出之公产与省方无关系而又查无档案者,则依土地管辖原则属诸市府。可见,双方对有关规定不同理解是争议存在的重要因素。而存在理解分歧之最终原因仍在于各方在处理问题时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公产产权争夺真正幕后推手为经济政治利益之诱惑。
考察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县间围绕公产管理问题之隔阂,前提为明晰省县划分。省县行政划分实际上在北洋政府时期即已开始。北洋政府于1914年5月颁行省、道、县官制,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三级制。至1923年,曹锟政府颁行《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地方划分为省、县两级。次年6月,内务部通令各省裁撤道尹,地方行政制度转为二级制。孙中山1924年制定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规定县为自治单位,省立于中央与县之间,以收联络之效[14]。
国民政府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实行省、县二级制。1931年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规定省置省政府,受中央指挥综理全省政务,县置县政府,受省府指挥综理全县政务[15](P803)。1936年5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长办理县自治并受省长指挥执行中央及省办事项。此后颁布之《中华民国宪法》对此内容亦无变更。省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缺陷同历史上所有二级地方行政体制类似,往往是一级地方行政所辖二级行政单位数目过多而鞭长莫及、呼应不灵,这一问题在遇到大规模军事政治行动时尤其突出[16]。蒋介石1932年10月建议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时称,我国省区大都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所辖县治多者逾百,少亦60以上,遂使省县间上下远隔,秉承督察,两俱难周。以故省府动有鞭长莫及、呼应不灵之苦。而出任县长者辄存阳奉阴违、蒙蔽取巧之心[17]。
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呈请在境内划分行政区时亦曾提出类似意见。赣省幅员辽阔,辖县八十有一,除少数县份距省较近外,余皆山泽绵亘,交通不便。就平时推行庶政而论,凡一省令动须经旬月始克到达,而各县则距省窎远,耳目难周。年来匪氛滋炽,清剿至巨且急,乃为事权所限待命省府。间因传达濡滞贻误戎机者亦不一而足,凡此皆为省县隔阂所致。县远于省,居中失所秉承则呼应难;省远于县,居中疏于督察则统率难,阔略相仍,流弊百出[18]。事实上,此情况于湖北同样存在。湖北当时所辖县份达70个,省县之间联系存在明显障碍,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公产管理机构间之沟通。
四、省县间公产之争论
以上述境况为背景,如同上文所论省市间围绕公产存在争论一样,公产管理过程中湖北省与所辖各县间既有合作亦有冲突。矛盾表现之一为各县消极应付省公产清理工作。1928年11月,财政厅长张难先函鄂西行政公署转行宜昌县县长要求移交公产。公产处呈报称属于逆产者计有南湖等处房屋数栋,现由宜昌逆产委员会经理,收入拨作地方公益之用,应明令移归公产处管理等情。查宜昌公营各产既奉决议由本厅切实整理,现已派有清理公产专员,应请贵署转行宜昌县长令饬宜昌逆产委员会将南湖等处房屋数栋移交该专员接管,以符议案而资整理[15](P454)。函件说明财政厅发函目的在于要求宜昌逆产委员会将南湖等处房产移交清理专员负责,而资料表明宜昌县县长并未立即采取措施移交公产。
