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的治疗策略

2015-04-02ChadRuoff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困难障碍监测

Chad Ruoff

·睡眠医学大论坛·

失眠的治疗策略

Chad Ruoff

主讲者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睡眠科学和医学中心临床助理教授、研究生培训(Fellowship Program)副主任;睡眠医学、肥胖医学和内科学医师;美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医学博士

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疾病,约有25%的成年人表示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10%~15%的成年人失眠问题影响其日间状态。

失眠是指在适宜的睡眠时机和睡眠环境中,持续出现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易醒或睡眠质量差,并且导致日间功能受损。

失眠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女性(特别是在绝经后和围绝经期)、内科和精神疾病、吸烟、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和药物使用等。需要注意的是,失眠可能是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如抗抑郁药、减充血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等。因此详细回顾用药史十分重要。

多数情况下,失眠呈慢性病程。70%患者的失眠持续1年,50%可持续3年。失眠可增加抑郁、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影响出勤和工作能力,增加医疗费用,并且更易出现药物依赖(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例如,失眠患者在3~5年内出现抑郁症可能性增加4倍,患焦虑症的风险增加2倍,物质滥用的可能性增加7倍,抑郁症的复发风险也会增加。

1 失眠的Spielman 3P模式

Spielman等提出了失眠的3P模式,即易感因素(Predisposing)、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和维持因素(Perpetuating)。易感因素包括一些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等如抑郁。单独存在易感因素时,尚未达到引起失眠症状的阈值。诱发因素通常为生活中的一些刺激性事件,如情感问题、工作或财政问题、亲人去世等。在易感因素基础上,叠加诱发因素时,即达到了阈值,引发了失眠症状。维持因素包括认知、行为、心理等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诱发因素逐渐消退,但亦叠加了错误认知和行为的作用,因此整体仍然处于阈值以上,故失眠症状持续存在。

2 失眠的评估

2.1 充分评估症状 失眠症状临床可参考以下指标:睡眠潜伏时间大于30 min、入睡后清醒时间大于30 min、睡眠效率低于85%或总睡眠时间小于6.5 h。不过,作为主观感觉,以上指标不能作为正常和异常的分界点,需要因人而异,做个体化考虑。如一位患者习惯性需要45 min入睡,自觉无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等不适;而另一位患者近3个月来需30 min入睡,自觉入睡困难,否认睡眠维持困难。前者的睡眠潜伏时间虽然较长,但无主观不适,并不构成失眠;后者虽然没有超过30 min,但是出现了明显的主观症状,此时即符合失眠了。因此,需要从患者角度出发评估症状,不可一概而论。

2.2 详细回顾病史 1)睡眠习惯。包括工作日(上学日)和休息日的作息习惯,有无倒班工作、跨时区旅行等事件。失眠有可能是昼夜节律障碍的表现之一,也有可能是睡眠卫生不良或主观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延迟障碍患者常以入睡困难为主诉,而昼夜节律前移障碍患者多以早醒为主诉。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在入睡之前的活动安排,有无紧张工作、剧烈运动等。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务必询问同寝者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外界影响因素或者某些与患者描述不一致的表现。2)可能出现失眠症状的睡眠疾病。失眠可能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不宁腿综合征的症状之一。如果失眠为不宁腿综合征所致,针对失眠的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当腿部症状得以控制后,失眠问题迎刃而解。此外,OSA与失眠关系密切。研究显示,绝经后的女性存在失眠症状的患者中AHI>5者高达67%;而失眠症状的老年人中29.3%发现AHI>15。反观OSA患者,其中39%存在失眠问题,多表现为夜间易醒,即睡眠维持障碍。由此可见,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的失眠问题易与OSA有关,并且患者可能失眠为就诊主诉,需要医生加以关注,对因治疗。3)其他导致失眠的疾病。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等心理、精神疾病亦可导致失眠。失眠和抑郁并存是临床很常见又比较难以处理的情况。此时,需要详细询问起病、病情进展过程、伴随症状等信息,明确主次,或针对主要症状治疗,观察变化;或失眠、抑郁同时治疗,一并处理。

2.3 失眠的评价方法 1)睡眠日志:嘱患者使用特制表格记录每日的睡眠时间和质量,通常记录1~2周。有助于反映醒睡规律、发现睡眠卫生问题,还可以作为反馈信息用于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2)身体活动记录仪(体动仪):体动仪是一个佩戴于腕部的运动传感器,能够根据活动和静止情况估算清醒和睡眠时间。其优点是能够客观反映醒睡规律,特别适用于存在交流障碍或病史复杂的患者。对于行为导致的睡眠不足和睡眠感知不良患者,体动仪是重要的评价手段。3)睡眠监测:睡眠监测虽然并不是失眠的常规检查项目,但是睡眠监测有利于发现引发失眠的其他睡眠疾病,如OSA、不宁腿综合征等。此外,睡眠监测有助于证实睡眠感知不良,即主观性失眠。

3 失眠的治疗

3.2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 由4~8次治疗组成,每次治疗持续30~60 min,每周或隔周治疗一次。CBTi包括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放松疗法、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疗法。治疗形式多样,包括在线治疗、群体治疗和个体治疗。CBTi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建立对睡眠的正确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建立合理的睡眠规律;一旦未能入睡或中途醒来,培养正确的应对方法。

从目前研究看,CBTi的长期治疗效果更好,而药物治疗的短期治疗效果明显。然而,即使CBTi疗效明确,从美国失眠诊断和药物处方情况的信息中发现,失眠药物处方数量仍呈现上升趋势。可见无论是医生或是患者,还是较为依赖药物治疗。美国注册CBTi治疗师的数量与需求之间相去甚远,可见CBTi的市场需求相当广阔。

4 小结

1)重视诊断,找到失眠病因,重视危险因素。

2)如果存在与失眠相关的基础疾病,首选治疗并存疾病。

3)合理安排睡眠监测,特别需要注意权衡OSA和失眠之间的相互关系。

4)关注药物作用,详细询问用药史。

5)可参考的CBTi治疗方案:在线CBTi→组群CBTi→个体CBTi。

6)全面考虑用药利弊,合理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段莹 整理)

猜你喜欢

困难障碍监测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选择困难症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