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中相互动词比较之初探

2015-04-01季晶晶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论元及物动词汤姆

季晶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

一、引言

有些动词涉及两个或多个人、事物或群体相互做同一件事。这些人、事物或群体可能具有某种关系或者因共同参与一个事件/行动而具有某种联系。这类动词叫相互动词(reciprocal verb)。这是英语中关于相互动词的解释(仇伟2004)。在汉语中,具有这种意义的动词也是存在的。这类词在语法界尚没有得到统一命名,有人称之为交互动词,也有叫它对称关系动词的,不过在定义它们时,学者们基本都是围绕动词在语义关系上的相互性或共同性展开的。比如有学者是这样定义的:凡是在语义上要由两个方面的人或物同时参与才能实施的动词就是交互动词(张谊生1997)。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英语的相互动词和汉语的交互动词等(下面为了解释方便,统一为相互动词)在本质上都是可以用来表达相互或共同关系的词。那么,二者之间又是否有差异呢?作者发现,中外学者关于这类词的研究大多只针对其中之一,少有将二者联系起来比较差异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实例的比较,挖掘出英汉语中相互动词的一些异同。

二、关于kiss/love的英汉语句对比分析

为了区别出相互动词,本文选取了动词“kiss”和“love”各组成两组句子,另两组句子为它们对应的汉语句子。这些句子构成的规则是依据英语中对相互动词的描述而来。英语中的相互动词被要求同时兼具及物性和不及物性,且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其主语必须是复数。所以a类句子都是单主语和及物动词的组合,b类句子则是复数主语,但为了构成比较,此类中动词的不及物性不是特别明显。具体例子如下:

(1a)Tom kissed Mary.

(1b)Tom and Mary kissed(each other).

(2a)Tom loves Mary.

(2b)Tom and Mary loves each other.

(3a)汤姆亲了玛丽。

(3b)汤姆和玛丽亲了彼此/亲嘴了。

(4a)汤姆爱玛丽。

(4b)汤姆和玛丽爱彼此/相爱了。

以下是针对这两组英语句和两组汉语句的主要发现:

仅从句子结构上分析的话,这些句子都具有两个论元,“Tom/汤姆”和“Mary/玛丽”,但是a、b两类句子中两个论元所处的位置有所差异,a类句子中,“Tom/汤姆”和“Mary/玛丽”分别作为施事的主语和受事的宾语存在,而在b类中二者都出现在了主语的位置上,成为联合的主语。

(1a)中的“kiss”所隐含的意思是“Tom”和“Mary”互相亲了,虽然从句子表面来看只是“Tom”亲了“Mary”,但是“kiss”的这个动作涉及的行为双方实际上都做了这个动作。而(2a)中“love”仅能推导出“Tom”爱“Mary”,而不能说“Mary”也爱“Tom”,那么“love”所表达出的关系就不是对等的了。能表达出对称关系的“kiss”被认定为是相互动词,“love”与之相比是普通动词。

但再比较(1b)和(2b)又发现这两个句子都具有了相互意义。这是因为,(1b)和(2b)后分别添加了“each other”这个相互代词。(1b)中的相互代词是可以省去的,根据(1a)我们已知“kiss”这个动词具有相互性特征,而本身“kiss”有不及物的用法。此处添加它只为了与(2b)保持一致。(2b)如果只把两个论元放到一起是无法实现相互意义的,但是加上相互代词“each other”则能显示出二者彼此相爱的关系。

最后,对这几组英汉语句子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于同一个英语词可能对应了多个汉语词,比如,对“kiss”的翻译,既可以是“亲”也可以是“亲嘴”。而且英语中具备相互意义可以脱离“each other”单独使用的“kiss”翻译成“亲”时,若后面不加上“彼此”则显得很怪异,若是译成“亲嘴”则不必加上“彼此”;英语中无相互意义的“love”在添加了“each other”后具有了相互意义,而这种相互意义在汉语里完全可以由另一个完整的词“相爱”代替。

三、分析之延伸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果,本文将从句子的整体语义表达和句子的具体成分出发进行总结分析。

