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2015-04-01白静静苑帆帆代玉洋
白静静,苑帆帆,代玉洋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河北省一直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战略目标,紧密围绕“四大攻坚战”和“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提高企业在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引导生产要素向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集聚,促进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势在必行。
一、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地域分布较为集中
2006-2013年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2013年,河北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共完成增加值1 384.9亿元(如图1所示),同比增长14.2%,占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8%,创2004年以来历史新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四个地市,这四个地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的63.05%。①数据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年度报告(2014年)》。
(二)高新科技开发区发展迅速
近几年,河北省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截至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1 33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 210.28亿元;总收入5 5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 78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 13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54亿元,利税251亿元,净利润216亿元。全省新建省级高新区6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15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0家,如图2所示。
二、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政策有待完善,管理方式尚不到位
河北省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例如在关税方面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对部分企业进行补贴等,短期效果不错,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科技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在出口创汇及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方面,近几年逐年下降。因此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并不合理,政策环境也不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态势迅速变化以及决策环境日渐复杂,战略决策的风险不断加大。因此,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发挥自身优势的挑战,政府管理部门应担负起统筹规划指导、引领产业发展的责任,对各行业创新型企业的分类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并且,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由各地市的科技部门来管理,这就使得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过多的强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产业本身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图2 2013年河北各高新区发展情况(亿元)
(二)品牌意识淡薄,产业链不完善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品牌资产,企业才会在众多竞争者中立于不败之地。截至2013年底,尽管河北省各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实施了品牌强企战略,企业积极争创全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也只有3家企业获准省著名商标,2家企业正在申报中;6家企业的产品获批省名牌产品,园区企业的品牌意识依旧有待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是产业链并不完善,规模效应也不明显。其根本原因是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够强,产业链链条较短,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产业集群不明显。因此,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对于提升河北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竞争力有重大作用。
(三)产学研合作不紧密,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目前,河北省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合作的层次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和国内其他知名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相比,尚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产业园区与河北省各个大学以及各个科研机构间缺乏稳定、充分、全面的交流与合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起步时间短,截至2013年,河北省共牵头成立了15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量较少,有待提高。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规模小,层次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数量和投入资金较多,而在其他方面相对较少,产学研合作对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不大。
(四)产业创新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河北省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中,过多地关注技术创新而忽视了管理创新。虽然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要方面,但是一个产业的良好发展,绝缺少不了管理创新。企业的创新管理能力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可持续性,在创新文化的建设上,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特别是河北省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模较小,组织结构松散,尚未形成有效的鼓励创业、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国内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与教训可以看出,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保障高新技术产业规范、有序的发展。政府在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给予的支持,特别是建立有效的财政扶持政策,以及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于培养高科技素质人才的重视,和对产业进行科学规划,都有利于创造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为该产业更好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支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发展。
近几年来,河北省出台的相关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和其他省份相比具有巨大优势。从图4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市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科技拨款的金额较多,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较大,特别是唐山开平高新技术产业区、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区,三者财政拨款所占比例都较高,可见唐山、保定和沧州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因此,河北省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维护好现有的良好政策环境。
图4 2013年各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二)引导高新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消化吸收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战略,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制度。建立高层次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夯实创新基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增强行业带动能力;建立完善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增强企业可持续自我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对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以上和市场潜力巨大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
(三)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增加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运行主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加快科技创新与改革,河北省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高新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机构,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工作,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积极筹备成立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平台,在技术开发、科技政策、投资融资、市场开拓、企业诊断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
近年来,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稳步增长。从图5可以看出,2013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7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69家,是2010年的2倍多,较上年增长了29.58%。
图5 2010-201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四)完善高新技术园区功能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对高新技术园区的规划,实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加快高新技术园区发展,同时促进高新技术园区辐射、渗透功能的发挥。其次,尽快改善高新技术园区的投资环境,无论从招商引资方面还是建立健全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方面,都要创造更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最后,需要开展一系列高新区与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对接活动,推动高科技成果在高新区的转化,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外围的渗透,不断降低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的成本。
近几年,河北省重点围绕沿渤海、环首都两大增长极,积极谋划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批准设立了唐山开平高新区、沧州中捷高新区等6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这都为河北省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功能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陈大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研究——兼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4.
[2]韩立华.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董建中.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思考[J].观察思考,2009(2):80-84.
[4]齐艺宝,张少杰.东北三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4(8):7-9.
[5]孙登高,刘春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建议[J].经济纵横,2009(11):154-168.
[6]于秀芝.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
[7]余佳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7):24-25.
[8]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9]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10]刘晓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学,2006.
[11]林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研究——基于广东省的数据[D].暨南大学,2009.
[12]李丽.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
[13]王惠东.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