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腹泻不同证型的选穴配穴分析

2015-03-31赵敏等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腹泻讨论证型

赵敏等

摘要:目的 通过查阅针灸治疗腹泻文献,探索其不同证型用穴的规律。方法 以针灸、针刺、电针、灸法、穴位贴敷、腹泻、泄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到近8年来针灸治疗腹泻临床文献。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2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腹泻临床常见分型有肝郁气滞型,选穴以期门,行间,阳陵泉为常见;脾肾阳虚型,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肾俞最为多见,胃肠湿热型以曲池,内庭,上巨虚最为多见,脾胃虚弱型以中脘最为多见,肝郁脾虚型以太冲、合谷为最常见。结论 针灸治疗腹泻不同证型,天枢、足三里是出现频次最高的穴位,不同证型随症选穴。其中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胃肠湿热型临床比较多见。肝郁气滞型多选期门、行间;脾肾阳虚型多选中脘、胃肠湿热多选曲池、内庭。

关键词:腹泻;证型;选穴配穴;讨论

腹泻,中医又称泄泻,临床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多由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脾肾虚弱等致使脾胃运化功能紊乱,传导失司引起的常见病。腹泻病位在肠,此外尚于肝、肾关系密切。由于"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所以泄泻的病机主要在于脾胃的功能障碍,脾虚湿盛是其关键。近年来,针灸治疗腹泻,疗效明显,并以其安全、操作简便,有很好,无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优势而被广大患者接受。张海霞[1]赵红波[2]等通过临床实验,将针灸治疗与蒙脱石散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马来酸曲美布丁片等对照,显示针灸治疗腹泻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本篇文章总结2005年8月~2013年5月针灸治疗腹泻的相关文献,主要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等,检索词为病名+针刺、针灸、电针、灸、穴位贴敷等,得到相关文献共计120篇。剔除重复发表;不是临床试验;动物实验;非针灸治疗实验;文献是药物性腹泻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研究内容和本研究关系不密切实验。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对其临床常见证型选穴配穴规律分析如下。

1肝气郁滞型

肝气郁滞型腹泻主症为腹痛,肠鸣,泄泻,每遇情志不畅而发,泻后痛减,舌红苔薄白,脉弦。针灸治疗以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大肠俞为主穴,配穴:期门、行间、阳陵泉。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起到健脾化湿、调整脾胃的作用,它又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同时可以补肝益肾、健脾化湿而止泻;大肠为"传导之官",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主"泄泻,水利不止",与大肠俞一起"俞募配穴"共治大肠腑病,调节大肠气机,恢复其正常传导功能;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泻","五脏六腑之气皆秉于胃",可以调节中焦,升清降浊。肝募期门以疏肝行气,"实则泻其子",取足厥阴肝经子穴行间和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表里经穴相配,共同疏肝解郁,行气止泻[3]。

2脾肾阳虚型

脾肾阳虚型主症为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形寒肢冷,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选穴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大肠俞;配穴: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肾俞。气海、关元二穴运用灸法,温煦命门之火,共同扶正健脾,益气温肾,固脱止泻;脾俞、肾俞温补脾肾之阳;中脘为腑会,又为胃之募穴,能和胃气、理中焦、调升降,腑气得通,清浊得分,则泄泻可止[4,5]。

3胃肠湿热型

胃肠湿热型主症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伴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选穴 主穴: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大肠俞;配穴:曲池、内庭、上巨虚。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内庭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合主逆气而泻",二穴可清利胃肠湿热,上巨虚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下合穴,"合治六腑",三穴一同清热利湿,祛邪止泻。

4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腹泻主症为大便稀溏,完谷不化,食欲不振,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针刺主穴:足三里(双)、天枢(双)。配穴:中脘。中脘为腑会,又为胃之募穴,能和胃气、理中焦、调升降,腑气得通,清浊得分,则泄泻可止[5]。