就整体语义而言,不论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相互动词由其自身性质决定,必然要具备表达相互行为的功能,所以表达相互意义是两者最突出的共性。从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两种英汉语共有的实现相互意义的方法,一是通过固有的带有明显相互意义的相互动词,二是在有潜在相互意义的动词后添加类似“each other/相互”的词来实现相互意义的表达。就相互动词而言,其特征就在于自身携带的相互意义,所以此处不再细说。而关于相互代词等的使用,仇伟(2004)在他的一篇文章就总结了英语中强调相互性的三个途径:即利用相互代词“each other/one another”、“among/amongst”+反身代词和副词“together”。陶红印(1987)也提到在汉语中有两类副词,一是相互副词,如“互相、相互、互、相”等,另一种是“共同副词”,如“一起 、一块儿、一道”等,能协助表达交互、相加关系。所以,英汉语中都存在这种现象。不过相比较而言,英语中可用的词比较少且固定,而汉语中表达同一意思的变异有很多。另外,我认为这类被添加的词还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在原动词本身就是相互动词的句子中以此强化相互意义。下面以“each other”/“互相”来举例说明:

(6a)They hugged each other.

(6b)他们互相拥抱了一下。

在以上两个句子中,“each other”/“互相”起的作用基本相同,就是用来强调动作是发生在“他们”之间。不过虽然英汉语中都有这种现象,但是在英语中可以添加“each other”的情况并不总是能带到汉语中的。

(7a)They married each other.

(7b)他们相互结婚了。

此处,(7a)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句子,而(7b)尽管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极少有人这么说,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更倾向于在此处省去“相互”。这种类似的情况还有,人们可以说“They fight with each other”,但是如果翻译成“他们相互打架”就十分可笑了。所以,尽管英汉语都有添加其他词来强化相互意义的情况,但在具体使用时还是会有一定差异的,需要特别注意。

另一种情况则是添加到含有前文中提到的有潜力可以成为相互动词的句子中。此处我所提到的有潜力的动词是指像“love”这种在其他词的帮助下有可能表达相互意义的词。与“love”一样,“hate”也具有这种潜力。在英汉语中“hate”和“憎恨”本身都不含有相互意义,并不是A恨B就能直接推导出B也恨A,但是B恨A的可能性也是同样存在的,这时如果在“hate”/“憎恨”后加上“each other”/“相互”,那么A和B直接就构成了彼此憎恨的关系,这里“hate”/“憎恨”就是我所指的有潜力的词,这些词在英汉语中都有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无潜力的动词有很多比如:eat/吃,write/写,open/打开等等。

前半部分主要是在实现相互意义的方法层面上进行了分析总结,后半部分则将着重关注句子中的一些重要细节。

“kiss”作为相互动词完全符合前文中提到的英语中相互动词需满足的条件,可及物也可不及物,而作为不及物动词时其主语也是复合的“Tom”和“Mary”,然而,根据语义可以判断为汉语中相互动词的“相爱”若是代入a类情况,汤姆相爱玛丽,则是解释不通的,也就是说“相爱”并不能完全符合英语中关于相互动词的要求,那么“相爱”就不是相互动词吗?当然是相互动词。所以关于相互动词的认定上,英语和汉语虽然都承认了意义的相互性和对称性,但在具体用法上,二者却是有差异的。对英语中的相互动词来说,在结构上还需满足前面所提到的作为及物性动词和作为不及物动词但带有复数主语的两个框架:

框架一:[N1 vt N2]

框架二:[N1 and N2 vi]

另一方面,张谊生(1997)根据相互动词的语义和句法特征确定了汉语中的两个鉴别框架:

框架一:N1跟N2(O);

框架二:SNs(O)。

对汉语相互动词的鉴定来说,既可以进入框架一又可以进入框架二的动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相互动词。关于这两个框架的细节此处不作详细说明,它主要是用两种结构来测试,一种框架下主语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另一框架下,分开的主语被合成为一个整体。以“相爱”为例,代入两个框架的结果分别是:

