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摸教室里的真相

2015-03-31姜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班级管理小学生

姜宏

〔关键词〕道德教育;小学生;班级管理

一、案例背景

去年新学期开学,我接手了全校最差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接手后才发现,这个年级的差是我从教十几年来从未见过的,我甚至无法想象能差到这种程度。已经上三年级了,却完全没有纪律观念,上课时教室里没有几个人能认真听讲,完全不能安静下来进行思考,学生甚至不知道前一秒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什么,哪怕我重复三遍,也会有人注意不到。当然,他们并不是真的听不到,而是没有一刻能专注地听。他们不懂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楼道内疯跑、推搡、打闹。他们不知道感恩,很多孩子在家里娇纵任性,在学校蛮横无理。总之,我不敢相信这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习惯甚至不如一年级的孩子。课堂上,我的教学也根本推行不下去,教室里简直乱成了一锅粥。他们让我无法思考,无从入手,无法想象。我常常彻夜难眠,为教室里的“乱”烦恼不已。那段日子,我逢人就请教,到网上查阅班级管理方法,在各种书中寻求答案,苦思冥想各种方法,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它——《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我如获至宝,这不正是我苦苦找寻的吗?把书中的理念转化为班级的管理和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实践。如此往复,我努力探求,试图触摸到教室里的真相。

二、原因分析

如此凌乱的班级该如何管理?首先要分析原因。学生为什么完全没有纪律观念?为什么完全不愿静下心来学习、思考?为什么感情如此淡漠,完全不懂得感恩?他们真的不懂得纪律的重要性吗?不是,我相信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一定有无数的老师耐心教育过他们。他们真的做不到静心学习思考吗?不,他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身心都已经发育到可以胜任目前学习任务的程度。他们真的不懂得爱和感恩吗?不,细心的家长和老师一定见过孩子们曾为某个令人感动的画面流泪的场景。为什么这样正常的一群孩子却表现出令人沮丧的行为?

我研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中关于学生道德成长六阶段的理论。道德成长六阶段被雷夫阐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细思我所教学生的道德水准,恐怕连最初级的第一阶段都达不到。因为教师的惩罚和奖赏对他们而言完全没有作用,他们能想出各种办法来应对。所以,我觉得造成教室如此混乱的原因是孩子的道德成长没跟上,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而良好品格的发展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孩子的身心都得到最快速的成长。

三、案例与分析

1.不认真听课,我会让你们很惨

开学头两周,当我发现所教的两个班级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我开始请教身边有经验的教师。他们教给我很多方法:要在开学初给学生们来个下马威,让他们明白这个教室里谁才是“老大”;要在课堂上“杀鸡给猴看”,拎出最捣蛋的学生进行惩罚,让其他人看到不守纪律的下场;对不写作业的学生一要补、二要罚、三要找家长;发现不听课的学生马上请他起来回答问题,让不知所云的他难堪,以儆效尤……

我把这些经验奉为至宝,一一如法炮制,我用很凶的口气对他们说:“记住,不认真听课,我会让你们很惨。”一周后,我发现我输得很惨。课堂上我用鹰一样锐利的眼睛盯着这些捣蛋鬼,一开始是管用了一阵子,大概一两天之后他们开始试探性地反抗,蠢蠢欲动。接着出现的情况是我批评着这个学生,另外几个学生什么事都没发生般在课堂上继续说笑。为了快速查出谁没写作业,我给班上每个孩子编上学号,收作业时从1号到56号排好,少几号一眼便知。我以为我的办法能让懒蛋惧怕,没想到他们立即想到应付我的办法,没写作业,就在本子上随便撕页题纸交上先顶一阵子。等我批完两个班的作业找到他们时,就算想一补、二罚、三找家长也没那么多时间,能把作业补上就很好了,最后他们拖欠的作业连他们自己都记不清了。我为自己成为和他们斗智斗勇的警察和讨债员感到无比沮丧,只好高举白旗。此时,“威胁”的副作用逐渐显露,除了对捣蛋鬼毫无功效,连学习积极分子也因我的高压政策变得“规矩”了,课堂上不敢抢话和表现了,成绩也随之变成泄了气的球。

2.想得到我的奖励吗?那就好好做

高压政策宣告失败后,我想到了奖励。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我制定了一整套的奖励机制,并且把警察盯小偷的眼光变成了寻找学生点滴进步和闪光点的目光。

我发现课堂反应慢、做题错误百出的婷婷偶然做对一道简单的题目,就鼓励她:“看,只要你认真听讲,用心思考,总会有进步!”慢慢地,我发现她的目光中有了自信。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小成哪天破天荒写了作业,我就称赞他:“从不写作业到写作业,这就是进步!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进步就是巨大的。”在这样的期待中,小成慢慢改变了不写作业的毛病,虽然这期间有过反复和作业不认真的情况。上课一刻钟都坐不住的琪琪、王艳、小军、乐乐等人,我总会在某个他们表现好的瞬间说:“看,某某坐得多端正,听得多认真,老师知道他(她)在努力克服自己不认真听课的缺点,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最好的开始!”慢慢地,课堂纪律也好了许多。

而在教学中,我也慢慢发现了“情智教学”的优势:好的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因此,我努力践行用情感和激励让学生不断进步的理念。课堂终于慢慢静下来,我能正常地推进教学了。

然而,“一朵小花、一块糖果、一句好话”式的激励真能让学生从此彻悟吗?我发现,没有奖励的时候,学生依然会散漫,教师依然要像个管家似地记录学生每项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奖励,以便让学生知道老师时时刻刻在观察你,考查你:想得到我的奖励,那就好好做!

