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015-04-01查文华,华心祝,余忠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1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体系建设采矿工程

查文华,华心祝,余忠林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我国工程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的工程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卓越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采矿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82-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2011年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卓越计划及对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通过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部在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二、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采矿工程专业是我校传统特色专业,经过“采矿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采矿工程专业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仍然很欠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问题。实践教学环节中现有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都是在校内进行,课程实验围绕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展开,设计资料虽然来源于工程现场,但由于人数多等各因素,对设计资料进行了简化,并且设计只是简单的重复,没有实质性开展现场实践工程训练,直接影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另外在教学计划中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实践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缺乏分析,对工程项目整体性、过程性缺乏认识,学生的综合训练能力、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难以培养。

2.实践环节的安排和落实问题。在培养计划中,学生实地接触煤矿现场时间较晚,从第5学期才开始安排现场实践环节,即为期1周的认识实习,并且对于认识实习的开设时间安排在煤矿开采学授课之前或之后,学生都有不同的反应,为此虽然在授课计划中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实习效果都不是太好;由于采矿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大纲较单一,学生对各类实习环节基本没有可选性,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谈不上工程素质的培养。另外随着煤矿安全压力的增大以及学生数量的增加,采矿学生到煤矿现场实习日益困难,顶岗实习基本上没有,学生实习期间实践机会较少。很多学生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下井次数很少,基本上是认识实习1个井,生产实习3~4个井,毕业实习2~3个井,现场采掘工艺、现场跟班实习的实践机会几乎没有,下井实习也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由于学生对矿井现场的了解有限,实习报告的撰写也只是照抄矿井资料,没有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是各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目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尚不健全,已制定的现有措施和制度未得到较好的落实和执行。在实践环节的考核上,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校内外实践考核主要看重的是结果,缺少过程的监督和考核。另外,目前学生在实习、设计实践环节上,极少有学生在此环节不及格或影响其毕业,导致学生对实践环节不重视,最后的实践成果都是大同小异,实践效果就可想而知。

4.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采矿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掌握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山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矿业工程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与施工、生产与安全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也必然要求老师能够既熟悉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然而,目前在师资引进中重学历、轻能力,造成师资队伍中出现学历高、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的局面,缺少“双师型”教师,很难达到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扩招的影响,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每名设计指导老师要带近18人进行课程设计、近11人进行毕业设计,根本不能做到人均一题。并且为了完成设计任务,只能简化设计资料和设计条件,使理论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达不到设计实践环节的目标要求。

三、卓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设计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安徽理工大学特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制订了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采取“3+1”培养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校内学习阶段,以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靠本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采矿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等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完成在企业学习和实训阶段的任务。采矿卓越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有三个模块:①课程实践模块,含煤矿开采学课程实践、矿山通风与安全课程实践、国际采矿技术讲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采矿CAD课程设计、采矿工程识图。②工程实践模块,含煤矿地质实习、矿山测量实习、矿山认识实习、矿山生产实习、采矿课程设计、通风课程设计、矿山毕业实习、矿山毕业设计、采掘工艺与生产管理实训。③创新实践模块,利用暑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endprint

在制订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安排连续化:培养方案中明确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在大学四年中不断线,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安排两次认识实习,一次在专业课之前,以培养学生对煤矿系统的初步构成的整体观念,了解煤矿企业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要求学生了解矿井工业广场主要建筑物的作用,如副井、主井和风井的作用;了解矿井的生产系统(提升、运输、排水、通风、供电及压风系统);矿井概况;矿井的主要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及工作面支架架型;了解巷道的掘进方式、工艺及支护方法。第二次安排在学完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通过实习巩固以前所学的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可建立对煤矿的感性认识,为学好以后的专业课、做好今后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践内容多样化:改变过去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安排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还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矿山机械、矿山灾害控制、煤矿安全生产法规等,设计校企结合的联合教学培养方案。在企业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由现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结合企业工程实际进行教学与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工程化:实现工程化教学和工程项目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工程化改造,把与工程现场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企业由现场教师进行教学,并开展基于工程化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解决能力,将科学技术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学习型”,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开展工程项目实训。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采掘工艺与生产管理实训,实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现场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设计实践环节,要求设计内容需紧密结合现场生产要求,真刀真枪做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年一次的全国采矿模型创新实践大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现场实训和设计等环节,更多地将工程技术、工程理念渗透到实践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实践平台层次化:建立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校内,进一步完善采矿工程专业所需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并借新校区建设契机,拟建仿真矿井,将采矿工程专业要素融入到平常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中去;校外,借助地域优势,积极主动利用教师、校友等多种人力资源,在巩固现有现场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校企合作的责、权、利,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层次实践基地,保证学生现场实践环节真正得以落实。

为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强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高校与企业都要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合作,双方互利互惠。在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进程中,按照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构合理且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刘音,樊克恭.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3):58-60.

[3]王具元,王晓春,张甲雄.高职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教学保障体系[J].职业时空,2011,(7):129-130.

[4]潘艳平,包秋燕,江吉彬.基于卓越工程培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1,14(6):213-216.

[5]阮建凑,陈颍.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66-168.

基金项目:校级重点教研项目(采矿工程卓越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和校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采矿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工程教育教学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查文华(1975-),男,安徽太湖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体系建设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