(8a)汤姆和玛丽相爱了。

(8b)他俩相爱了。

这两个句子都是说得通的,再加上其本身自带的相互意义,于是“相爱”在汉语中就被认定为是相互动词了。所以,就认定相互动词的句法结构上的框架来说,英汉语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英汉语相互动词的不完全对应,比如英语中的“compete”是个不及物动词,它没有及物动词的用法,所以不被认定为相互动词,但当其翻译成汉语的时候,“竞争”、“竞赛”和“对抗”都能代入到鉴定汉语相互动词的两个框架中,所以是相互动词。另一例是动词“play”。它虽然有及物和不及物形式,但是用作及物动词时其宾语往往是某项运动或游戏而不是和主语处于同一地位的人,而汉语中“玩”和“玩耍”都是相互动词。而之前提到的“相爱”这个相互动词在英文中也找不到完全对应的相互动词来代替,这种情况比较少,但是还是存在的,因为英汉语本身就是两种语言,每种语言各自储存的词汇自然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当然大多数英汉语还是能找到彼此对应的相互动词的,比如:marry/结婚、divorce/离婚、embrace/拥抱等等。

关于英汉语的鉴定框架还有一点值得留意的是二者对论元数目的要求。在前一部分的分析中曾经指出,用来讨论的句子都涉及到汤姆和玛丽这两个论元,再结合上面分析不难看出,两个论元的情况分别适用于这两种框架,也就是说英汉语中的相互动词都可以是二元谓词或者称作二价动词,那么它们是否只能是二元的呢?根据英语相互动词框架的要求来看,用作及物动词时,其论元结构要求两个论元分别担当主语/施事和宾语/受事,句法意义已经完整,不再有其他论元的加入,而用作不及物动词时,两个论元都放在了主语的位置上,因为是不及物动词,所以显然缺少宾语补足语,依旧只能是二元的。而汉语中的相互动词除了例子中二元动词的用法,还有其他可能性。

(9a)他和她正在商量这件事。

(9b)他们正在商量这件事。

在上述例子中,“商量”这个词的论元结构则可以是三元的,这一点在(9a)中尤为明显,其论元结构可以表示为:商量(他,她,这件事),而这一结构与汉语中的鉴定框架并不冲突,因为其实际上并没有对主语之后的成分是否可以带宾语进行规定,这一点与前者不同。所以从相互动词的这一性质考虑的话,英语中的相互动词必须是二元谓词(二价动词),而在汉语中,它可以是二元的,也可以是三元的。

四、结语

本文首先结合具体实例,对含有相互意义的两组英语句子和其对应的汉语句子进行了分析,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作者从整体上总结了英汉语中语义层面相互意义的表达方法,即依靠相互动词或是借助“each other/相互”等词来填充语义。然后又从句子的具体成分出发,分析了两种鉴定框架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相互动词在词本身和词的特征上的不完全对应性。

关于二者在判定框架上的不同,作者认为这可能与英语句子重形式而汉语句子更重语义有关,所以英语相互动词在动词的词性和可以代入的句型上有明显要求,相比之下,汉语中的相互动词只要求鉴定动词是否能用在主语为分开的两个部分还是两部分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对句型没有要求,主要是从语义的角度进行判断的。

尽管本文仅对英汉语中相互动词和相互意义进行了初步比较且并没有总结出诸多异同,但是作者认为比较的结果仍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加深对英汉语中相互动词的理解,由于判定框架的不同,英汉语中的相互动词并不是完全对应的,也就是说有些词即使具备了相互意义,并不一定会被两种语言都认可为相互动词。另一方面,注意到相互意义表达时英汉语中存在的不对应的情况有助于在英汉互译中更加地道地使用语言,不必一遇到“each other”就翻译成“相互”,从而造出“他们相互结婚了”这样不被汉语所接受的句子。事实上,本文主要是借助例句的分析,初步观察英汉语中相互动词存在的主要异同,所以比较并不够全面,很多细节也没有涉及,比如用来补充相互意义的词在句中位置的差异就没有分析。另外,类似于“相爱”这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表达相互意义的词还有哪些,同“结婚”一样不适宜在中文翻译中添加“相互”等词的相互动词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等等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仇伟(2004).试论英语中的相互动词[J].外国语言文学(2)。

陶红印(1987).相互动词及相互动词句[A].句型与动词[C].北京:语文出版社。

张谊生(1997).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J].语言研究(1)。

猜你喜欢

论元及物动词汤姆
贪吃的汤姆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掉钱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
配位方式支配模式论元结构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