前文已论,湖北开展公产清理工作有先后之分,首在清理省市公产,之后清理工作下移,开展县域公产清查。为对各县公产情况有所了解,特通令各县填报公产调查表。湖北省有县有公产散漫无稽,前经制定公产调查表式通令查照填报并令催在案。现为时日久,尚未据报到厅殊属不合。合再令仰即便遵照前发公产调查表切实查填,限文到一月内呈厅汇核,勿得再延[19]。通令表明,湖北公产管理机构为清查县域公产而要求各县按照所发公产调查表填报。然各县并未按公产管理机关所定日期填报上交,逾限后公产管理部门再次下发调查表于各县,限文到一月内呈报财政厅。由此,各县对公产清理工作的抵制已属明显,这当与公产混乱、各县经济困难、省县利益纷争等因素紧密相关。
各县敷衍公产管理部门的情况不仅发生于公产清理起步阶段,即使清理工作开展几年后仍然存在。1932年财政厅行政计划书载,本厅前以各县有公产散漫无稽,考查整理无法进行,虽制定调查表式并抄示填报公产应注意各点通令各县参照查填,限期呈报在案。查各县遵照填送者固多,亦有因填报不合经饬复查填报者,亦有因兵焚致将原发表式遗失者,固迄今延未填送县份仍复不少。已再检发原表及填造公产应注意各点令饬各县遵照查明填送[20]。《武汉日报》报道,湖北公产清理处近查各县省有公产情形,档案册据多不完全。为清理全部公产,确定产权,整订经界起见,除宜昌及荆州分处所辖江陵、枝江、公安、石首、松滋、潜江、监利、荆门十县数量较大业经派员前往实地调查外,其余各县数量均属细微,若一一派员前往调查深恐徒糜经费,得不偿失。前特呈请省府令饬财厅转饬各县财政科切实遵照查填具报。并令饬民政厅通令各县政府予以协助,限七月前办竣具报汇转。闻财厅奉省府令后昨已检同调查表式令行各县财政科长遵将该县省有公产查填具报[21]。
引文显示,财政厅1929年就已要求各县按照公产调查表填报,直至1932年,虽有县份填报呈交,仍有部分县份延未填送,甚至有将调查表遗失者,即使填报者亦有部分内容不合。面对这种情况,财厅视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县内省有公产数量较大者直接派公产清理人员亲赴调查。数量较少县份则委托各县财政科调查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决定是否派员清理。事实上,公产填报过程中各县一再敷衍致财厅不得不多次顺延填报时间,各县配合公产调查之态度已清晰可见。
各县公产调查拖延不报只是省县间围绕公产管理存在利益争夺的一个侧面。如果说敷衍上级公产机关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话,那么,省公产部门与各县间围绕公产管理权争夺表面化则是“充满硝烟的战争”。为说明此问题,笔者略举两例,其一为宜昌汉景帝庙前后基地案。财政厅训令宜昌县称,据湖北公产经理处呈,接管卷内前据清理宜昌专员余樵迭呈略开,前收回汉景帝庙房屋二栋,另有前后地基三百余方。经乐家善堂绅首租与人民建筑房屋四五十栋,庙后官荒一百余方地名锅底坑造有房屋十余栋,现均为乐善堂管业经租,收益颇巨。曾蒙钧处呈奉财政厅令行宜昌县查复,该县长胡于城不自调查或委托与案无关之人秉公核办,竟指派第十五区保董胡式如查复。又令行该乐善堂绅首自行具报,何异与虎谋皮极尽把持掩饰能事。近闻该劣绅等拟开会抵制向财厅请愿,以该地留作地方公产,如成事实则公产前途不堪设想,务恳钧处转呈财政厅迅令该县长转饬乐善堂将该地交出。此案曾呈奉钧厅令行宜昌县查明具复再行饬遵在案,嗣复据陈前情即由职处派员前往宜昌调查。据报汉景帝庙前后基地确系公产,为乐善堂绅首把持收租抗不缴出原属实情等语前来。该庙前后基地既据查明确系公产,自应交由经理公产机关接管,以一事权而资整理。令仰该县长迅即转饬该乐善堂将前项公产交由宜昌公产专员接收,并将办理情形具报[22]。
