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2015-03-31王承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积极心理学

王承清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启示

一、引言

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已经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途径,也不只局限于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层面上,而是同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需要紧密联系。然而,综观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研究现状,其总体成效并不明显。学校心理咨询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往往很难找到学校教育的定位标准,且以关注个别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为主,重障碍性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问题层面及个人的心理问题,其违背了心理咨询的主旨和咨询目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学校心理咨询中,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适应和发展问题,遵循心理咨询中的发展模式和教育模式,能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为学校心理咨询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全新的理论指导,也符合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必将更好地发挥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咨询理念

(一)积极心理学的本质

何为积极心理学?正如谢尔顿和劳拉金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之父塞里格曼认为,心理科学原本应有三项历史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类生活更加充实,富有意义;鉴别并培养有天赋的人。

(二)积极心理学的咨询理念

1.积极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的尊重和赞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理智理解。在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模式下,人们总是过分关注人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物质世界极为丰富的今天,人类自身却并未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实践证明,仅是对问题的事后弥补,并不能对现状有很大的改观。于是积极心理学紧抓“积极”字眼,倡导用积极的眼光和理念去面对人类自身及社会。

2.幸福的理念

幸福指数是近年来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积极心理学对积极情绪的研究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注重从积极层面研究与探讨心理问题,把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3.预防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既关注心理问题的负性层面,更关注对个体潜能的挖掘,通过个体自身的力量来预防和治疗有关问题。在对个体干预途径的选择上,积极心理治疗选择通过增强人的积极力量或积极品质来干预个体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积极心理治疗致力于发掘个体内在固有的积极力量,提倡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激发个体自身的内在积极潜力和优秀品质来使个体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它的核心是让病人自己通过累积或发展自己已有的积极力量或积极品质来摆脱各种问题。

4.发展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就是那种正向的、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积极心理学还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作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有学者认为:“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类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

学校心理咨询走发展性的咨询模式,正是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理念在学校咨询服务中的实践,因为作为青少年学生来说,面对更多的是来自成长过程中的发展问题。积极的解释与向上的肯定和鼓励,可以为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咨询注入新的血液,彰显新的活力。

5.和谐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性中的积极方面,使心理科学更加积极地理解人性,并实施更有效、积极的干预,以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此,我们应该明确学校心理咨询的最终任务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积极心理学正是把握住了和谐的主旋律,倡导在客观现实面前保持积极心态、积极态度、积极情感、积极情绪、积极认知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用积极的角度和看法去解读学生的心理和谐。因此,学校心理咨询要走一条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形成立体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具有的情感和资源优势,充分体现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

二、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一)学校心理咨询应该倡导积极心理咨询

积极心理咨询建立在积极心理因素和佩塞施基安(Peseschkin)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思想的共同基础上,将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与认知心理学、创新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即:在传统心理咨询注重障碍的矫治与预防的基础上,注重正常人的发展心理咨询与创新心理咨询;在传统心理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注重正常人的认知发展与和谐创新心理教育。积极心理咨询将视点集中在增进和发展个体自身的各种积极力量上,倡导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心理或行为做出积极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强调通过激发个体自身的内在积极潜力和优秀心理品质使个体成为健康的、发展的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要用积极思维来解释消极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令人不愉快的问题,或者被认为是无法消解的疾病症状,都可以有新的解释。由于学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配合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解决的也必然是多数学生群体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更要从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出发,对问题做出积极的暗示和解释。因此在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影响下的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更要秉承这种积极的心理咨询思想和咨询理念。endprint

(二)学校心理咨询应该倡导发展性咨询和实施积极心理教育

马建青研究认为,发展性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模式的现实、必然和正确的选择。积极地推进、自觉地运用这一模式,必将有助于我国学校心理咨询与世界学校心理咨询的接轨,有助于规范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健康、快速地发展,真正使学校心理咨询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注重发展性咨询方向的同时,还要提倡积极心理教育。所谓“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发展性咨询提供了理论导向,在重个体发展的同时关键是引导其如何更好地得到发展。积极心理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咨询应当首选的途径,它关注的是三个层面的内涵:从主观体验上,关心个体积极的主观体验;从个人成长来说,积极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从群体层面来说,涉及到公众优秀的心理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的宏观指导下,让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渗透到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当中去,将会更科学全面深入地推进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进程。对此,崔景贵研究指出,积极型心理教育要求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行为优化与教育实践变革,形成良性的心理教育生态氛围,构建积极型心理教育的运作机制和管理系统。如此,学校心理咨询方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三)学校心理咨询应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1.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发展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

积极的情绪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积极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受和乐观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成长中的学生个体情绪波动较大,通过恰当的理念认知教育,可以较好地使其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Fredrickson(1998)提出的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拓宽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更要从主观上强化积极情绪体验,在咨询指导过程中体察其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的改善发展情况,用积极情绪的理论指导学生认知发生转变,同时增强学生主体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自我调适进而良性发展成长。

2.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心态,提升学校心理咨询的内涵

研究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忍等。它们都属于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的正性词语范畴,也是人们潜意识中所蕴藏的积极人生态度。积极的心态往往能激发人的潜力的发挥,使个体从积极正性层面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更自觉、主动、创新地解决问题。另外,积极心态也表现为个体量力而行,既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认清自己,又能积极寻求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既能在实践中提高心理素质,同时更能朝向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

(四)学校心理咨询应该营造积极教育体系的环境氛围

1.树立积极心理学的全员理念,构建积极咨询模式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的社会环境中,突破传统心理学的消极模式,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需要从事学校心理咨询的人们正确理解和接纳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找准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咨询的契合点,制定符合学校教育、教师群体、学生主体的咨询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学校情境中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的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学校这种特殊情境下开展心理咨询,将障碍性咨询、调适性咨询、发展性咨询层级递增并且最终以发展性咨询为方向和目标,完全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积极心理学对人性积极品质的关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积极咨询策略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首要的是心理咨询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要加强制度完善,积极选送心理教师至高等院校参与各种形式的咨询培训工作。其次,要明确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层级划分。专兼职人员、生活辅导人员要适当配备,实行按岗设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发挥作用。最后,要创新学校心理咨询的策略。长期以来,对学校心理咨询地位的不恰当认知导致了心理咨询的被动局面,学校坐等问题出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才去广泛宣传,事后补救,且难免流于形式。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应该主动出击,积极预防,而不要消极解释和处理,要注重咨询理念、技巧的整合,注意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策略的选择,整合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咨询事业的更好发展。

注:本文是安徽省宣城市地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宣城市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宁国市课题名录第23号)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阳学校,宣城,2423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积极心理学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