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复兴的传统根基——钱穆《中国文化精神》切要点探析

2015-04-0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复兴钱穆传统

严 红

(沈阳大学思政部,辽宁沈阳 110041)



中国文化复兴的传统根基
——钱穆《中国文化精神》切要点探析

严红

(沈阳大学思政部,辽宁沈阳110041)

摘要:对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重要著作《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特别在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中国文化的价值和精华、中国文化的前途等核心问题上进行了着重分析,试图找到与当下文化复兴契合和有所启示的方面。

关键词:钱穆; 《中国文化精神》; 复兴; 传统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四大史学家之一,一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著作等身,有1700多万字54册之多的全集,其中《中国文化精神》一册汇集的是他20世纪70年代的系列文化讲座。抛开讲座对象因为历史原因的特殊性,笔者认为系列讲座的核心价值,即对中国文化的传统根基的提炼。因为历史的原因,钱穆的著作和观点并不为广大大陆学人所了解和研究,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开始出现这方面的初步进展,使得现在的研究还只能从大的方面进行介绍性质的探讨,所以本文只就钱先生在此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又与现时代还是相当有启示意义的观点,试图粗浅地探析。

一、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

钱穆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是中国知名学者和教育家,而他们那代人面临的就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大碰撞,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渐显露出一种对中华民族自己文化价值问题上的一味批判和失去自信心的态势,钱穆是一贯站在中华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上的学者,对民族文化始终充满关切和热忱,并为之终生呼吁劝勉,在中国文化势微的时代,肯定地预言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必将复兴。但钱先生同时认为,文化复兴最首要的是要在对中国文化问题上先取得最基本的共识,先聚集共同意见,先对中国文化有一番知识和了解,然后再施评判,这样才能在中国文化价值问题上,有一个更新更合理的展开。

笔者认为钱先生此理性观点有着对历史的深刻感知和反思。我国在近代以来遭受了世所罕见的内忧外患的重大灾难,使得人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理性的判断与抉择。直到现代,在民族文化重振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很多本应该有的对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的起码感知似乎还是很模糊,为此,不难理解钱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有过如此充满忧虑的设问:“若待自己以往全忘了,以下的,则全靠追随别人,试问世界上能有这样的民族,这样的文化吗?”[1]15

钱先生一个反复提到的观点就是“文化乃是一民族大群体人生之一种精神共业,此一大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文化意识淡漠,文化精神消失,则此一文化必然会下降与后退。”[2]在他那里,文化的鲜活是最重要的特质,为此他说:“文化即是一种生命,生命应在我们各人自己身边,生命不外生,而切急切也丢不掉。”[1]15他并不认为中国人已经彻底忘记了中国文化,他认为文化就在中国人身上,在中国人的“心”里,只是需要中国人一起对它的价值有个共识。重振文化就是唤醒未消失但却被忽略了的文化,钱先生对此非常有信心,就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是在“教人怎样做一个人”。

因此,钱先生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我国文化曾经和正面对的巨大挑战和磨难,他更看到的是这种挑战和磨难曾带来和将带来的活泼的生命力。笔者认为,这的确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诠释,这对困惑和失去自信心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重大的鼓励和提示。若能重归文化与人的生命意义之间的联系,就是重振中国文化特色和优势的根本,因为再没有一种文化比中国的文化更重视和切近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落实了,中国文化的真实含义应即是激发起每个人的生命活力构成大生命的活力。所以,在当下,探索本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振兴文化、复兴民族的伟大时代,重温这些前人的郑重思考,坚定文化的传统根基,凝聚基本共识,共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当是必要的和切实的。

二、中国文化的最大价值与优势

钱先生在他众多的著作中,始终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立场,并运用学贯中西的宽广眼界和胸怀,经过比较认定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她巨大的、特殊的价值,也即是中国文化是从做人出发的。笔者认为,尤其是对人类来讲,做一个人是永远伴随人类的永恒而鲜活的课题,因此中国文化在此上的贡献,也将具有永恒的价值,正当是钱先生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的根本来源。而这种价值的出发点,钱先生认为即是家庭,在钱先生那里甚至把中国的家庭比喻为“中国人的教堂”,因为中国人从出生到死亡,就在这“教堂”里,中国人的理想就是,认为一个人若不能在家庭里做人,就不能到外边去做人,要想到外边去做人,就得在家庭先教他如何做人。所以,钱先生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有三大传统:中国人、家、国。中国人的理想即是首先从每个个体修身开始,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一以贯之。

钱先生特别举出“孝”的问题,认为这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根基,亦即做人方面的重大体现。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中国的家庭渐渐失去的时候,不无忧虑,因此他才严肃地警示后人,如果不要子女孝,长此下去,中国的旧家庭没有了,文化传统也将会破坏,文化传统没有了,中国人就不存在了,中华民族又将向何处体现。笔者认为,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严肃问题,当今现实中那些对待父母的极端事件的出现,令人痛心的同时,也不能不提起今人该认真地思考一下原因所在了,这就是当今价值观的塑造和切入问题。所以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在此凸显出来了。正像古语说的千里之堤与蚁穴的警示一样,作为历史学家,能更早地看到问题的倾向并予以提示,令后人敬佩。旧的不代表着一定毫无价值,可以随意丢弃,不可忽略有关每一个人的切身之处。

