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王丽平教授针刺治疗月经病经验

2015-03-31张伟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针刺疗法

张伟

摘要:王丽平名老中医祖籍北京,毕业于北京市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 1973年参加工作,于护国寺中医院独立行医,经30余年的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北京针灸学会副秘书长,腹针协会理事。在3年的侍诊和学习中,我们看到了王老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王老有感于特定穴颇多特效的临床经验,对特定穴也是极为重视。王丽平老师以弘扬针灸学术为其毕生追求,一生孜孜不倦。王老擅用针刺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对治疗妇科疾病亦有其独到之处,强调治病先治神,重视脾肾调理,治疗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以腹针疗法为主,多种针法兼用。

关键词:王丽平名中医;针刺疗法;月经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西医可参考"生殖内分泌疾病"进行治疗。月经病中医常见病因有寒湿侵袭、湿热侵淫、七情内伤、房劳多产、饮食劳倦等。病机是冲任失调。西医认为多与精神紧张、营养不良、代谢紊乱、酗酒及其他药物等引起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功能失调所致月经失常。治疗通过针刺的方法,调整冲任,燮理阴阳。王师治疗痛经、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不定期等月经病有其独到之处,强调治病先治神,重视脾胃调理,治疗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以腹针疗法为主,多种针法兼用,现总结经验于下。

1痛经

1.1湿热蕴结,冲任失调型 李某女33岁主因间断经行腹痛10月余就诊。患者既往痛经病史,产后1年余出现痛经,经期疼痛(第1d为著),伴恶心,目前用中药治疗,疼痛程度较前减轻,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外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刻下症:月经第1d,出现小腹疼痛,连及腰骶,有胀坠感,喜暖喜按,其疼痛性质以胀痛为主,大便可,有气滞感,量多有块,色暗红,舌暗红苔白,脉弦滑。末次月经2012年09月10日,经前无乳房胀痛。辩证:湿热蕴结,冲任失调。立法:清热利湿,调理冲任。选穴:百会、引气归元、腹四关、气穴、三阴交。

1.2气滞血瘀,冲任失调型 王某女37岁一诊:主因间断经行腹痛3年余就诊。患者3年前月经期间因情绪波动出现胁肋胀痛,拒按,伴有乳房胀痛,经量减少,有块,经色暗,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滑。为求针灸治疗来诊。刻下症:月经第五天,出现小腹疼痛,以胀痛为主,伴有乳房胀痛,拒按连及腰骶,有胀坠感,喜暖,其疼痛性质以胀痛为主,大便可,有气滞感,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滑。末次月经2013年10月22日。辩证:气滞血瘀,冲任失调。立法:行气活血,调理冲任。选穴:百会、神庭、合谷、腹四关、天地针、血海、太冲。

2 月经先后不定期

马某某女 41岁主诉:月经先后不定期4年余。现病史:4年前因生气后初现月经先后不定期,自服中药未见好转,外院就医诊为双侧附件囊肿,予中药及达芙通治疗,病情时有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刻下症:面部色斑,月经先后不定期,胃胀气伴打嗝,无恶心呕吐,二便调。舌暗,苔黄,脉沉细。胎产史:产1孕4,经量多,色黑有块。辩证: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立法:补肝肾,调冲任。治疗:针灸综合治疗。体针:百会、神庭、头维、印堂、风池、承浆、外关、列缺、三阴交、悬钟、公孙。腹针:引气归元、商曲、梁门、天枢。二诊:百会、神庭、风池、外关、引气归元、商曲、梁门、天枢、太冲、照海。后依前方针灸,共10诊而愈。

3 经间期出血

苏某女 42岁主因经间期阴道出血2d就诊。患者2d前劳累后出现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质稀。平素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腹胀便溏。刻下症:阴道少量出血,量少,色红,质稀,舌淡,苔薄,脉细滑。纳差,小便调,大便稀。辩证:脾气虚弱,冲任不固。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针灸综合治疗。选穴:公孙、列缺。二诊患者诉血止,仍感疲倦,气短。大便溏好转。舌淡苔白,脉细滑。辨证立法同前。治疗加用腹四关、引气归元。三诊患者已过1个月来诊,诉再次出现阴道出血,经四诊合参,辨证立法同前。四诊患者诉血止,疲倦感明显好转,气短明显减轻。辨证立法同前。后3个月随访,患者未在出现经间期出血。

