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述评*

2015-04-02王俊斐李红军

关键词:社会变迁社会思潮十八大

王俊斐, 李红军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阳 550001)

十八大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述评*

王俊斐, 李红军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阳 550001)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革命、扭曲历史、蛊惑人心的错误思潮,其重新泛起显示出一系列全新的表征。十八大以来,广大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深刻根源及危害、本质与特点、主要表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作了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仍存在有待深入挖掘的空间。要树立整体思维,注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整体性研究;要透析事物本质,加强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嬗变路径研究;要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证测评研究。

关键词:思想文化建设; 社会思潮; 社会变迁; 十八大; 历史虚无主义

“始终把思想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1]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境遇,多元社会思潮与我国主流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汇,冲击和涤荡着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格局。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否定革命、扭曲历史、蛊惑人心的错误思潮,趁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之机重新抬头,企图破坏和诋毁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功绩。2014年11月12日,“历史虚无主义评析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全新表征,深刻分析其思想根源、认识误区等,告诫人们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次泛滥的危机。

一、十八大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既保持着固有的本质内涵,又不断进行自我变更,意图以崭新的形式浸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学术界从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深刻根源及危害、实质、特点与表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深刻地了解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见地的观点。

(一) 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深刻根源及危害

1. 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深刻根源

追根溯源,方能知其脉络。追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大多数学者依然持历史虚无主义源起于西方“虚无主义”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一种类型,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形而上学是其哲学基础[2]。也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一般表现与最终表现,而现代的历史虚无主义着眼于人类生存与知识的根据与基础的丧失,它来源于中古世界图景的崩溃与现代理性主义的自我毁灭[3]。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发展史有“三种版本”,其原始版本是西方学者批判资本主义的一种思潮,进而演变为苏联版本、中国版本[4]。有学者认为,后现代史学思潮倡导的非理性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5]。有学者从历史虚无主义及其表现出来的阶级利己主义出发,认为私有制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对历史的歪曲和否定源自私有的目的,而这一切都是私有制生产关系造成的[6]。有学者则提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是历史终结论,并以此为理论支撑点[7]。有学者将民粹主义和庸俗社会学视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两大源头[8]。

历史虚无主义起源于19世纪20世纪之交,其重新泛起的原因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有学者概括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在兴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给了历史虚无主义可乘之机;在舆论习俗、话语体系方面的“西强我弱”依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中存有迎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势力;社会主义的改革,容易被敌对势力视为散播历史虚无主义的最佳时机[4]。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会沉渣泛起,客观上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有待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有许多方面不够成熟有关系[9]。还有学者提出,从历史哲学观念的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中国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负有很大责任;从历史学的发展看,历史虚无主义是受二战后崛兴的叙事史的负面影响所致;从现实环境看,历史虚无主义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部分利益集团的政治社会诉求在历史领域的投射以及在市场意识驱动下肆意“消费”历史的外在显现[10]。有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蔓延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新泛起创造了有利氛围;人们思想独立性、选择性的增强,对各种思潮的包容度不断提高,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提供了便利[11]。

2. 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重新泛起,无论是在史学、学术领域,还是在政治、哲学、文学、文艺创作、影视、宗教、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严重危害。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扭曲人类文明史观、阻碍人类文明进步[6]。有学者提出,历史虚无主义为了引导大众重新建构起符合其核心观点的历史认知,随意剪裁和解释中国近现代历史,造成人们在历史知识方面的混乱、价值观方面的混乱和对待中国近现代史的不严肃态度;为了引导大众怀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撒谎”,向社会大众提供一套完全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话语体系,从而消解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为了抹黑中共的领袖,放大中共在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进而否定当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历史根基,否定中共对中国发展的历史贡献,逐步瓦解大众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11]。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具有“虚无”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革命的危害作用,并企图从根本上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2]。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人们的思想,稀释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企图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的根基;它是和平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企图;它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企图把中国引到邪路上去,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基、强国之梦[13]。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虽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却具有唤醒人们批判性的认识、唤醒人们警觉历史虚无主义、唤醒人们实事求是探究历史的效用[14]。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质,是事物最根本的性质。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透过其虚伪表象看到其实质危害。尽管历史虚无主义的重新泛起呈现新的表征,但其本质并未改变。有学者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梳理为:否定进步事物成长发展的自然过程;以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为圭臬,以此扭转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煽动人们的浮躁情绪,随意把个人感受当成判断社会发展的“公理”;提不出明确的最终目标,是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在历史观上的表现;求全责备,不顾历史的主流、主线、主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采取反历史方法,不能把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观察[4]。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其本质就是秉持虚无主义历史观来认识、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9]。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本质上不是学术思潮,而是意在否定我国现实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政治思潮[11]。也有学者提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叛[15]。有学者认为,从根本上说,历史虚无主义者在立论基础上并非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其实质是庸俗化了的马克思主义[16]。有学者则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中心论在我国的“发言人”,两者统一于一个事物,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表现[17]。

