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庄矿田单竹坑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类型

2015-03-31王佳冯凡斌高丽丽

地球 2015年7期
关键词:矿田辉绿岩黑云母

王佳 冯凡斌 高丽丽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下庄矿田单竹坑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类型

王佳冯凡斌高丽丽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下庄矿田构造运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大量热液的侵入为后期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单竹坑地区位于贵东岩体东部,下庄矿田的中南部,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是主要的成矿和储矿构造。矿区内岩性简单,围岩蚀变种类多,主要铀矿化类型为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化两种。

下庄矿田单竹坑铀矿化类型

1 概述

下庄矿田是我国主要的硬岩型(花岗岩型)富铀矿床之一,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是华夏古陆西缘和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相交复合部位[1],依次经历了前震旦纪、震旦纪-中三叠世、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活动。贵东岩体呈东西向的展布,并严格的受到东西向的贵东-大东山深大断裂控制[2]。贵东岩体具有多期次侵入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是英安斑岩,主要分布在岩体的北部和南部边缘;第二期是贵东岩体的主体部分为花岗综合杂岩体;第三期为英安斑岩和花岗斑岩等,主要分布在岩体中部的白门楼一带;第四期为分布较广的中基性岩墙。贵东岩体处于南岭构造带中部地质构造运动剧烈的部位,其独特的构造格局为铀元素的转移与成矿作用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下庄矿田受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矿田中的岩浆活动频繁,并具有出露面积较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连续和岩性复杂等特点[3]。区内的断裂构造发育,以NWW向、NEE向和NNE向的三组大的断裂构造为主,并将下庄矿田分割成了棋盘格子状的构造格局[4-5]。矿田中的铀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燕山中晚期[3],频繁的构造活动带来了大量的、多期次的成矿热液,为下庄矿田铀矿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 矿区地质

单竹坑详测区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下庄矿田的中南部,区内较大的断裂构造有:控制矿田的近东西向辉绿岩带,北东东向仙人嶂角砾岩构造带和北北东向的石角围石英硅化断裂带。

矿区内主要出露了燕山早期第一侵入期主体过渡相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少量内部相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以及燕山晚期部分中基性辉绿岩脉等。区内岩石蚀变作用比较发育,常见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等,其中铀矿化主要与硅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关系密切。

3 矿区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按产状主要分为NWW向,NNE向和NEE向三组构造。NWW向构造以近东西向辉绿岩充填为主。NNE向构造主要由各色微晶石英、硅化蚀变花岗岩、碎裂岩及少量萤石等组成。NEE向构造主要由中-细晶石英、硅化蚀变花岗岩、硅质角砾岩、碎裂岩及少量萤石等组成。按构造的产状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矿田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部分,主要为早期填充的NWW向辉绿岩,规模较大;第二组为矿田东翼弧形构造带,主要形成NEE向的硅化断裂带(硅化角砾岩带);第三组为矿田成矿期构造,主要形成NNE向的石英硅化断裂带。

(1)近东西向辉绿岩构造带:下庄矿田从北到南等间距的分布着五组近东西向的辉绿岩,g5-1号辉绿岩为第五组辉绿岩最北边的一条,产状变化较大,总体走向近NWW,倾向NE,倾角约65°-70°,出露宽度约为1-10m不等,地表分布具分枝复合等特点。

(2)NEE向硅化断裂带:主要为硅化角砾岩带,地表规模较大,矿区内出露的是其东端,出露宽度约为1-3m,走向约70°,倾向NW,倾角约70°-80°,主要由中-细晶石英、硅化蚀变花岗岩、硅质角砾岩、碎裂岩及少部分萤石等组成,是矿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3)NNE向硅化带:矿区内出露的是NNE向的石英硅化断裂带南部的尾端,出露宽度约1-2m,走向约30°-40°,倾向NW,倾角约67°-87°,主要由白色微晶石英、碎裂岩、硅化蚀变花岗岩,少量黄铁矿等组成,其它NNE向硅化带规模均较小。NNE向构造是工作区的主要成矿和储矿构造。