笔者认为,做人是一个在既定的做人目标下需要每个人一生把握的动态的过程。在钱先生生活的时代,他已看到了世界和时代新的挑战,而最现实的问题即是如何处理传统与革新的关系。钱先生不反对革新,反对的是民族和文化虚无主义,认为中国文化,几千年到今天,应是真实亲切活生生而有力的,不该只向故纸堆中去找。“革新并不是破坏,也不是丢掉。革新我们的家,但仍然还要家;革新我们的国,但仍还要国;人亦然,革新我们人,但仍还是一个人,这里自然要有变。……不要传统的变……是一种虚无主义。”[3]进而钱先生明确指出只有中国人才能承担弘扬中国文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责任。所以,做人,做中国人,就在钱先生那里有着文化担当的重大意义,这也可以看作是我们文化最大的传统和特色之一,也是优势之一。

钱先生特别强调,我们民族文化这个大体系的最大优势和伟大之处更在“调和能力更强”,并认为这是我们几千年文化不断绵延的根源所在。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老关着门,该要开门接受外面的一切。尤其是今天科学发达,我们关不起来门。”[4]笔者认为,多元文化接触,外面必然会有新的东西不断进来,应该吸收,当然有些旧的也可排斥。但在这吸收与排斥中间,要有一种“调和”。要把全部旧的一齐排掉,这是不可能的。

重要的是,钱先生提到的“分寸”。钱先生举例说,“节俭”是中国一个旧美德,但因为今天新的工商新经济,渐渐造成了我们一种奢侈的新风气,我们能否再把节俭旧美德保留并和新的工商经济配合调和呢?这是历史学家给人们出的一个课题,当下,人们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不正在对此努力探索和践行吗?我们正在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人类若是能解决这一时代课题,将是人类回归理性和找到持久幸福的时刻。在这方面的探索中,中国文化和中国道路将是可供借鉴和学习的,因为中国文化中有太多这样优良的“旧”传统可资“开发”。

钱先生进而认为,中国文化复兴首先在“士”的精神的重振,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因为“士贵能推合合一”,本来,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难能可贵的在于能加上一种共同的文化陶冶,加上一种士的教育修养。钱先生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完整,更要懂得站定在一点上,不能动摇。如此才能做成人,才能有所担当。

三、中国文化的前途

钱先生充满信心地预言,我们中国人做人,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国家,可做将来世界的一个榜样,但首要的需要我们中国人重新树立起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基本信心,要向外学习,但更要“自本自根,自力更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把生命寄托在别人身上。别人家变了,我们不能就跟着变,自己应有一个“文化传统”,出了问题,只能靠自己。只要我们保持中华民族文化这种强大的调和能力,不忘本,面对世界潮流和新环境,我们就有根本、有前途,因为新的调和会带来新的生命力量的焕发。

钱先生也特别一再提到中国文化在哪里的问题,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文化在中国人的心里,心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力量在哪里,也就是将来的前途在哪里。笔者认为,复兴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一个知识,更应是一种行动,这种行动,要靠每一个中国人,要靠我们每一个人从心上开始,心的凝聚与团结,就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力量,此力量其大无比,无法用一个物质上的数字来衡量。

钱先生认为如果这个时代中国人对自己文化传统失却了信心,才是最艰难最危险的。只要有信心,“只要我们懂得有此问题,有人肯在此问题上边用思想,慢慢地并不是没有办法的。”[5]笔者认为,此即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大格局、大气象承接”[6]的充分体现。

笔者认为,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当然也包含了钱穆先生等无数忧国忧民的前辈们的殷殷之心,拳拳之意。都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前辈和众多仁人志士和当下的人民对自己民族的了解、关切和由衷的热爱。这些历程中涌现的负责任的劝勉、担当,都应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这些是财富,更是我们前行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钱穆. 中国文化精神[M]∥中国文化精神.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1.

[2] 钱穆 .中国文化十二讲[M]∥中国文化精神.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1:74.

[3] 钱穆. 中国文化传统在哪里[M]∥中国文化精神.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1:27.

[4] 钱穆.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冲突与调和[M]∥中国文化精神.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1:56.

[5] 钱穆. 文化中的精萃与渣滓[M]∥中国文化精神.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1:202.

[6] 严红. 大学制度改革和大学精神彰显——钱穆《改革大学制度议》之现实启示[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488.

【责任编辑田懋秀】

Traditional Foundation of China Cultural Renaissance: Main Ideas of Qian Mu’sChineseCulturalSpirit

YanHong

(Department of Thought and Politic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The main points in China Cultural Spirit, the important works of the famous historian Qianmu, were analyzed. In particular, the attitude toward Chinese culture, the essence, value and future of Chinese culture were analyzed, to find a fit with the current 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some enlightenment.

Key words:Qian Mu; China Cultural Spirit; renaissance; tradition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3-0436-03

作者简介:严红(1968-),女,江苏无锡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重点课题(2014 lslktzdian25);沈阳市社科联课题(SYSK2015-16-10);沈阳大学教改课题(20141030)。

收稿日期:2014-10-26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复兴钱穆传统
钱穆的容与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钱穆的容与化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论钱穆的地方自治思想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