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翻译与网络翻译社区的兴起

2015-04-0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社区

范 玲 娟

(宁夏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数字化翻译与网络翻译社区的兴起

范 玲 娟

(宁夏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宁夏 银川750021)

摘要:以数字化翻译为背景,概述了国际网络翻译社区研究的现状,介绍了有代表性的中国网络翻译社区,探讨了网络翻译社区的特点及研究前景。

关键词:数字化翻译; 网络翻译; 社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交流和分享信息的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1],翻译作为古而有之的社会活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珊·巴斯奈特接受黄德先教授采访时认为,翻译研究的前途 “来自于新闻翻译和互联网翻译研究所带来的对翻译定义的重新思考”[2]。翻译社区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

一、 网络翻译社区的兴起

网络社区翻译的研究仅从2006年开始,从社会学[3]、信息技术[4]等角度探讨了网络社区的兴起和社会意义,主要关注美国、欧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5],中国的网络翻译社区在学界还少有涉及。网络翻译泛指任何机构和个人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工具开展的翻译活动。公文将其定义为:“网络翻译传播是以网络为平台,以翻译为手段,以外文材料为来源文本,以译文为目的文本,以网络发表为形式的新兴跨文化传播现象”[6],而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翻译更为复杂多样,译入语和译出语不一定以外文材料为来源文本,也可以是译者的母语。公文罗列的网络翻译形式包括“影视字幕组、专业网络翻译网站、专业网络翻译论坛及(微)博客群、个人翻译(微)博客等”[6]。这一介绍突出了网络翻译丰富的形态,但是忽视了网络翻译中职业性和专业性的区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区分。

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指某一地域共同生活的居民群体,后延伸为来自某国家或区域的移民群体,如美国的西班牙移民社区、英国的华人社区等;外来移民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翻译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沟通手段,因此针对移民族群所提供的翻译服务被称为“社区翻译(community translation)”[7]12。随着互联网的到来,“社区”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地理概念,而延伸至互联网上以虚拟形式存在的网络组织。网络翻译社区被定义为:借助互联网技术,由网民根据他们共同的兴趣和诉求为基础建立的网络翻译平台[8]。这种以虚拟网络社区为平台的翻译活动也被称为“社区翻译”。为避免歧义,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社区翻译”经常用“网络”、“虚拟”等形容词加以限定。

目前学界的网络社区翻译研究大多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涉及主题包括网络社区翻译、网络志愿者翻译、字幕翻译,研究内容从文本研究转向了翻译过程和译者的研究。

网络翻译社区的分类很多,除了很多纯商业的翻译社区,主要的社区类型有:翻译互助型社区、字幕翻译组、国际资讯翻译社区。

(1) 纯翻译互助型社区。网络翻译社区的主要功能是学习资源共享,语言技能互助。法国的西瓜村(Cucumis)就是这样一个“译员之间交流语言知识及在线互相帮助的社区” (http:∥www.cucumis.org),目前涉及包括汉语在内的30多个语种的翻译,提供的服务有两项:①免费的语言学习;②免费的翻译互助。

由于大量社区成员没有相关的翻译培训背景,对翻译质量的把关极为重要。网站负责人主要用三种手段来控制翻译质量,①所有译者在加入社区之初只能提供自己母语为译入语的翻译,这样即便在原文理解上出现偏差,语言表达上也不会有大的问题;②初级会员在一个月之内没有权限评估别人的译文,这样就可以保持社区翻译标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③资深译者会在翻译提交后检查译文质量,做最后的润色和修改。西瓜村的成员多为掌握一定外语能力的语言爱好者,但是网站并没有将不懂外语的网友拒之门外。主页上明确说明:“如果你不会任何外语,我们将每10天给你300分,以便你能使用cucumis(你必须登入并有实际需要)”。

(2) 字幕翻译社区。2001年,影视字幕翻译社区自称为“字幕组”。字幕组主要热衷翻译日本动漫影视剧和英美热播的影视剧。比较知名的字幕组有KTKJ (http:∥bbs.ktkj.com/),DMHY(https:∥share.dmhy.org/),猪猪 (http:∥www.suppig.net/)和TLF(http:∥sub.eastgame.org/) 等。字幕译者都是志愿者,社区对他们的翻译水平没有过高要求,以TLF[The Last Fantasy](http:∥sub.eastgame.org/)为例,他们要求:“时间轴准确;翻译忠于台词又不拘泥于台词,翻译者可以有所发挥,但是不能和影片表达的思想冲突,适当地方可以注释;言简意赅,不影响观看影片;没有错别字”。字幕翻译受到时间轴的影响,所以在翻译台词的节奏上要和原文保持一致,否则字幕和影片画面不能同步。这里说的“翻译者可以有所发挥”允许了译者的创造性翻译。和官方字幕翻译的严谨不同,业余字幕翻译组的翻译风格生动多样,如植入式翻译,文字的动画效果等。