4讨论

4.1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密切联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说明月经的正常生理是天癸至,冲任二脉充盛通畅,月经方能按时而来,可见月经的产生,多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其病机为"不通则痛"或 "不荣则痛"。西医认为此病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临床中应加以鉴别,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等为继发性痛经。案例一中为继发性痛经,案例二为原发性痛经,而在选经辨治的过程中,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均有安神的百会穴,调补先后天的腹四关、天地针,不同选穴有气穴、三阴交,血海、太冲。案例一中患者素体湿热较重,冲任失调,开阖不利,血海蓄溢不畅,考虑用气穴、三阴交调补脾经为主,达到清热利湿调理冲任的目的。案例二中患者病情因情绪波动而起,肝气逆乱,气乱血乱,冲任不调所致痛经,故选用血海、太冲以养肝血、调肝气为要。因此,同中有异。治疗中应抓住以通冲任二脉为主的要点,不管是温通,还是微通,甚至是强通,以通为顺。

4.2此患者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0余天,冲任二脉损伤,导致阴脉血海蓄溢失常,故可诊断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本例病因,多小产(孕4产1),致肾气不足,病发4年之久(久病),故久病亦伤肾,损伤肾气,肾气不充,开阖不利,冲任失畅,血海蓄溢失常。久病伤人的精气,肾精为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平素性易怒,肝气逆乱,冲任二脉失司,遂致经行先后无定期。王师用体针百会、神庭重在安神定志,调整情绪,风池、外关重在化气通络,太冲、照海重在调补肝肾,化气利水。腹针商曲、梁门、天枢整体调畅气机,引气归元后天调养先天。神得宁,肝肾足,气血调,冲任通,经期正。"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往往是闭经的开始,临床应该予以重视,特别是年轻的女子,根据病情可调整脏腑、经络、气血,早治疗才是关键。

4.3经间期出血又称之"纲组期出血",有正常与不正常之分,根据临床症候的不同加以甄别,对其进行辨证施治。案例中患者于平素体倦懒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经量少,色淡质稀;脾气不足,不能统摄血液,因而出血;脾气虚弱,中阳不振,故神疲气短;运化失司,则腹胀便溏。舌淡,苔薄,为脾气虚之征,脉细滑提示气血不足,冲任失调。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任为阴脉之海,冲为血海,虽为阴血,而与八脉交会连及十二经的确是手足太阴经脉,连及脏腑是肺与脾。因此,在选择治疗时,应从调理气血的角度去分析。故首诊选择了公孙、列缺,二穴同属太阴,有行气调气的功能,又均为络穴,又有通经活络的功效。患者二诊诉疲倦,气短,加用腹针,腹四关穴通调气血,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引气归元穴调理中焦,培肾固本;故腹四关与引气归元合用有调脾胃、补肝肾的功能。体针从特定穴来调整经络脏腑,腹针从脏腑来调整冲任,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要抓住疾病的病因病机,体针与腹针联合应用各自发挥优势,明确疗效。西医可参考"排卵期出血"进行治疗。

5结论

以上案例说明王师在治疗月经病时强调治病先治神,多应用百会、神庭、本神等安神穴方。《灵枢·本神》有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五法俱立,各有所先。"可见治神之重要性。重视脾肾调理,多应用脾、肾经穴,如血海、三阴交、照海、气穴等调补脾肾。月经病在脏多责之脾、肾,治疗以调补脾肾为要。《景岳全书·妇人规》有云:"故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补肾在于益先天之阴,填精养血,精血俱旺,调脾在于益气血之源,健运升阳,气血充盛。治疗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明确西医诊断是为掌握疾病的预后,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发挥中医优势。以腹针疗法为主,多种针法兼用。月经病病位在女子胞,冲任起于胞中,在经多责之冲任,针刺治疗应从调理冲任二脉入手,调理冲任当辨在气在血,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辅;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辅。腹针穴位以任脉、肾经、脾胃经穴为主,通过调整腹部穴位可以直接调整任脉经穴,故王师治疗月经病多以腹针为主。而特定穴等在治疗月经病中也可以有很好疗效,因此,王师治疗月经病以有效为前提,多选用腹针穴,而不拘泥于腹针穴,是王师又一大特点。总之,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往往寒热虚实错杂,王师在治疗中,从临床实际出发,紧紧抓住病因病机,充分发挥腹针从脏腑来调整冲任,体针从特定穴来调整经络脏腑的特点,做到用针之要在于安神,调经之要在于冲任,调脏之要在于脾肾。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4~124.

[2]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1~104.

[3]周炜.王丽平教授镇静安神穴方的应用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7,06:031.

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针刺疗法
头部穴位透刺疗法配合自拟培元开窍汤加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一针疗法”之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