训令显示,汉景帝庙房屋二栋及地基三百余方确系湖北省公产,当时由乐善堂管业经租。湖北公产清理处曾令宜昌县对其进行清查,而时任县长胡于城随意指派一人,并要求乐善堂绅首自觉报告,某种程度上是对乐善堂抵制公产清理活动的纵容。侧面反映出各县对省公产清理工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放纵地方隐匿、侵占公产行为。
案例之二为汉阳县县长黄宝实争租公产案。关于此案湖北省府曾训令各厅知照。据建设厅呈以汉阳县长黄宝实不明权限,办事失当,请酌予处分等情。查此案先决问题似应考查各县城基所有权及管理权以为标准,究竟该县城基属于省有抑或县有并已否拨归公产经理处、清查汉阳地亩事务所经管敝厅均无案可稽。此案前据邓华卿等先后禀诉到厅,当以湖北省有县有各项公产应属何机关经理公产经理章程规定甚明,该汉阳县东城一带官地纵系县有照章亦应由县财政局管理,非县政府所能直接发租。经令饬公产经理处并派员会同查复,据复称邓华卿等17户建筑物所在地系拆去城基。东城官基本系营产,则该民等所领租之地当系公产,自不在汉阳县政府管辖范围之内。据所呈各节并以该项地段既系汉阳县拆去城墙地基,其为省有公产无疑。清查汉阳地亩事务所系清理省有公产专设机关,汉阳县政府为整理市政有需用公产必要时固可请求拨用,乃事先对于公产争执管理权,迫令租户过租殊有未合[23]。
该案显示,省府之所以训令各厅在于建设厅前呈省府指出汉阳县县长黄宝实不明权限违规处分省有公产,办事失当,要求省府酌情处分。案件关键点在于汉阳县县长处分之公产是否属于省有,如属省有则其处分当属越权行为,省府加以处罚实属正当。当时省有县有公产划分标准还未出台,省县公产管理标准依据湖北省之前所颁《湖北公产经理章程》。章程规定各县范围内公产由县公产机关负责管理,无公产机关者由县财政局负责。据此标准参照财政厅对案中公产之实地调查,该地确系由官基改造而来,系属省公产。汉阳县县长未经省公产管理机关同意强行发租省有公产确系违规行为。通过该案省公产机构与县政府违规处理省有公产的斗争日趋明显,亦暗示湖北省明确划分省有县有公产已为迫在眉睫之情事。
湖北省有县有公产划分直接因素为汉阳县公产清理处与该县财政委员会围绕公产管理存在矛盾。为明晰公产产权界限,利于公产清理工作,省府决定首先在汉阳县进行省县公产划分。以该县为试点、以省县公产界限划分为据进行公产清理。报界报道称,省府为切实整理各县公产决划清省有县有界限后再行根据督饬整理,经饬由法制室于前日召集各厅代表举行会议商讨划分办法。闻经讨论结果拟定湖北省县公产划清标准[24],俟呈省府核准即先从汉阳县着手办理[25]。
之后,公产清理处处长粟伯隆呈文财厅,本处前以区别县有省有公产案曾于本月十四日提交湖北省清理汉阳公产评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当经一致决议备文函请汉阳县财务委员会将经管公产分别县有省有详开清册交处,再行会商划分管理。兹准函称“剿匪”区内整理县地方财政章程第十三条内载,各县县政府设立财务委员会受县政府监督办理县地方财政,凡县有教育团防、自治、慈善各款及其他一切县有公款公产均属之,原设公款收支及公产管理机关概由财务委员会接管,是规定县公产范围及管理权至为明晰。本会成立以来所有经营公产均属县有并无省有公产。其科目历经汉阳县政府列入各年度预算呈请省府转报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核定有案。其他未清出县公产正着手清理,实无详开清册会同划分之必要。汉阳公产徵诸文献班班可考,只以县有省有关系难免时与汉阳县财委会发生误会,拟恳钧厅转呈湖北省府何项公产应属省有何项应属县有明白区别,以免纠纷而利进行[26]。
