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档案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

2015-04-01詹弘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1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档案馆校园文化

摘要:学校档案是高校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高校档案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部分与整体、相互交叉、作用与反作用力的促进关系。

关键词:档案馆;校园文化;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12-03

1932年美国社会学家华勒(Waller,W.)在《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学校文化。华人教育教学家、台湾教育研究所所长林清江先生提出“校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和它的价值和行为体系,构成了校园文化”。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12届学生代表大会和1986年5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上,与会者首次提出了关于校园文化的交流课题。张德、吴剑平在其专著《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一书中认为校园文化界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的文化活动风格,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是校园内的微观文化,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1.校园文化的内容。①“校园文化”中的校园区别于实施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校园,特指实施高等教育的高等学校校园。高等教育包括大专及大学教育,专科教育中又包含中等专科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故高等学校不应仅仅局限于冠以大学称谓的高校。此文中探讨的校园文化专指高校校园文化。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内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所有校园人。校园文化以育人为主要导向,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是历届师生共同创造、传承的一种文化积淀。③高校校园文化构成包括如下四个层次:校园物质文化,即体现于校园内物质层面的文化,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条件;校园精神文化,即校园人的思想、信念、观念层次的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即校园人共同遵守维护的行为方式层面的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即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及组织形式,它集中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对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要求。④高校校园文化构成的四个层次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按照相互支配与被支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形成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向外依次为制度、物质和行为文化的同心圆结构。

2.校园文化的功能。①提升素质,导向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无时无处、潜移默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着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视野,培养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学校开展和拥有的一切校园文化建设对教职工来说,其教育意义将从学习、工作延伸到他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促使其高质量自觉地完成教育任务;对学生而言,其教育意义将是终身的,将学生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推动其为完成人生信条及追求而努力。②营造文化氛围,塑造校园精神。学校的各类校园文化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对师生员工的教育是有形无际的。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社团、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多种活动,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健康的、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办学思想、模式、行为、习惯及独特的校园风气。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经过积淀、整合、提炼而成,形成一所大学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通过有意识地培育师生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而塑造大学自己的校园精神。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反映学校综合实力。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充分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④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高素质科技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传承优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⑤辐射作用,影响社会。学校形象除对本校产生很大影响外,对本地区甚至国外的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显示出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一所好的大学吸引全世界大量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学成后又将学校精神及校园文化散播到工作生活中乃至世界各地、各个国家。校园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建立更新对社会文化的更新变革具有深刻影响。学校创新的新科技、新文化不仅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甚至会引起社会的重大变革。

3.校园文化的特征。①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由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在共同活动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的最高目标、校风、价值观、传统习惯、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自觉的,既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的主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和教师员工的人格精神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②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品行形成具有渗透性、选择性和持久性。身处校园的师生时刻感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校园文化虽然不能直接触碰,但对于提高自身人文道德素养,拓宽视野,个人全面协调发展却起着“润物无声春有功”的重要作用。③传承性。“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积淀着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这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必然传承下去,不会因为时代、社会制度改变而消亡。随着时代变迁当然有所增减,然而学校独特的传统和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二、大学档案馆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

大学档案馆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部分与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互相依存、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大学档案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档案馆详细载录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脉络,集中传承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办学历史的形象记录,保留大量的学校发展历史史料,是学校创建、变迁、发展的映像,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是学校精神财富的永续流传。知史可以明鉴,高校档案馆通过各种档案展示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师生员工、校友及社会人士间传播交流学校历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相渗透,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通过整理档案资源,解读学校的历史文化,明晰办学特色,深入挖掘出学校区别与其他高校的独特风格;通过档案研究提炼校园文化中的优秀核心元素,为高校塑造大学精神、提升大学文化品味提供物质和理论方面的依据。

2.大学档案馆建设是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环节。校园环境的主体是建筑,众多高校建筑都独具风格和特色,彰显了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底蕴。赋予校园建筑物特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鲜活生动的校园文化表征。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前身是清康熙帝的行宫——熙春园;北京大学燕园未名湖石舫为清康熙遗迹。这些校园建筑物不仅仅有一般建筑使用功能,且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学校百年历史的代表。档案馆是高校校园重要的文化设施,作为一个建筑实体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档案馆别具一格的外观造型、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是美丽校园人文景观的点睛之笔,充分起到妆点和美化校园的积极作用。

3.大学档案馆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教育导向功能,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档案馆建设有助于开展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档案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鲜明的校史教育,使学生了解了学校创业的艰苦历程,感受到了教职工为事业拼搏的奉献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档案馆是高校培养学生“兴校、爱校、强校”的基地。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7号令)中明确指明“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高校应将档案馆建设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学校独特的风格和校园文化内涵,激发师生员工缅怀先贤,饮水思源,垂范后学,“知校、爱校、荣校”,弘扬学校精神,强化母校的认同感,增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

4.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档案馆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从不同角度支持档案馆建设,为其提供各种物质基础,丰富档案馆馆藏。校园文化中的大学精神、办学指导思想是档案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都丰富着档案馆的馆藏内容。学校组织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文体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了独特的学校风格和文化内涵。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为档案馆建设增加了鲜活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

5.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档案馆建设工作水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档案馆馆藏资源及时有效地公布、宣传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提高规章制度的认知度。以“规”导行,提高制度执行的自觉性,使广大师生员工明白“言必行,行必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制度文化渗透到习惯意识里,促使档案人把大学精神融入日常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中,自觉地用制度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人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作水平,促进档案馆建设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11.

[2]李延保.校园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16.

[3]卢余群.谈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J].浙江档案,2003,(12):40.

作者简介:詹弘(1974-),女,浙江杭州人,本科,长安大学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文献编纂。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档案馆校园文化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