(三) 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特点与表现

1. 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经沉寂后东山再起,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基础上,也夹带着时代的新印记。有学者认为,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各种传播手段是这一错误思潮泛滥的一大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传播内容分散化、传播形式隐蔽化两方面[18]。有学者根据当代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化,总结其特点为:以“学术研究”为庇护获得合法性,扩大影响力;以“学术研究”为幌子,巧妙攻击主流意识形态;以“学术研究”之名突破意识形态监管[19]。有学者则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其特点,即割裂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割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割裂历史事件与历史环境[20]。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方法论特征是通过个别历史现象否认历史活动的本质,孤立看待历史的阶段失误而否定历史运动的整体过程[21]。

2. 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主要表现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演化出许多新的变种,渗透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有学者阐述到,历史虚无主义在政治上的表现为“否定革命论”“社会主义歧途论”“党史诟病论”;史学上的表现为“侵略有功论”“现代化西化论”“人物重评说”;文艺上的表现为“宏大解构论”“零度写作论”“历史消费说”[15]。有学者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当前虽更多地集中在史学领域,但影视、小说、美术等领域也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其中对毛泽东的诬蔑、抹黑和歪曲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点[22]。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表现为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甚至反对和否定近代以来的一切革命;反对和否定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的一切建设的实践和成就;反对和否定共产党的领袖和代表人物[23]。有学者深刻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魔爪延伸到了谬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历史观都是历史终结论的,区别只在于主张历史终结在未来还是现在,而马克思的历史观把设想中未来的共产主义作为历史的终结点,否定了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的历史,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7]。有学者纵观古今,总结了十种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否定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以假设推断代替历史事实、抓住历史枝节无限夸大、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历史的事件、把探索中的不同认识说成是个人之争、披着学术的外衣谋求政治诉求、利用文学艺术否定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攻击党的重大事件和领袖人物、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碎片化历史、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13]。还有学者剖析了海外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认为中共、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是莫斯科阴谋制造的结果;认为毛泽东成为革命领袖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偶然性因素、阴谋活动、玩弄权术的结果[24]。

(四) 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及青年教师的信念不稳、意志薄弱,辨识错误思潮的能力尚待提高,最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历史虚无主义日渐浸染高校这个“象牙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使得大学生产生了以英美为师的思想,认为中国应该全面西化;导致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悲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到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25]。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导致高校部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危机;诱导高校部分学生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诱使高校部分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扭曲高校部分学生正常的价值判断[26]。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还会影响大学生对党的认同,甚至使部分学生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能成为影响高校安定的“潜伏剂”[27]。有学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混乱了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模糊了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消解了高校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28]。还有学者剖析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的影响,认为他们虽清醒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但缺乏对其深刻地进行辨别的能力[29]。有学者论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对“纲要”课的冲击,指出“纲要”课程的学科地位、《纲要》教材内容的理论基础、“纲要”课程教学目标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侵害[30]。

(五)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滥觞,许多学者分别站在理论研究、实践教学、思想宣传等角度提出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宝贵建议。有学者指出,在实践中应特别强调“破”“立”结合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学术上要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展开辩论;社会科学学者要承担起把正确的历史事实和价值传播给社会的责任;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中要采取“堵疏并重”的方法;要丰富历史教育的手段和内容;强调用媒体引领人们历史观的形成[15]。有学者认为,要克服现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就要在更新了的基础上重建整体性,重建人类的共同生活[3]。有学者认为,还要站稳理论研究的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取向[6]。有学者指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方面需要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正确揭示其实质和危害;另一方面需要着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不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1]。有学者则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话语层面的价值批判来化解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误解,而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理研究,分别在理论阐释、史料分析、实证研究、文本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透视,并通过一定渠道,采取生动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向社会传播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去蔽去惑,帮助社会大众真实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促进其正确历史观的形成[11]。有学者提出,需要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与历史虚无主义作坚决之斗争[32]。有学者从如何正视史实的角度,提出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对策的重点在于倡导历史教育的普及和创新,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而不能以尚未发生的想象作为判断依据;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要恪守唯物主义态度仔细梳理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作用和影响,从中把握其本质和主流;对事物功过是非的判断只能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不能用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去衡量过去的事件和决策[18]。还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遵循两重性逻辑原则,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统一起来;遵循组织的循环的原则,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起来;遵循全息原则,将历史事件与历史环境统一起来[20]。有学者则强调,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还应坚决捍卫“纲要”的学科地位、不断巩固“纲要”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顺利实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30]。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现状的几点评价

综上所述,十八大以来,我国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渐入佳境,逐步从表面认知到本质剖析、从片面研究到全面把握、从简单批判到理性论证,日益揭开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面纱。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中,增添了研究维度,加强了研究深度,拓宽了研究向度,为廓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抵御其恶劣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然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仍然存有深入挖掘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践行能力。

