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2015-04-01田利斌
田利斌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营口 11500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依法治国的策略也深深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高校管理工作开发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管理的体制在不断进行深化,民众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进行变化。高校中的学生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这就要求高校中的管理者要对高校教育发展工作进行不断创新,从而提高高校的相应管理水平。
1 高校教育管理的内涵
教育管理在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功能、目标、操作、措施。对于高校管理来说,功能指的是特定的教育功能,即是对人才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首先对社会上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进行详细探究,然后依据相应的培养方案对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教育目标,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目标就是培育出合格的现代化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培养,还要对学生德育方面进行良好的培养,即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管理;操作和措施是指高校在进行管理时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目标和计划进行科学实现,实现素质教育管理的实施,并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出学生的潜力。
2 高校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面临的诸多难题,主要包括:
2.1 教育管理模式较单一、激励机制落后
以往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对专业技能的传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以专业技能实践课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却忽略了对专业基础课知识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知识全面把握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健全、不科学,造成人才的浪费。因此,亟待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提高教育管理质量。
2.2 在管理计划中未能体现出教师自身特点
现今的高校在制定相应管理计划时很少考虑到教师自身特点,只是对教师制定了很抽象的计划,使得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执行阶段缺乏针对性,也使得那些具有特点的教师不能真正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使得教育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经常与学校的计划发生冲突,由于受到学校计划的限制,使得教师不得不更改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的衔接效果。
2.3 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缺乏对价值观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对于大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是精神上提升和陶冶的过程。现今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仍然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对于培养健全人格和富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这个问题未能提高重视,在互联网时代,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思想受到多元冲击,教师健康人格的示范、校园文化正能量的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都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大学生的必要途径。特别是一些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适应性差,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压力大等,会诱发一系列不良思想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的隐患。
3 如何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不难发现,在我国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必须对我国教育管理制度作出相应的创新,才能提高我国的高校管理水平。
3.1 更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进行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更新理念是先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课程的设置、教学规划以及教师队伍建设都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和教师的需要,激发师生的教与学热情和潜能,形成合力,为其提供人性化服务,促使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新时期教育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与保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3.2 对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全面规划
在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制定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到教育管理工作实施的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情况等等,这就要求制定的目标不仅要有相应的针对性,而且还要与时代特征相符合,并且对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到全面分析,才能达到高校管理工作和学生发展同步进行的伟大目标,使得高校管理工作逐渐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3.3 推进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教育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与质量,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定位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生存、优质人才的培养的高度上,改变随意任用教务人员的机制,提高准入门槛,通过基层推荐和公开招聘等办法吸纳优秀人才,做到知人善任,真正发挥教育管理的功能,选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教育管理经验丰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做事认真的人员,调入教育管理岗位。教育管理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能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评估。高校领导要建立良性机制,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考核,奖勤罚劣,形成用人机制的良性循环。
3.4 创新教育管理工作形式
管理工作形式的创新不能滞后于高校管理与改革的需要,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重要标志,要构建教育信息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形势,面对学生规模的增长和专业数量的增加,要引进教育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做好信息数据的存储、分类、查询和传送等管理工作,及时进行在线的互动交流,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便于科学规范管理,使管理手段更加灵活,辅助教育管理整体质量的提高。
3.5 构建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事务性工作多,战线长,见效慢,不便于评估鉴定。为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用人、留人和育人的工作氛围,要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在薪酬待遇上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在职业发展上要完善职称评聘、轮岗和提干制度,要与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挂钩,通过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使认真、敬业的管理人员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并将管理目标内化于心,转化为努力方向,规避不规范的行为,深入探索教育管理规律,提高管理效益。
3.6 在高校内部建立学习型团体
尽管高校的主要工作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在高校的运行期间大多却只是注重对个体的学习,而对高校自身的学习却不够重视。在实际中,对高校的学习能力进行强化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用的,组织性学习反应的是内部成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包括教师和一些管理人员等等。而且这对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内部应该多建立一些学习类型的团体,对于提升高校教育工作的管理氛围具有很大的作用。
3.7 提高对高校教育文化核心的建设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都有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也是作为一种高校管理的一种象征。对于高校来说,这应该是一种能凝聚高校力量的文化内核。高校不只是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作为一种组织,其也具有本身特定的文化内涵。往往对一所高校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对高校文化内涵积累的程度,也能提高外界对高校的认可程度。于此同时,高校文化和一般的企业文化还不相同,高校文是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所以高校文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能进行可持续性的发展。所以,在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时,必须考虑到高校在对教育文化的培养方面,以文化内涵指导高校管理工作。
高校办学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对办学质量的评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既是我国进行依法治国的必要体现,也是我国高校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的最佳选择。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高超的管理手段,还要充分考虑到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高校管理工作做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使得我国高校管理工作能够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
[1]崔炳利,王向菊.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和谐文化建设[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5-7.
[2]张勇,袁源.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变革和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0,(03):148-150.
[3]潘键.浅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11):111-111.
[4]王蓉蓉.浅析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7):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