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过程化: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2015-04-02孙天山
孙天山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23)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化的学习要求和标准。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当下的教学现状看,人们对教学目标的预设(静态教学目标)研究十分重视,而对教学目标过程化(动态教学目标[1])的思考与实践则很少。现就教学目标过程化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一、教学目标过程化: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目标过程化,使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实现有机的统一。
1.教学目标过程化,实现了“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只是一种静态的文本目标,这种目标设计只是为完成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期望达成的愿景,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设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课程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堂教学形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生本课堂、智慧课堂、生长课堂应运而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自主和探究的课堂,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动态课堂。这种开放的课堂是学习内容的开放。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力,提供相对应的自定义课程内容,供不同学习需求同学的选择,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这种开放的课堂是问题设计的开放。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无论是问题提出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案,还是问题答案都是开放的。这其中既有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也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具体困难生成的各种问题;开放的课堂还是信息通道的开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的途径(通道)更加流畅。除了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还有人机对话以及人—机—人之间对话,这种信息传输更加通透和快捷。毫无疑问开放的课堂必将决定教学目标的开放。这种开放的目标必然是动态的目标,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成的。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创设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预设结果, 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单相思”,所以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并实施教学目标。摒弃那些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稍有“出格”,就会被立刻拉回的现象, 更不能将学生的思想禁锢在一个封闭的框架内,不能再让少有的探索冲动和创造激情胎死腹中。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只有使其处于“探索者”的位置,才会在经历、体验与探究活动中,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才会有不同寻常的见解,正是这些“问题”和“见解”的萌动,才使得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创生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才会充盈着生命的气息。
2.教学目标过程化,实现了“学会”到“会学”的跨越
教学目标过程化,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习空间的拓展上,使学习目标隐含在一个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参与、问题解决及项目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活动中。
这种注重过程的学习是一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基础上的学习, 学生对自己“学习什么”、“为何学习”、“如何学习”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自觉的意识,在学习计划制定、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策略选择、学习内容的取舍等方面都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
注重过程的学习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进行认知活动时,能把握具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主动地监控自己认知活动, 选择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案或策略,不断地获取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完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在过程化的目标引领下,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跨越式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把“舞台”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使学生由听众转变为真正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过程化的实施策略
1.开展问题学习,凸显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式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问题学习具有综合性、渐进性和非预定性等显著特点[2]。首先,讲授式教学的目标常常会是单方面的,受限于现成的知识,问题学习不限于单一的知识领域,不受分门别类现成知识的束缚,而重在学生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知识是综合的甚至是超学科的。其次,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而言,其目标并不完全是现成的知识,而是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养成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浸润过程。另外,与讲授式教学相比,问题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习的个别化, 所以结果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加以预定,同时在问题学习中,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问题学习更具有广阔性、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问题式学习是以问题为研究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问题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认识化学知识所学内容的本质部分与核心思想。在问题学习中突出对化学知识体系中核心观念性的化学问题的学习与探究, 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问题式学习是站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角度,通过“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进行教与学的双向研究,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问题学习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转化为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互动合作学习,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种学生自主、平等互动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2.倡导自主学习,体验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是关乎学生命运,关乎民族的未来。“教育是农业”。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一批批产品。面对植物的种子,只有准备好充足养分的土壤、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应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它们一定能顺利地发芽、开花、结果!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场所,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自主式学习是一种“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不只是对学习形式的描述,更多的是建立在教育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上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不只强调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 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体验参与过程,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发挥个人的个性潜能,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是一种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学习。独立性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时间,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将富有个性学习目标融各种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都是一个学习的独立体,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并在实践中得以落实。教师鼓励学生采用这种独立性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支持,但不是用简单的、直接的传授办法,而是用启发、引导等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最终能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 改进学习方法,达成学习目标。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学力存在差异,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就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达成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也就不一样。开展自主学习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3.实施项目学习,优化目标达成的过程
“项目”是学生围绕所选主题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达新学知识、展示和分享等学习活动。项目学习是按课程的要求和学习内容的需求设立的,围绕学习主题展开一系列资料收集、整理,开展调查、观察,分析、交流获得新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且主导整个过程。
实施项目学习使学生融入有意义有趣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实施项目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项目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助学习、互动对话,创设探究性和现实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热情。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书本知识,又融入实践活动,既吸收他人的精髓,又可大胆创新。使得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合作交际能力都获得极大提升。
[1]周正琴.差异教学视野下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J].江苏教育,2011,(7):43
[2]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