4 岩性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岩性比较简单,以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见少量中基性辉绿岩脉,局部见有少量的细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1)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燕山第一期过渡相岩性,分布广泛,岩石一般呈灰白色,局部呈浅肉红色,风化后多呈土黄褐色,少部分呈浅红色。以中粒斑状结构为主,部分为中粒结构、中粒似斑状结构,斑晶多为粗粒长石。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钾长石多呈板状、柱状、短轴状,约占岩石总量的30-45%,风化后呈红褐色。斜长石多呈板状,见聚片双晶,约占岩石总量的25-30%,一般较易风化,风化后呈灰白色。石英多呈它形、半自形的粒状,约占岩石总量的25-30%。黑云母多呈细小的鳞片状集合体,约占岩石总量的5%。岩石普遍见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等蚀变。

(2)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燕山第三期主侵入阶段形成,以细粒斑状结构为主,部分为细粒结构、细粒似斑状结构,斑晶多为中粒长石。其物质成分等与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相同。

(3)辉绿岩:呈脉状充填于近东西向的张性构造带内。新鲜岩石呈暗绿色,风化蚀变后多呈黄褐色等。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显微辉绿结构或显微辉绿斑状结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辉石、石英,其次为磁铁矿、黄铁矿、绿帘石等。斜长石约占岩石总量的50%,多呈柱状,粒径大小不一,约为0.5-2mm,蚀变后多变成绿帘石。角闪石含量约占岩石总量的35%,呈短柱状,分布充填于斜长石格架的间隙中。辉石、石英、黄铁矿等约占岩石总量的15%。岩石普遍具有纤闪石化,辉绿岩风化蚀变后多变为黄褐色,局部为黄绿色,暗红色等。

5 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比较发育,常见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硅化,其次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在花岗岩中,硅化与赤铁矿化、钾长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重合在一起,可形成较好的矿化,在辉绿岩中,硅化与赤铁矿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蚀变重合在一起,也形成了较好的矿化。

6 铀矿化特征

矿区内的异常点均分布在辉绿岩中、硅化带中或硅化带与辉绿岩的相交部位及其附近。铀矿化严格受硅化构造带的控制,按其矿化赋存部位,主要分为硅化带类型矿化和交点类型矿化两种类型。

(1)硅化带类型矿化:铀矿化主要赋存于NEE向31号硅化断裂带和NNE向12号石英硅化断裂带旁侧附近,与两个构造带近似平行的次级小硅化构造带中。

(2)交点类型矿化:为区内最主要的矿化类型,铀矿化产于过硅化带与辉绿岩的相交部位及其附近,铀矿化严格受硅化构造带与辉绿岩的相交部位控制,含矿辉绿岩常具破碎,见赤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硅化等蚀变,铀常与黄铁矿、微晶石英共生。

[1]丁瑞钦,梁天赐.下庄矿田构造岩浆演化与富铀成矿作用初探[J].铀矿地质.2003, 19(1):21~27.

[2].邓平,沈渭洲,凌洪飞,等.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以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为例[J].地球化学.2003,32(6):520~526.

[3]吴烈勤,谭正中,刘汝洲,等.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J].铀矿地质.2003,19 (1):28~33.

[4]邱列,毛孟才,王建雄.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 2008,23(1):11~15.

[5]王正其,李子颖,张国玉,等.下庄中洞地区白垩纪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性质[J].铀矿地质.2007,23(4):218~225.

P624[文献码]B

1000-405X(2015)-7-25-2

猜你喜欢

矿田辉绿岩黑云母
花岗岩中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黑云母的标型特征简述
诸广长江矿田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湖南水口山矿田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第二找矿空间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诸广岩体南缘长江矿田铀矿成矿机理探讨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黑云母温压计在岩浆系统中的适用性研究
新疆博格达地区发现类似稀土四分组效应的辉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