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SWOT分析

2015-04-02王靖宇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SWOT分析对策建议黑龙江省

王靖宇

摘 要:新型城镇化以其带动内需的强大潜力和构建更加和谐社会关系的优势,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被各方关注并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之一,对旅游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黑龙江省推进旅游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SWOT分析,总结出现阶段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城镇化;SWOT分析;对策建议;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88-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1]在此精神指导下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将以人为本、量力而行、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坚持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是黑龙江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和必由之路。

一、黑龙江省城镇化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近年来通过多种有力举措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比较2002—2012年间全国与黑龙江省城乡人口数及比重可以看出(见表1),黑龙江省城镇化率逐年增加,且每年年末城镇人口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2008年至2012年间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变化巨大(见表2),乡级行政区划减少58个,镇级行政区划增加111个,说明黑龙江省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多层次城镇发展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根据《2013年黑龙江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如图1,2所示,2012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5 17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4.4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 248亿元,较上年增长20.93%;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 076 165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3 548万美元,说明黑龙江省旅游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世界金融危机后经济环境的回暖,人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刺激了更多的消费需求和城镇化浪潮,催生出许多旅游城镇,也产生了旅游城镇化这一概念,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城镇化不是通过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和农村人口的大量迁移达到城镇化率上升目标的传统城镇化,而是以旅游产业作为牵引力实现农业人口增收、第三产业发展、农业人口向市民转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化质量提高等目标,是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辩证统一。

就黑龙江省而言,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含义应是:黑龙江省农村辖区向现代化的城市型农业社区转型,农业人口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向市民型多职业经营者自由转变的过程。黑龙江省在旅游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维护自然规律、突出自身比较优势的基本思路,理性客观地分析自身所处内外部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政策。

二、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内外各方面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s)进行概括和评估,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为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对策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进行态势分析,为黑龙江省进行相关建设和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一)内在优势

1.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湖泊湿地和植被动物,景色貌美、民风淳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全省年均气温多在-5—5℃之间,是绝佳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圣地;拥有独特的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众多的少数民族和频繁的边境交流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

2.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拥有我国的最北极及最东极,绵长的边境线与俄罗斯相邻,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黑龙江省省内及对外交通日渐便利,2012年,省内公路总里程159 063公里,较上年增长3 471公里;省内铁路里程6 022公里,较上年增长190公里;民航里程267 537公里,较上年增长30 863公里。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黑龙江省交通建设进入了另一个新高度。

3.旅游城镇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地广人稀,旅游资源和乡镇村庄分布较分散的特点,使地方乡镇在结合周围旅游资源进行城镇化建设上具有先天优势。同时,黑龙江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自治村、自治屯的居住模式也使民族文化得到较好保留。将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卖点,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省民族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也可成为黑龙江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强大推力。

(二)内在劣势

1.旅游城镇布局失衡

目前,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多是依托大中城市既有旅游项目和旅游产业,增长极较为单一,因此在旅游城镇建设方面呈现出主要城市发展良好、小城镇发展滞后、旅游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的不均衡态势,而且大中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旅游小城镇和新兴城镇总体上仍处于低层次均衡化发展状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发展进程。

2.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为促进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百镇”及重点旅游名镇建设的若干政策》和《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等政策,但总体上政策在扶持力度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比如缺少采用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体系、政策在各产业和各领域间缺少交集、相关政策多为宏观政策缺少细化的具体政策等。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旅游城镇化建设依托于旅游业发展,而黑龙江省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整体水平不高,旅游产业软硬件条件较其他旅游省份和城市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旅游行业规范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及安全体系、贯通新兴旅游城镇和旅游景点的高质量交通尚未形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单一且资金匮乏等方面。

(三)外在机遇

1.国内外旅游业快速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旅游市场规模的逐年扩张,旅游消费需求也迅猛增长,此外跨地区跨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复苏的经济大环境为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黑龙江省推进旅游城镇化建设难得的历史机遇。

2.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黑龙江省长久以来发展相对滞后,与黑龙江省地处边陲、交通不便有直接关系,为改变这一现状黑龙江省加快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在发展省内交通的同时积极开发省际国际交通,比如哈大高铁、哈沪高铁等项目的正式开通。此外,黑龙江省还重点建设了机场、水利、电力、航运等基础设施,间接为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3.边境试点工作成绩显著

2009年,国家公安部、国家监察部、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批准黑河牡丹江丹东崇左市开展边境旅游异地办证试点工作的通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绥芬河市、东宁县开展了赴俄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极大地促进省内及国内赴俄旅游,扩大了旅游规模,提升了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国内地位,适时把握该契机,极大促进了边境旅游小城镇建设,推进了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城镇化进程。