(一) 注重历史虚无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的整体性是其理论根据、表现形式、结构特点、思想方法以及流变历程的综合显现,是科学、系统地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核心要素。十八大以来,由于研究者缺乏俯瞰历史虚无主义整体结构的整体视角,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现象。历史虚无主义的结构要素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割裂它们只会致使研究片面化;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也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存在密切的联系,忽视这种联系将使后续研究举步维艰。研究者应培养整体性思维模式,汇聚零散研究成果,将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面目及与其他思潮的密切联系完整地展现出来。

(二) 加强历史虚无主义的嬗变路径研究

十八大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以更加若隐若现的方式浸入大众生活的点滴。历史虚无主义悄然渗透到史学、政治、哲学、文学、文艺创作、影视、宗教、教育等诸多领域,其传播方式多样化,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历史虚无主义的嬗变过程往往不易察觉,嬗变后则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并继续为祸。因此,研究者应大力探寻历史虚无主义的嬗变路径,通过透析其本质和特点,研究其嬗变趋向,从而揭露其虚伪实质、切断路径发展可能,提高预见性;还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扼制历史虚无主义演变的根源,使其“欲投无门”、无的放矢,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三) 完善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证测评研究

所有理论研究都是指向实践的,唯有实践经验的不断获得、更新,才能促进理论研究的进步。实证研究可以直观地通过数据反映现状和情况,如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辨别水平等。通过上文综述可见,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办法可谓汗牛充栋,而历年来的抵制措施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却往往不得而知。研究者应努力开展后续研究,对抵制对策的效果进行测评,比较、分析前后数据,去芜存精,再投入新的实践,如此往复,以取得最终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建立社会思潮实证研究测评体系,加大实证研究力度,使得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把解决理论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朱燕.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新进展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9-23.

[2]董必荣.虚幻的构境: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3):57-61.

[3]倪剑青.试析历史虚无主义的两种类型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3):52-56.

[4]刘书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思维方法 [J].思想理论教育,2014(11):27-32.

[5]于沛.历史不容虚无 [J].求是,2013(6):51-52.

[6]乔彦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其批判 [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4):96-99.

[7]田心铭.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 [J].红旗文稿,2014(13):8-12.

[8]马龙闪.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 [J].炎黄春秋,2014(5):23-28.

[9]刘霞.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以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为例 [J].河北学刊,2013(2):189-191.

[10]韩炯.历史事实的遮蔽与祛蔽: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理论进路评析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3):62-68.

[11]杨军.历史虚无主义的迷惑性 [J].人民论坛,2013(27):71-73.

[12]许恒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进、危害及其批判 [J].思想理论教育,2013(1):31-35.

[13]李殿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 [J].红旗文稿,2014(20):3-5.

[14]袁方.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研究 [D].合肥:安徽大学,2013:18-26.

[15]高奇琦,段钢.对历史的自觉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 [J].求是,2013(1):57-59.

[16]陈叶军.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访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郑清坡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25(2).

[17]刘仰.当心被历史虚无主义洗脑 [N].环球时报,2014-10-30(5).

[18]霍文琦.不能任由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我们的历史根基: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李殿仁中将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25(3).

[19]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存在”吗? [J].红旗文稿,2014(18):13-16.

[20]白翠红,李辉.历史虚无主义之批判及启示:基于思维方式的视角 [J].贵州社会科学,2014(7):16-21.

[21]左玉河.追根溯源: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论误区 [N].光明日报,2014-10-26(7).

[22]耿雪.历史虚无主义“重写历史”有何诉求:访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梁柱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4-23(2).

[23]刘书林.痛批反毛反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5-23(1).

[24]韦磊.海外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6):113-119.

[25]祖述实.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J].理论观察,2013(4):113-114.

[26]高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历史观影响探析 [D].延安:延安大学,2013:19-24.

[27]葛玉良,张晓娜.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73-75.

[28]高陈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2014:25-27.

[29]张玲.探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的原因与对策 [J].文教资料,2014(7):130-132.

[30]黄腾华.历史虚无主义对“纲要”课教学的冲击及其应对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83-87.

[31]唐莉.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诉求与双重应对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7):19-21.

[32]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0):21-22.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sinc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WANG Jun-fei, LI Hong-jun

(School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Historical nihilism is the erroneous ideas which are denying revolution, distorting history, and befogging the minds of people. A series of new characteristics are shown by its new appearance.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ulti-dimensional, multi-level and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researches are produced by many scholars on the deep roots and hazards,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main performance, the boycotting measures of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nihilism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tc. of the re-appearing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fruitful results are acqui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on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still has some in-depth exploring space. The holistic thinking pattern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cusing on the integrity research of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the essence of things should be examined and analyzed,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n evolution path of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should be summarized, improving 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rend of though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social trend of thoughts; social evolution;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istorical nihilism

(责任编辑:郭晓亮)

*本文已于2015-07-07 16∶40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50707.1640.008.html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5)04-0368-05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5.04.14

作者简介:王俊斐(1991-),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李红军(1970-),女,山东荷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ks024)。

收稿日期:2015-04-20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社会思潮十八大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发展探讨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大众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