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参与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5-04-02钱海如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江苏高邮225600

化学教与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实施策略初中化学

钱海如(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 江苏高邮 225600)

主体参与视角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钱海如
(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江苏高邮225600)

摘要: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体参与对达成教学活动的目标起关键作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设法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努力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采取以下策略:以问题情景引导主体参与,以探究实验落实主体参与,以动态生成激发主体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进主体参与,以有效练习强化主体参与,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关键词:主体参与;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24-03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07

近年来,广大化学教师正在不断聚焦课堂教学,在面向课堂教学的本质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侧重于从“教”与“学”关系中的“学”出发,对学习主体——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主体参与的视角谈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的内涵

1.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皮亚杰也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认为,认知源于主体(学习者)与客体(学习材料和教师)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可见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即“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意义就在于明白地告诉人们,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为了学生更想学、更会学以及学得更好。[1]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与高效,就是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

2.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学生作为自为性、可为性与作为性的主体对教学在自己角色上的一种主观能动行为。[2]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学习时,学习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因而在教学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具有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与主体能力时,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倾向性行为才会成为一种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学习者有收获,高效率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学习者在较轻的学习负担和花费较少的时间前提下收获更大,因此,主体参与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起关键作用。

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成功。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真正让“理想的化学课程”最大程度地转变为“学生体验到的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以问题情景引导主体参与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课堂教学适宜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或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教师要针对具体学习内容,围绕主题,努力在生活、社会、学生学习实际中提取有价值的真实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并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开发,真正把教学问题转换成学习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景:某同学去医院看望生病后在医院打吊针的朋友,看到了一瓶氯化钠注射液(教师出示实物并投影标签),你能根据你的经验以及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吗?呈现问题:①氯化钠注射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②(安排学生倾倒少量氯化钠注射液于试管中)试剂瓶与试管中的氯化钠注射液有怎样的异同?③标签上的0.9%是何含义?④医疗上能否用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注射液?

用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巩固和加深理解已有的相关知识,并能将有关知识得到迁移。同时让学生体会溶液应用广泛又重

要,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问题①复习了溶质、溶剂的概念。问题②既复习了液体取用操作,又通过异同的对比分析复习了溶液的定性组成,加深了对溶液的均一性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问题③从学生己有的对百分数的认识入手,形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构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问题④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仅仅是数字或概念,它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关乎生命。

2.以探究实验落实主体参与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研究化学问题,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个化学实验活动。[3]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尽可能安排其他的探究性实验,设计时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发展为原则,在本质上应该以学生全程体验学习过程、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为标志。

例如,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后,可以设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氧吗?——探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最小值”。在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以后,可以设计“烧不坏的手绢的实验中手绢真的烧不坏吗?——探究酒精和水混合的比例范围”。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后,可以设计“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异常现象的探究”、“暖宝宝发热剂中有关成分的探究”、“测定变质后的烧碱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探究性课题的选择要求教师把握问题的核心,巧妙设计与学生所学知识相联系的探究实验,这样可以使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到迁移,让学生体验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动态生成激发主体参与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时都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是课堂的动态生成,如果对这种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地处理与优化,就能实现更优的教学效果。课堂的动态生成时常来源于师生偶发的“错误”上,教师要善待偶发的“错误”,巧用“错误”资源,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促进主体参与,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动态生成的效果。

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使阶梯形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中,经常有教师和学生出现明显相反的现象(在教室有侧风或倾倒二氧化碳的角度偏差或使用的烧杯太小的时候):高处蜡烛火焰先熄灭,低处蜡烛火焰后熄灭。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必慌张,可以对原来的教学流程作适当调整,及时抓住这个素材,设置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①本次实验操作是否正确?②蜡烛火焰熄灭说明了什么?③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说明了什么?④可能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实验现象?这样,虽然在课堂上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也调整了原来的教学流程,但学生能因“错”悟理,从本质上理解:不管是高处蜡烛火焰先熄灭,还是低处蜡烛火焰先熄灭,实质都是二氧化碳首先使某个蜡烛火焰与氧气隔离,这个蜡烛火焰就先熄灭,即说明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而倾倒二氧化碳的事实本身就能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思维的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动态生成的课堂就是教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捕捉思维的契机,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更多的能力。

4.以合作学习促进主体参与

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但我们还必须看到,主体参与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没有个体学生的主体参与,就没有主体间的合作学习。[5]化学课堂中要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除了需要教师对小组成员的组建、组内成员的分工以及合作学习成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以外,更需要对教学任务(或者学习内容)进行精当的预设,而且,所预设的教学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疑后再展开讨论,这样才能建立起有个体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础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学生学完了教科书第107、108页的例题[6],已经初步掌握

了计算的基本要求和解题规范,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设计了下面的题目:实验室用含H2O26.8 g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多可以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是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首先找出了H2O2与O2的质量比例关系,然后列出比例式68∶32=6.8g∶x,解得x=3.2g。方法二是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转化为氧气计算的,先找出了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32/34,然后直接列出了计算式m(O2)=6.8g×32/34=6.4g。面对这两种计算结果,学生们产生了疑惑,于是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发现了过氧化氢中氧元素没有全部转化成氧气,进而否定了方法二的结果,但小组内有些成员仍然疑惑不解,于是提醒学生通过画出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帮助理解,最终他们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修正了方法二,即:m(O2)=6.8g×32/34×1/2=3.2g。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教科书上第107页的一段陈述:依据化学式可以计算一定量的化合物中某种元素的含量。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7]帮助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说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含义:通过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元素转化来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时,要依据化学方程式判断该元素与有关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贸然根据一定量的化合物中某种元素的含量来计算有时会出错。

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缺失基础的假性学习。[8]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有一定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敢于“放手”,让全体学生参与,并适时“介入”,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既让全体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

5.以有效练习强化主体参与

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9]化学有效教学设计必须要求指向学习结果的质量(这里的学习结果不仅仅是分数),而对学习结果的证明就需要教师进行评价设计,也就是,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10]因此,评价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布置有效练习,既能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相关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以及对知识的正确理解都得到强化,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保证学生今后能够继续学习。

练习从教学目标上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等类型,实际编排时要兼顾到几种类型,既能让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及原理,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让学生得到对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高层次提炼。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练习题,都要做到练习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即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问题的易错点在哪里,问题的疑难点在哪里等,这样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参与。

三、反思与感悟

实施初中化学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反思要从主体参与的视角入手,反思自己的“教”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即是否真正让学生以认识的主体和思维过程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反思: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上,课堂的目标是否适当,课堂的重难点是否适度,课堂的内容是否适合,是否细化了课程的目标,是否充分利用了相关资源和媒体对教学辅助等;二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课堂上是否为了学生的学这条主线而展开,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是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否细致地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把握了学生的薄弱点等;三是在教学微环节的处理上,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坡度,对问题的处理是否凸显疑难点、易错点,是否与学生产生共鸣形成思维的碰撞点,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是否有深度等。只有不断反思教师的“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才能实现。

化学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初中化学课堂需要逐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感知、感应和感悟,并逐步引向深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保证学习效果”来开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最鲜活的课堂,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J].上海教育,2011,(9):4

[2][5]王升,柳新海.学科教学主体参与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9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6][7]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6

[8]郑英.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0,(3):33~38

[9]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74~79

[10]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J].基础教育课程,2011,(12):51~52

[11]谢杰妹.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实施策略[J].化学教学,2010,(2):23~25

[12]钱海如,闵蓉蓉,杨向荣.初中化学“335本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3,(7):12~14,23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实施策略初中化学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