(四)外在挑战

1.旅游城镇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城镇化建设主要依托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业主要侧重自然资源、冰雪旅游和异域风情,随着国内国际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我省原有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渐缩小,其他省份的冰雪旅游和室内冰雪旅游的拓展,造成游客的分流,出境游的方便和吸引力也冲击着边境旅游的火热,这些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成为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不确定因素。

2.旅游城镇化的潜在矛盾

旅游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都会引起人口的聚集和增加,会考验自然的承载力并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如果被短期利益和政绩蒙蔽双眼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单纯追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扩张,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破坏,而且会导致城镇建设的前功尽弃,所以环境承载力是旅游城镇化的潜在矛盾,也是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3.旅游产品体系尚未成型

目前,黑龙江省旅游项目缺少特色鲜明的旅游卖点,大多以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避暑胜地作为旅游发展重点,旅游产品缺乏鲜明特色,使得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在东北三省内甚至在同纬度其他冰雪旅游城市中缺少竞争力。省内各地区旅游产品明显趋同,景区相似、精品不足的问题加剧了内耗现象的发生,尚未形成体系的旅游产品,成为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

三、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长久以来,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抑制了黑龙江省人口的流动和小城镇的发展,也成为旅游城镇化建设中的阻碍因素。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10月3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从11月1日起全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为居民户口,成为黑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里程碑式事件。为促进旅游城镇化建设,黑龙江省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改革工作,充分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允许并引导人口由落后乡村向新兴旅游城镇迁移和流动,取消农民进城就业、投资、居住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确保进城农民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社会福利差异等。

(二)拓展旅游小城镇融资渠道

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庞杂的工程,涉及旅游产业、城市规划、设施建设、宣传推广等多个领域。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和旅游乡镇建设长期处于资金紧缺的状态,仅靠政府财政支持是低效的和不足的,因此,需要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投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扫清招商引资中的不合理收费和人为设置障碍的情况,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学习吉林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经验,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重新调整利益分配,地方政府应将更多收益让渡给社会和市场,增强旅游小城镇建设对投资的吸引力;开拓对外市场,串联省内外旅游经济市场,以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缓解投融资问题。

(三)构筑黑龙江特色旅游品牌

目前,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缺少支柱品牌,旅游竞争内耗现象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的建设和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为此,政府应积极构筑龙江特色旅游品牌。措施主要包括:因地制宜设置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再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和交通网络,串联成为大型旅游项目,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旅游精品线路,刺激沿线旅游小城镇发展;加强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和营销,将民族风情、地方特产等融入其中,丰富旅游项目内容,拓宽旅游城镇创收渠道;由于旅游城镇化建设促使许多务农人口转变为服务业从业人员,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能有效扩充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树立旅游品牌;通过电视、网络等传媒手段,加强推广宣传,扩大知名度。

(四)根据自然承载力制定战略

旅游城镇化包含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两方面因素,两者共同点是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处理不当不仅会使之前的工作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环境破坏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是经济的倒退。因此,黑龙江省在旅游城镇化建设中应遵循自然规律,根据自然承载力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应明确景区承载力,出台相应规章制度规范景区日访问人数和游客行为,保证自然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不破坏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做好城镇建设规划,防止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扩张导致农业用地侵占问题的发生,鼓励利用荒地荒坡开发旅游项目;制定向旅游项目侧重的土地安排,在优先保证旅游项目用地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房地产业,避免因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造成房地产业过热。

(五)构建旅游城镇化政策体系

要实现旅游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以旅游产业和城镇化建设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应建立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的卫生预警机制,制定相应卫生政策和突发事件应对解决方案,以应对旅游城镇化发展导致的人口流动和迁移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积极吸引外来人才,通过出台人才扶持和奖励等政策,鼓励和引导人才向欠发达地区和旅游城镇化起步阶段地区前进;构建激励作用显著的财政税收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手段,激发新兴旅游城镇活力,降低当地居民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公共投资的汲水作用,为黑龙江省旅游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

求是,2013,(22):3-18.

[2] 张越,曲博,廉永生.黑龙江省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7-88.

[3] 李晓阳.黑龙江省旅游小城镇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8):124-126.

[4] 张晓杰.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协同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11):5-12.

Analysis of the tourism town construction SWO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NG Jing-yu

(Fi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college,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nd construct the strong potential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more harmonious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advantage of the new towns,and gradually becomes an important way to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so is the attention of all parties and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strategy in the new era.Tourism urbanization as one of the new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By promoting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WOT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tow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summarize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t the stage of construc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urism in the town,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tourism urbanization;SWOT analysis;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Heilongjiang Province

[责任编辑 王 莉]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对策建议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