(3) 国际资讯翻译社区。国际资讯翻译社区是国际网络翻译的热点。2005年美国学者朱克曼和新闻记者麦金农在哈佛大学的贝克曼中心创建了世界第一个非盈利性的全球新闻翻译传播网站:“全球之声”(Global Voices)。2008年,东京大学学者萨尔茨博格对“全球之声”进行了个案研究,他采用采访、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全球之声”的社区构成、翻译流程,以及网络新闻与翻译的对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同年他在《翻译期刊》(Translation Journal)又介绍了“言语” (Lingua),“全球之声”的一个子翻译社区。2006年起,贝克用社会叙事学理论探讨了一些新兴的网络翻译社区对于世界政治和地区和平的作用[3]。2009年系统介绍了非盈利性的译者无疆界(Translators Without Borders),和平译者(Translators for Peace) 巴比伦(Babels)和 ECOS等[5]。ECOS成立于1998年,起初关注本地区的和平问题,后来扩大到关系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议题,译者为贫困地区和人群提供免费的翻译服务。

随着网络社区翻译的出现, “业余翻译”(amateur translation),“用户生成内容的翻译(User-generated content translation)”[7]11和“众包翻译”(crowd-sourced translation)[7]13等新术语体现出数字化时代翻译的丰富形态。

二、 中国的资讯网络翻译社区

各类翻译社区中,资讯类网络翻译社区受众较广,对于信息传播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集中讨论资讯翻译社区。从2006年至今,译言网、参差计划先后成立,成为在国内影响较大的翻译社区。

1.译言

2006年成立的译言(Yeeyan.org)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翻译社区。“译言”的宗旨为“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2006年,三个在美国工作的清华毕业生成立“译言”,其初衷就在于通过翻译帮助国人获得前沿资讯。目前网站注册用户逾40万人,绝大多数翻译文本以英语为译出语,汉语为译入语。从2012年起,译言将翻译栏目从新闻扩展到文化、社会、体育、科技、生活等近十种。原文语种从英语扩展到中文、日文、韩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其他小语种。

由于译言成员主要是志愿者,在翻译质量上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流畅达意,用词准确”是基本要求。自2012年,为了提升译者翻译能力,译言开始定期开设“译言翻译训练营”,培训内容包括线上指导和翻译作业点评。

译言在国内读者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一些国内媒体如《参考消息》、《中国日报》也曾尝试和译言合作新闻翻译。译言在公共版权出版上也取得了不俗成绩。短短6年,译言通过众包翻译和协作翻译成功引进出版了多本国外优秀作品,协同完成翻译,最有名的是《乔布斯传》,中文版本和英文版同步发售。目前译言致力于“古登堡计划”,将一些公共版权的图书通过译者招募的方式出版,主要侧重翻译具有人文社会价值的书籍。

2.参差计划

“参差计划”(http:∥www.icenci.com/)是一个以新闻翻译为主的网络翻译社区。2011年由五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创办,取“参差多态为幸福之本源”为义,其网站主旨为“消除新闻阅读中的语言障碍,为读者提供立体化新闻阅读的视角和比较新闻的材料,以使认识更接近真实”。参差计划在网站上介绍自己是“中国内地首家以跨语言的全球视角持续关注边缘议题的新媒体”,但是从网站内容来看,和成立之初的译言很类似,都是希望能够通过翻译提供多维的新闻视角。和其他翻译网站相比,参差的核心译者的教育背景更专业,他们大多是外语科班出身,语种多元化,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相应更广。参差计划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位译者,涉及的外语除了常见的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还包括冰岛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语等小语种。在成立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在国内媒体有广泛的影响,参差计划提供了6 000篇译文和原创稿件。

参差计划和译言成立之初一样,也是非商业运营,以此保持翻译立场的独立客观。参差计划网站声明所有成员都是志愿者,“在报道上采用众包新闻(Crowd-sourcing News)、众包翻译(Crowd-sourcing Translation)、协同报道(Collaborative reporting)的新媒体方式” (http:∥www.icenci.com)。这里的众包新闻指“众包新闻源”,原文由社区成员自己选择。众包翻译和译言的模式类似,很多翻译项目由负责人协调多位译者共同在短期完成。

参差计划和译言的区别也很明显。从社区定位上来说,译言更多是学习兼资讯翻译平台,而参差是一个致力于拓宽中国读者眼界、改变中国新闻界生态环境的新闻翻译平台。首先是其团队核心人员都是科班出身,致力于将参差打造为专业化媒体,所以他们的应用译者要求达到英语八级,远高于译言。第二,参差在获得一定国内影响力后仍保持非商业的运营形式,而译言在志愿者翻译仍占主流的情况下,采用商业化运营,开辟了翻译服务业务。第三,参差计划的定位更具体,主要是时政类翻译,而译言则给读者提供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翻译作品。