汉阳公产问题汉阳县公产清理处与县财政委员会存有分歧。呈文显示,汉阳县公产清理处要求汉阳县财政委员会将其经管公产分别省有县有开具清册汇总讨论。汉阳县财政委员会认为“剿匪”区内整理县地方财政章程第十三条规定财务委员会受县政府监督办理县地方财政,县有教育团防自治慈善各款及其他一切县有公款公产均由财务委员会接管。县公产范围及管理权明确可考且汉阳县并无省有公产,无呈报公产清册之必要。由此,汉阳县公产清理处只有请求上级管理机关加以清晰划分,以免分歧。之后,财厅提出审查意见,本案系因汉阳公产清理处与县财务委员会发生争执而起,似可仅就汉阳公产加以指示。旧知县、县丞、巡检、主簿、典史等衙署,县官庙儒学、县教育产业、因亏欠县款抵偿或没收、依法拨给县有产业、县属公益或慈善团体遗弃产业归汉阳县财务委员会管理。此外公产归汉阳公产清理处管理[27]。由此,财政厅仅对省县公产划分提出意见,最终划分标准仍待省府公决。
为谋求问题解决,财厅呈文省府,清理公产往往以省有县有关系时与汉阳县财务委员会发生误会,照录该县财委会复函请予解释转呈核示。该会原函所指“剿匪”区内整理县地方财政章程第十三条规定应属县财委会所管公产系专指县有公产而言,但其性质何种应属省有何种应属县有《修正湖北省公产管理暂行章程》并未明白规定。现在该处着手清理既因省县产业未经分析清楚发生障碍,似应加以解释以利进行。如前清之县学、知县、县丞、巡检、主簿、典史等衙署旧址,县城垣基地或县辖、官庙及产业或县民因亏欠本县官款没收入官产业,或曾经明令拨给该县作公共事业产业,或旧日县辖慈善团体现已遗弃产业均为县有公产。官钱局押产、营产、旧府及直隶州城垣基地、旧道属、旧府属所辖各产及未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或其所有权业经消灭之动产不动产,及不属私人产权内所有天然水陆富源均为省有公产。似此划清界限该处清理前途不致动多掣肘。如蒙核准拟请即由钧府转呈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备案,一面通令各县遵照办理,以清权限而免纠纷[27]。
呈文表明,汉阳县财政委员会及公产清理处要求省府、财厅明确划分省有县有公产,原因在于“剿匪”区内整理县地方财政章程第十三条规定之县财委会所管公产系专指县有公产。但何种应属省有何种应属县有《修正湖北省公产管理暂行章程》未规定明白,由此造成汉阳县财政委员会与公产清理处于工作中发生纠葛,不断诉诸上级机关裁夺。如能清晰划分省有县有公产界限则利于各县公产清理,减少工作障碍而免纠纷。
对于省县公产划分湖北省府法制室提出建议。本省公产种类甚多尤以坐落各县,因时代变迁情形异常复杂。究竟何种应属省有何种应属县有在所有权方面似难得一明确规定。惟照行政院颁布《公有土地处理规则》第四条,地方政府对于管辖区内公有土地除中央管有部分外有使用管理及收益之权。财厅原拟解释办法似可暂以通用于公产之使用管理及收益为限,所有权属省属县似可不必加以分析[28]。意见认为,将“旧道属、旧府属所辖各产”一句改为“旧道署、旧府署及道府所辖各产”;本省各府均与首县同城并无不同城府县,惟武昌府系省城所有已拆城垣基地均由本厅管理。如规定府县同城城垣基地应归县有对于前案似有抵触,应否仍照原签将旧府城并汉口城基向归公产经理处管理者均归省有,抑或注明除武昌省城及汉口城基向归公产经理处管理者不计外,其余府城均归县有。直隶州城垣基地既应归县有自可照改[29]。
此后,财政厅吸取各方意见对省县公产划分标准进行修订后再次提交省府法制室等相关部门审核。省府秘书处曾发出关于省府法制室审定省县公产界限一案的函件。此案已于本月十三日下午二时召集四厅人员开会讨论。以为城垣基地应归省有,城垣砖石应归县有。业经本府于民国二十(1931)年四月十四日通令遵照有案。其余公产为省有或县有应依其性质向属省或县而定。如儒学文庙、城隍庙向有道府县之分,属于府以上者应归省有,属于县者应归县有。各县行政衙署如旧有知县、知州、县丞、巡检、主簿、典史及现设县政府等均为政府设立官署,因之其衙署房屋基地及所属产业均应认为省有,不得因坐落某县即视为某县公产。营产或前官钱局押产及向属财厅经管之一切公产应归省有更不待言。