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不同负压引流方式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2015-04-02但慧芳姚红坤王红梅
但慧芳 江 英 何 润 姚红坤 王红梅 杜 红
(绵阳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3/10万,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措施推崇以手术为主,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引流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正常恢复,还可以延缓辅助治疗,延长住院日数和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2]。本院就我科从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100例乳腺癌同一名医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的患者放置的引流管分别用双管负压引流和电动吸引引流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的乳腺癌患者共100例,均为女性,年龄34-76岁,中位数年龄50岁;体重41-86公斤,平均体重为65.05公斤。病理组织学诊断均为浸润性导管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手术方式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组(观察组)与电动吸引引流组(对照组)两组进行对照观察,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病员体温情况,引流管与皮肤接触处有无分泌物,皮瓣贴合是否好(有无波动感、肿胀等)及有无坏死,带管时间等。
1.2 方法
1.2.1 双管负压吸引装置
1.2.1.1 双管负压吸引装置的组成:我院的整套双管负压吸引装置由硅胶吸引管、连结装置和负压引流瓶组成。胸壁部分的吸引管采用内径为6厘米的硅胶管。吸引瓶部分的吸引管也采用相同内径的橡皮引流管与带负压1000毫升引流瓶组成,中间以玻璃管相连接。
1.2.1.2 使用方法及护理:病人手术结束时立即在患侧腋窝和前胸壁各一剪有侧孔的硅胶引流管,经胸壁创面最低位引出,并分别用吸引器抽吸成负压,以皮瓣紧贴胸壁为宜,不用胸带包扎,同时用柔软纱布填充腋窝以辅助腋窝皮肤贴紧。吸引瓶使用前先排掉引流瓶的空气,并使之保持负压状态,方可使用[3]。在护理过程中如发现引流管膨胀,皮瓣膨胀或负压瓶膨胀时,可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重新检查吸引装置和负压状况,待负压形成后再松开血管钳。或者用血管钳夹住负压引流瓶侧的引流管便之排出多余的空气使之成负压状态。或用血管钳夹住硅胶引流管,分离玻璃接头,用10毫注射器抽吸若硅胶引流是鼓胀的,则为皮下漏气,若硅胶引流管是瘪陷状态则为负压引流器是漏气的。引流瓶和玻璃瓶接头应每天更换一次,并按严格无菌操作,引流液的观察更为直观,引流量的记录更为准确方便病员下床活动提高满意度。
1.2.2 电动吸引装置
1.2.2.1 电动吸引装置的组成:电动吸引装置组由硅胶引流管,一次性输血器的上半部分并做成Y 字型和电动吸引器组成。胸壁部分的引流管采用内经为6cm 的硅胶管。电动吸引器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和储液瓶组成,安全瓶和储滤瓶是两个容器,容量为1000mL,瓶塞上有两个玻璃管,并有橡胶管相互连接,将负压调整为2.67kpa,容量为1000Ml[4]。
1.2.2.2 使用方法及护理:病人手术结束时立即在患者腋窝和前胸壁各一剪有侧孔的硅胶引流管,经胸壁创面最低为主引出,并用一次性输血器的上半部分剪成Y 字型和电动吸引器,中间用玻璃管相连结。护士在根据患者术后的情况来掌握吸引的间隔时间和见数,每次吸引的时间不超过30秒,吸引量计数应为总量减去预装在容器内的量。结果有11例患者在术后7天时出现高热,检查伤口及肺部均未查出阳性体征。而胸壁引流管为草绿带色样液,经送检为绿脓杆菌感染。立即给予拔出引流管取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后经抗炎治疗后治愈。有9位患者在拔管后出现皮瓣的肿胀,有波动感所致皮瓣坏死,经反复多次换药后治愈。病员下床活动时需经护士分离Y 字型与玻璃接头处,并用无菌纱布分别包扎两侧的接头,病员方可下床活动。每位乳腺癌患者须独立使用一台电动吸引器以防止交叉感染。电动吸引器应做到定期消毒,清洗。其延长管应专人专用专消毒,增加了劳动量。
1.3 两组患者比较如表1:
表1
从以上表可以看出,双管负压吸引组和电动吸引组在有无感染、出血量、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有显著意义,P<0.05。而带管时间无显著意义,P>0.05。
3 讨论
3.1 电动吸引引流是通过负压作用将体内液体吸出,可使死腔迅速缩小,通过负压作用及时吸出积血,积液,并能迅速缩小死腔,防止皮下血肿,预防逆行感染及皮肤坏死[2]。但电动吸引时由于负压的原理,当吸引完毕后关电动吸引器开关有回吸作用,可将延长管内的液体再次吸到胸壁引流管内而引起逆行感染[5]。电动吸引器的清洁、消毒,较繁琐且带有负压的瓶盖内清洗不方便从而进一步加重逆行感染因素,病人下床活动较繁琐而增加了工作量。
3.2 双管负压引流组的引流管均在3-7天1次或分次拔管。一般术后48小时内引流量较多,72 小时后逐渐减少。伤口一期愈合率达100%,无感染及淤血现象。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我们发现负压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负压系统的密封。漏气多发生于硅胶引流管皮下切口处以及玻璃管的接口处。一般的玻璃管为了连接的方便都在接口处有一个缩小的部分,但如果这一部分过长会影响负压的维持,把缩小的部分磨去一段后,这种现象就不复存在了。另外,通过对引流管的观察也可发现负压是否存在。一般我们都把负压引流瓶抽到0.095千帕左右,在这个压力下,引流管应处于瘪陷状态。通过对引流瓶的观察也可发现负压是否存在。如果负压瓶膨胀时,就没有负压,起不到引流的效果。可用血管钳夹住负压引流瓶侧的引流管使之排出多余的空气使之成负压状态。如果负压瓶是瘪陷状态则是处于负压状态的。
伤口内有效置有硅胶管引流,对创面刺激小,组织反应轻,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时吸出渗出,可有效减少血肿的产生。对减轻术后病人的心理负担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引流过程中如出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的情况,应及时查看引流管有无阻塞,如血凝块阻塞,可适当扭转引流管或用10毫升注射器按无菌技术的方法抽吸出血凝块后接上负压引流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患者每天的引流量少于15毫升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应注意避免引流液的反流污染创面,同时要注意伤口的密闭情况。术后无呼吸困难,不影响患肢活动,病员携带方便,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和功能锻炼,易于被患者接受。此种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引流充分有效,减轻了护理工作。全部都是无菌的一次性材料,避免了逆行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沈镇宙,邵志敏主编.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
[2] 洪丽霞,卢玉贞,黄碧平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132-134
[3] 陆霞.电动吸引器的改良制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23-124
[4] 魏钰,黄师菊,黄群爱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10,24(2):139-141
[5] 赵海波,方正敏,吴锋等.负压引流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1,14(6):7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