为什么我的奖励对孩子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为什么奖励也无法帮孩子养成自觉的习惯?读了雷夫老师的“道德成长六阶段”,我才发现我所奉行的对孩子的奖励不过处于最初级的第二个阶段。那么,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要让学生做得更好,就要帮助学生做好道德成长,遵循孩子道德成长的规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endprint

3.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我们很快乐

某天午间,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在教室门口围成一团,人群中不时传来放肆的笑声。我走过去一看,几个男孩正在摆弄一只捉来的青蛙:他们用墨水把它全身涂黑,几个捣蛋鬼拿笔尖戳青蛙的肚皮,恐惧的青蛙发出呱呱的叫声,引来一群男孩的讪笑,有人甚至提出拿充气筒从青蛙的嘴里给它充气,看能不能撑破它的肚皮。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不懂得谦让,为什么他们毫无同情心,为什么他们没礼貌,为什么他们不懂得感恩,这些都源于他们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所以无法体会别人的快乐、悲伤、恐惧、忧愁,他们变得粗暴、简单、无礼。从这一刻起,我要让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我召开了班会,讨论“假如你是那只青蛙,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女孩安曼说:“青蛙一定很痛。”小雨说:“青蛙全身被涂满了墨汁,它身上黏糊糊的,肯定难受极了。”我说:“对,痛、难受都是由于对青蛙外在的伤害,那它的内心呢,会有什么感受?”教室里安静极了,那几个伤害青蛙的男生都低下了头。小军说:“它肯定很伤心,很绝望。”乐乐说:“它一定很想妈妈,它帮人类捉田里的害虫,我们不但不保护它,还伤害它,它一定失望极了。”提议给青蛙肚皮充气的孩子南南说:“老师,我错了,我没有想到青蛙也会疼。”接着我出示了网上有关虐待动物的新闻报道,孩子们看了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都感到很心痛,他们的同情心被激发出来了。我说:“世间万物,皆有感受,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的人,才是善良的;能体会别人的感受,才是伟大的。让我们都来做个会换位思考的人,你会发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我们也会变得很快乐。”

从那以后,我常常会要求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他们慢慢习惯了这种思考方式。不知不觉间,孩子们变得有礼貌了,学会谦让了,懂得感激别人了。良好品格的形成无形中促进了智力的发展,班级也更加有秩序了。孩子们的改变让我想起雷夫的话:“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除非你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我想当学生明白这些的时候,他们将受益终身!

4. “理想教育”让我们明白应该怎样做

孩子们在品格的完善中不断前行,他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人。为了让孩子将规则和品格内化为自己的准则,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我还将“理想教育”纳为教学的一部分。我相信理想教育的缺失,必将造成学生的“短视”。可以说,理想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有了这支催化剂,学生才能做到“怀揣理想、激情无限”。理想教育不单单是目标教育,还是志向教育、品格教育、意志教育。我的做法很简单,即时常给学生讲励志故事。

故事是每个孩子都乐于接受的,一则故事完毕,孩子心底必会感慨万千,其间的道理不言自明。学生自己悟出的“道”,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必将深入心间,沁入骨髓,比我们婆婆妈妈的说教要好上千倍。当学生安于现状、裹足不前、神疲力乏、不思进取时,我便用故事激励孩子永不止步、追求卓越。

我给孩子们讲黑人女孩赖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国务卿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努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惟一捷径;给他们讲残疾人运动会上选手们因一位队员的受伤而全部停下来帮助受伤者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比竞争更重要的是友爱;我给他们讲《七颗钻石》的故事,让他们懂得人间的爱才是最大的财富;给他们讲《平分生命》的故事,让他们体会至亲至爱的人可以为我们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听了这些故事,孩子们感触很深。我看到平时懒散的海滨听故事时坐得直直的,一副斗志昂扬的样子;一直考第一名的小铭攥紧了拳头说她一定像赖斯一样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平时吊儿郎当的吕岩也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笑脸,表情坚毅。他们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励志故事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我相信每一个有意义的故事都是滋润孩子灵魂的源泉,是孩子们生命中的绿洲,是指引他们前进的灯塔。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学生听后总是非常感动、大受鼓舞。这些故事对学生的心灵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大有裨益。每天只需一则好故事,我的孩子们就会斗志昂扬,激情无限。

四、感悟

雷夫的“道德成长第六阶段”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让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规律对教师而言是多么重要!读了雷夫老师的“道德成长六阶段”,我才发现我所奉行的对孩子的奖励不过处于最初级的第二个阶段。而雷夫总是用“我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作为自己不断探索的动力。这让我认识到:激情很重要,但只有激情,没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激情开路,我们只会沦为天底下最愚蠢的教师。更可怕的是,我们不但看不到自己的愚蠢,还会为自己的愚蠢而沾沾自喜!《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启示远不止这些,就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且思且行、且行且思。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威海,26440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班级管理小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我是小学生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