翻译社区拓宽了西方媒体和中国读者交流的渠道,从译言到参差,传统的翻译出版方式已经被打破,众包翻译、用户生成翻译这些国际上讨论的翻译现象也开始在中国出现。

三、 中国网络翻译社区的特点

要研究一种新兴的翻译现象,首先要了解其特点。中国网络翻译社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组织的自发性、非职业化、流动性。

1.自发性

这些志愿者翻译社区大多由网友自己建立和管理。凡是生存下来的翻译社区,大多都经历了社区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社区组织和管理的过程。在翻译社区中,成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创造翻译社区的功能和结构,如译言的成员自己可以创建某个相关话题或媒体的翻译小组和译者群,引入各种翻译工具软件,满足了译者多元化的需求。随着社区的稳定,其成员会不断优化其效率,整合多种简单形式的网络平台:如博客、站内私信、社交媒体等,便于译者的沟通和社交需要。这种自发性一方面创造性地促进了社区的管理和效率,另一方面,则也可能将社区带入难以预测的方向。

2.非职业性

中国网络翻译社区成员的教育背景不同,翻译动机各异,翻译质量也良莠不齐,带有明显的非职业翻译特征。 “非职业翻译(non-professionals translating)”是近几年翻译界新兴的研究领域[9], 国内的研究还处于概念引入的阶段[10]。 非职业性翻译在学界是有争议的术语。 目前有两种衡量标准: ①是否受过专业的翻译技能训练;②是否以翻译为职业获取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这里,本文侧重后者的定义,也就是这些翻译社区的译者大多不以翻译为职业。 而实际的状况是,随着翻译社区的壮大, 即便是参差这样以外语专业背景的团队组织的群体也不可能将非语言专业的译者排除在外, 所以笔者认为志愿者性质的翻译社区必然包括在背景上和翻译能力上多样化的成员。

3.流动性

网络翻译社区的流动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网络翻译社区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个人和职业生涯的转变往往使得他们很容易离开翻译社区。其次,不同的社区会满足不同的需求,新的社区建立往往会吸引新的成员加入,社区成员的迁徙就像人群在城市的流动一样,受自身需求和客观条件的引导。此外,流动性在这里既指翻译社区译者的流失,也指翻译社区成员从初级成员上升到高级成员的流动性,其中有少数人可能走向专业翻译的道路。这种流动性有利于调节翻译市场的供求平衡,也为社区将来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可能性。

四、 网络翻译研究的展望

网络社区翻译研究具有跨学科属性,可以从翻译研究、网络传播、互联网技术、语言政策和英语教育等视角推动这门新领域的发展。全球化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也是网络社区翻译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网络和信息传播密不可分,相应的传播和社会学理论如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和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等可以作为翻译研究的理论工具,而这些理论如何和翻译研究构成新界面,将决定网络翻译社区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

[2] 苏珊·巴斯奈特,黄德先.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未来[J].中国比较文学, 2009,75(2):18.

[3] Baker M.Translation and Activism: Emerging Patterns of Narrative Community[J].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2006,47(3):462-484.

[4] Perrino S.User-Generated Translation: The Future of Translation in a Web 2.0 Environment[J].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2009(12):55-78.

[5] Baker M.Resisting State Terror: Theorising Communities of Activist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Mialet E B and Hughes C.Globalisation, Political Violence and Translation.Basingstoke 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9:222-242.

[6] 公文.论网络翻译传播模式[J].中国科技翻译, 2012,25(2):22.

[7] O’Hagan M.Communit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as a Social Activity and its Possible Consequences in the Advent of Web 2.0 and Beyond[M]∥Translation as a Social Activity: Community Translation 2.0.Brussels: VUB University Press, 2010.

[8] Christopher S.Community Translation in a Multilingual Online Environment: Case Study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D].Tokyo: Tokyo University, 2008: 51.

[9] Pérez-González, Luis and Susam-Saraeva, Sebnem.Non-professionals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Participatory and Engaged Perspectives[J].The Translator, 2012,18(2):149-165.

[10] 曾昭涛.论初级工具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10,23(3):11-19.

【责任编辑李美丽】

Digital Transl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Translation Communities

FanLing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drop of digitization of translation, the study summarizes current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online translation communities, followed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representative Chinese translation communities.It is concluded with features of Chinese online translation communities 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 in the area.

Key words:digital translation; online translation;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G 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2-0281-04

猜你喜欢

社区
仁·社区美术馆
郎官驿创意社区
社区大作战
影像社区
3D打印社区
社区团购大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