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峰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沈阳 110034)
2015-04-01
石龙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沈阳 110034)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如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样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是我们努力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 工商管理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为了满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的人才。
1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教育重点倾向于学习者的自身技能培养,而非培养侧重于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根本区别。在这种前提下,高职院校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比本科院校或更高学历毕业生岗位适应性更快、技术运用能力更好、吃苦耐劳精神更足,比社会其它人才知识面更广、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经济适用型”人才,这也是越来越多企业把招聘目标对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原因之一。
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抱怨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工商管理类员工,许多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连企业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我们不能怨企业的用人要求太高,问题在于现在的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在太弱,学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现实要求脱节,教育方式和方法亟需改进。因此,针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就显的十分重要和迫切。
2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境
2.1 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学质量下降
(1)学校对教学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从建立初期就非常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并积极努力地去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人才。但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提供更佳的学习环境,学校慢慢地将工作重点向自身的发展转移,不断地扩大招生,不断地扩大学校规模,从而忽视了对教学的“严格把关”。
(2)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本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但是,我们借鉴回来之后,并没有解决国内众多企业的困难,甚至有些理论和案例我们已经讲解了很多年,从来没有更新过,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学到什么,毕业之后能为企业带去什么,解决什么,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3)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问题
对比过去高等教育“严进严出”的时代,现在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导致学生没有珍惜这种学习机会。久而久之,就出现当下学校中不良的学习风气,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有时根本不去上课等等。这种态度问题都保障不了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还谈什么教学质量?
2.2 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轨”
(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般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很少。这种教学方式就如同在教室里传授学生们游泳技巧一样,最后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熟读理论的理论家,而不是工商管理教育应该培养的职业经理人。
(2)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没有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就不能感悟到管理学的精妙之处。而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高学历毕业后直接开始教学工作,相当一部分人毫无管理企业的经验,这种从未下过水的“游泳教练”,又怎么能教会别人游泳呢?
2.3 缺少国家及社会的帮助与支持
虽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第一线的人才,但毕竟这种从学生到人才的身份变换需要适应,将所学变为所用的工作需要熟悉,那么如何能平稳地度过这段转换时期呢?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社会提供适当的平台,企业给予技术帮助和耐心,共同为学生走向成功的管理者铺好路。可现实中,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有多少呢?缺少了国家及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学校再怎么改革也无法培养出“即插即用型”的人才,就好像没有风,没有水,造出再好的帆船也无法远行,驶向成功的彼岸。
3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尽快摆脱现在所处的困境,就要认真分析形势,努力寻求能够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从而走上正确的教学改革之路。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3.1 保持教学内容的“潮流化”
专业上任何理论都不是亘古不变的,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因此,对于之前的理论就会有新的认识,并赋予其符合当下的解释与定义。而作为工商管理这样一门涉及很广的学科,更加不能因循守旧,常年不变的抱着老教材,学着旧理论,应该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这样才能管理好企业。所以,学校注重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更新教学内容,使用最前沿的教材,保证所教跟得上“潮流”。
3.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目的性和特殊性,所以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根据这种客观要求,学校就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多下功夫,注重并加强“双师型”教学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一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不断派出现有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积累管理经验和案例,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3.3 重视开展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不但难以接受理解,而且也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就很有必要。通过在实训室进行沙盘模拟或案例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他们可以消化理解知识点,同时也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和决策的权力,在情境中体会管理者的角色,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3.4 寻求国家和社会支持
仅靠学校的培养,无法让学生真正成才,简单的考试与实践检验不出人才的本色,所谓“在实战中磨练,在感悟中成长”,因此,学校需要寻求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为学生毕业后能合格上岗创造一个锻炼的平台。
(1)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
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的人才,企业给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参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感受工作的氛围,了解工作的内容,这样比在学校的模拟和实践更直观。
(2)建立实习基地,开办“创业公司”
有些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企业经常把他们安排到基层岗位上实习,从事着车间工人的工作,这样在学校中学习的管理理论很难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让学生对专业前景大失所望,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造成专业人才流失。
现如今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但创业毕竟存在风险,还是有些人望而却步。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和就业相关部门能否寻求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为学生搭建一个实习的平台——建立实习基地。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申报创业项目,经有关部门评估通过后,由国家或社会企业出资创办公司,由学生执行管理。为了规避投资风险,由学校和出资企业进行监管。这样既能缓解就业压力,又整合社会资源再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知识,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遇到问题也有老师给予帮助与教导,实现“共赢”。
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不变的。我们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着手改革,提出更多适合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突出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从而增加就业率。
总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雅梅.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8-29.
[2]王洪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人教育;2010,(09):63-64.
[3]赵绚丽,刘伟年.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探讨[J].职大学报,2008,(01):132-133.
[4]周瑞珍,罗宝华.浅谈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J].科技信息,2008,(5):247-248.
[5]廖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J].当代教育论坛,2005,(03):94-96.
(责任编辑: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