不属私人所有天然水陆富源曾经省公产管理暂行章程第二条规定归财政厅管理亦应视为省有,此外公产则为县有。因决定省有公产为城基城壕、行政衙署、向由旧府道衙门所属官庙儒学书院及其他一切产业、营产、前官钱局押产、其他属于财政厅经管一切公产、不属于私人所有天然水陆富源。县有公产为城垣砖石、县有官庙儒学、教育产业、因亏欠县款抵偿或没收产业、依法令拨给县有产业、各县公有公益或慈善团体所有产业[29]。标准经提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批准于1935年3月公布施行[30]。
省有县有公产划分历经多次修改讨论,可谓一波三折,关键在于划分标准直接关系省县经济利益。划分标准出台直接目的是为减少省县间围绕公产管理出现分歧和争论,一定程度上利于明晰公产产权,便于加强公产管理。需要注意的是,省县公产划定前,省县间围绕公产管理权之矛盾形成原因之一为缺少明确省县公产界限,客观上却促进了省县公产标准出台。然省县公产界限划定模糊却又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省县间围绕公产的矛盾。标准出台后,随着各地公产清理工作普遍展开,省县间围绕公产管理权的矛盾并未消失,公产清理工作仍旧困难重重。
至抗战时期,省县间在公产管理问题上存在分歧根源于省县财政体制问题所引发的经济利益纠葛。抗战前期,在地方财政体制方面湖北省加大了财政集权。税收结构与征收体制均偏重于省,省财政片面发展进一步减缩了县财政独立扩张能力。县政紧缩政策与实际扩张需求使得县财政问题日趋突显。由于战时政策演变和财政调整,省县间便形成一种紧张关系。省财政好转现象掩盖着县地方财政竭蹶和不良趋向,省府行政紧缩政策掩盖着县地方事权扩张,造成县地方事权与财权深刻矛盾。事权与财权矛盾反映了地方财政体制上的利益分配问题,集中体现为省县财政关系。财政统筹有利全省政治共同体的形成与强化,以应对战时需要。随着抗战演进及县地方政权建设需要,这种体制无疑又成为限制性框架,县地方政权建设与财政基础渐趋分离,导致县省间矛盾加大[31]。在此背景下省县间在争夺公产等有限财政资源问题上存在矛盾实属常态。
注:
①何佩镕(1880-1942),湖北建始县人。1906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民国初年投靠王占元,任湖北督军署参谋长。1917年任湖北省民政厅长。1919年经时任湖北督军的王占元保荐担任湖北省长。1921年王去职后被迫隐居青岛和汉口租界。武汉沦陷后任伪武汉特别市参议府议长、伪湖北省第一任省长、伪省政府主席。后在汪精卫伪政府中担任要职。1942年6月暴病而亡。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19页。
②该组织是蒋介石为与冯玉祥西北军作战所组军事组织。为讨伐冯玉祥,蒋介石设总司令部于南京,将讨伐部队分作北路军(总司令阎锡山)第五路(总指挥唐生智)第六路(总指挥方振武)第二路(总指挥刘峙)等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1页。
[1]湖北省财政厅二十一年七八九三个月行政计划书[J].湖北财政月刊,1932,4(12):5.
[2]函复湖北教育厅为汉成北里福星里房屋系逆产如系学产希将专案检阅由[J].湖北财政月刊,1928,1(2):59.
[3]函请民政厅转行所属移交公产由[J].湖北财政月刊,1928,1(5):101.
[4]函请高等法院转行所属移交公产由[J].湖北财政月刊,1928,1(5):101.
[5]函湖北民政建设教育厅奉令将公产移交本厅[J].湖北财政月刊,1929,1(6):108.
[6]各机关经管收租之公产一并移交财政厅管理案[J].湖北财政月刊,1929,1(6):1.
[7]函复第二路总指挥部为硝矿局原有局屋系地方公产殊难拨让由[J].湖北财政月刊.1929,2(4):53.