5肝郁脾虚型

肝郁脾虚型腹泻主症为腹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发生或加剧,泻后痛缓,脉弦;次症胸胁胀闷,嗳气,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针灸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配穴:期门、太冲。期门、太冲两穴合用泻肝胆,降气逆。

6讨论

通过查阅文献对腹泻不同证型的治疗,主穴以天枢、足三里两穴应用频次最高;天枢为胃经之穴,又为大肠募穴,具有敛肠止痛之功;足三里乃胃经下合穴,为治疗腹痛要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之功,因此这两穴可作为针灸治疗腹泻的基础穴,并可随症选穴。配穴:肝郁脾虚型配期门、行间、阳陵泉。肝募期门以疏肝行气,"实则泻其子",取足厥阴肝经子穴行间和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表里经穴相配,共同疏肝解郁,行气止泻。脾肾阳虚型配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肾俞。气海、关元温煦命门之火,共同扶正健脾,益气温肾,固脱止泻;脾俞、肾俞温补脾肾之阳;中脘为腑会,又为胃之募穴,能和胃气、理中焦、调升降,腑气得通,清浊得分,则泄泻可止。胃肠湿热型配曲池、内庭、上巨虚。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内庭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合主逆气而泻",二穴可清利胃肠湿热,上巨虚为手阳明大肠经的下合穴,"合治六腑",三穴一同清热利湿,祛邪止泻。脾胃虚弱型配中脘。肝郁脾虚型配期门、太冲。期门、太冲两穴合用泻肝胆,降气逆[7-22]。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腹泻具有显著临床疗效。针灸可以调节肠道蠕动,改善腹泻症状;并调整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针灸治疗腹泻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优势高于常规药物治疗,而且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远期疗效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与药物治疗相比,针刺治疗该病没有或几乎没有毒副作用,更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色。然而针灸在治疗腹泻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在本病的疗效评估上没有统一的疗效标准;②本病没有一个标准的证型分型;③本病对受试者的纳入只是以症状为标准,没有统一的纳入标准。本病证型较多,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向规范化发展,统一证型分型及症状标准。治疗上采用多样化的治疗方式,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疗法,如饮食、情志调节等综合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是可供研究者参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海霞.芪附乌梅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腹泻10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1311-1312.

[2]赵红波,范娴娴,吴晓晶,等.健脾厚肠法联合针灸治疗脾胃湿阻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45(4);124-127.

[3]李舫,崔秀梅·针灸治疗慢性腹泻5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685.

[4]常国良.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2-13.

[5]高春燕.温针灸加拔罐治疗慢性腹泻90例[J].河南中医,2011,31(10):1175-1176.

[6]熊秀蓉,林瑜.针药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2):38-39.

[7]王烨林,孙建华.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概要[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415-416.

[8]杨淑贤,王秀芹,蔡永.温针灸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5-16.

[9]洪嘉婧,朱重玄,洪杰,等.艾段灸法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18-619.

[10]粟漩,曹雪梅.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1(1):42.

[11]金国栋.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15-416.

[12]储浩然,王志红,杨 骏,等.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2):111-113.

[13]石学慧,罗杰坤,谭涛.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5):72-74.

[14]陈跃华,陈兴奎,尹小君,等.电针与益生菌合用黛力新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594-598.

[15]王周武,叶圣敏,张栋.正脊疗法配合火针治疗慢性腹泻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23.

[16]田京立,王鹏琴眼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13-214.

[17]刘挺州,黄泳,陈俊琦,等.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9,22(7):39-40.

[18]王全权,黄慧敏,陈海林,等.穴位注射结合神阙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13-14.

[19]裴丽霞,孙建华,夏晨,等.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27-29.

[20]杨振勇,张为辉.奇经疗法治疗慢性腹泻96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5(1):42-43.

[21]吕明,刘晓艳.推拿三步九法结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腹泻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25(2):215.

[22]黄璐,马浩,黄泳.慢性腹泻的针灸治疗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6):46.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腹泻讨论证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