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格物致简雅
2015-03-31吴秋发
吴秋发
新时代的年轻人,黄有彬一面是现代生活的匆忙,一面在自己独立的人文空间细心品悟。他崇尚古人的慢生活。因而 “赏花闻鸟鸣,莲池逗金蟾”,是他创作的机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于艺,志于道。在青年陶艺家黄有彬看来,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留世,不仅仅体现艺术家精湛技艺的本质,更是艺术家自身对于生命经验的认知以及生命情怀的体现。
黄有彬有着同龄人少有的安静和内敛,不足而立之年的他生性沉稳大方,对于陶艺、绘画有着极高的领悟和鉴赏能力。在现实中拥有双重身份的他,一方面沉醉在陶艺的世界,时常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双手,在陶土里运用组合,尝试与这个世界更深的对接;另一方面,他沉浸在书画的海洋中,数十年来孜孜以求,借传统美学涵养性情丰富生命经验。
艺术不是高高在上,常人遥不可及的巅峰,它必须深深地扎根土地,跟生活紧密契合。经久流传的艺术作品,大多是充满人情的纪念,或是人在山水之中获得的生命领悟。比如王羲之的《奉桔帖》,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又比如每个时代的瓷器和陶艺作品,都在展现当时的世界观和美学要求。艺术作品因为有了人情的温度,因为有了“澄怀格物”的情怀,生命的延展性才有可能扩大。
孩童时的黄有彬明察秋毫,耐心细致,最喜欢观察大自然。对于自然的山水、花草、虫鸟他很是上心,家乡适宜的气候,丰富的物种为他深入接触自然提供了优厚的条件。闲暇之余,他最喜欢拿起画笔,将眼中所见的情景一一记录。长时间接触自然以及书画的浸润,使他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熏陶,独有的思想和世界观也因此慢慢形成。
有着较好的绘画基础,黄有彬大学选择了陶瓷艺术设计,读研究生时主攻绘画与陶瓷专业继续深造。本科毕业之初他先做瓷雕与生活陶艺器皿,现今成为名副其实的绘画、陶艺自由艺术家。常人看来,陶艺、绘画是不同的两个领域,在创作中很难达到统一。而在他看来,艺术情感表达的方式千万种,任何表达方式又有自身的局限,还是要依据创作者本身的条件具体对待,平衡好,两个不同的领域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反而为创作注入新的元素。
毕业那年,他先尝试做场景式的作品,一套是“鸿门宴”,另一套是“曲水流觞”。作品人物逾数十人,场景宏大。每个人物俱为盘泥条或卷泥片成型。数月的锻炼,练就了一手得心应手的卷泥片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于是更加坚定地踏上了陶艺之路。
后来,他创作了一尊陶瓷观音雕塑,以高白泥为胎骨,通体施青釉,衣衫薄如纸片,玲珑剔透,眉目安详,只是没有手臂。有天一位女士邂逅这尊雕像,感叹这是“东方的维纳斯”。艺术家方力钧也是因为无臂观音与黄有彬结识,后来成为他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未来展的推荐老师。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技与道的物化,艺术作品以最诚实的态度,表达艺术家本身的修养与品格,以及创造灵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坦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若是作品与生活脱节,那必定是无法感染人心。
如今的黄有彬依托自小习书,研习古典中医,观察中草药、亲近佛法等生命经验。潜心创作出了闻法、落花、莲池、金蟾、渡等瓷板画系列题材。作品以其简约、清雅的气息,被收藏家和消费者喜爱。黄有彬深爱大自然,以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入画,画的是花鸟,写的是胸中透气,更深一层的是对众生的关怀。生活的经历,内心的感悟,是他创作的源头。
黄有彬一面融入现代生活的匆忙,一面在自己独立的人文空间细心品悟生活。他崇尚古人的慢生活和简约的审美观,因而在作品中体现出对于前人志趣的敬仰。“赏花闻鸟鸣,莲池逗金蟾”,是他创作的机理。黄有彬的作品取之传统的花鸟题材,同时又注入了自己对当下的生活感悟。他对待创作自由拈笔,同时又从容有度。作品《金蟾》便是黄有彬艺术语言的集中体现,画面玲珑有致,立意又别出心裁。在传统意义上,基于“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金蟾应该是三足的形象。但黄有彬塑造了四足金蟾,空间画面也因此更协调,体现出四足平稳的端庄感。
对于未来的创作理念,黄有彬内心有意将作品的重心偏向人物绘画型的陶艺,将更加注重陶艺与空间的关系,并且不断完善个人符号,确立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