[8]湖北省财政厅二十一年七八九三个月行政计划书[J].湖北财政月刊,1932,4(12):5.
[9]据公产处呈以军队占住天字二段房屋请咨总部交涉禁驻文[J].湖北财政月刊,1929,2(5):55.
[10]居住公产一律缴租请转呈行营严令军警党政各机关饬属遵照[J].湖北财政月刊,1931,4(4):50.
[11]据市委会请划分市公产转据经理处查复各情形呈复核示文[J].湖北财政月刊,1929,1(9):6.
[12]呈复省政府划分省市公产办法[J].湖北财政月刊,1929,2(3):9.
[13]据公产处呈萧家垸地皮本系局产汉市教局指为学产各节呈请提交会议文[J].湖北财政月刊,1930,3(1):49.
[14]湖北省政府关于汉口市工教两局侵越省有公产等情形的指令[Z].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S1-5-0279-003,1936.
[1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803.
[16]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国民政府公报[O].台北: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发行,1931.786.
[17]魏光奇.官治与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44.
[18]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编.国民政府公报[O].台北: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发行,1932(洛字第31号).
[19]函请鄂西行政公署转行宜昌县长移交公产由[J].湖北财政月刊,1928,1(5):101.
[20]令催各县公产处县长财政局长查填公产调查表以凭汇核由[J].湖北财政月刊,1929,2(5):61.
[21]湖北省财政厅二十一年七八九三个月行政计划书[J].湖北财政月刊,1932,4(12):5.
[22]财厅令各县财科调查省有公产[N].武汉日报.1932-07-03.(4).
[23]训令宜昌县据公产处呈为宜昌汉景帝庙前后基地确系公产仰即转饬移交由[J].湖北财政月刊,1930,2(6):62.
[24]函民政厅为办理汉阳县长黄宝实争租公产案经过情形调查照办理由[J].湖北财政月刊,1931,3(7):33.
[25]整理全省公产先划清省有县有界限[N].新民报,1935-02-19,3(3).
[26]整理全省公产省府决划清省县界限[N].汉口中西报,1935-02-19.第2张(7).
[27]汉阳县公产清理处关于将县有省有公产明示详为区别以免纠纷的呈文[Z].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S1-5-0278-004,1935.
[28]湖北省政府财政厅关于核示省有县有公产区别并拟具解释办法的呈文[Z].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S1-5-0278-003,1935.
[29]湖北省政府关于核定浙江省县有公产项目的训令及武昌行营呈文[Z].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S1-5-0278-002,1935.
[30]省府秘书处关于法制室审定省县公产界限一案的函[Z].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LS1-5-0278-005,1935.
[31]尹红群.略论1941年国民政府国家财政系统改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2):67.
【责任编辑:陈红】
Game of Power: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Cleaning up of Public Property within Departments of KMT Government at Provincial Level
FENG Bing
(College of Politic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
After founding of KMT government,society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reconstructed the function of leadership and replaced the revolutionary politics to be dominant.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national education,health care,and social security was in extreme need of money. Financial reform,therefore,beca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raise funds.Cleaning up public property left over by the predecessors as a part of the full-scale reforms was very much emphasized.The policies of cleaning up of public property were the authoritarian social value distribution plan,but as they were confined to interest reallocation and adjustment and restriction or change of personnel,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 were very complicated processes.Affected by many interest groups,pressure,tension,and conflict were common in implementation.As the cleaning-up work was carried out,the contradictions arising from public property management became increasingly obvious.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t provincial level competed and fought against one another,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gainst military offices,province-level offices against city-level offices;province-level against county-level units,all for the property management.They were all involved in a game of power by using equal power,rights and interests.
Republican period;Hubei;Public Property;rights;game of power
K 26
A
1000-260X(2015)05-0150-10
2015-06-10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民政府时期国共两党公产管理政策演进与经验研究”(SC14C014);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学术人才项目“晚清民国公产清理与公私产权变迁研究”(skqx201402),并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第55批一等资助支持(126024)
冯兵,四川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四川省社科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民国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