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页岩气勘查开发仍任重而道远

2015-12-24段雯娟

地球 2015年7期
关键词:储量页岩勘查

本刊记者 段雯娟

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可采资源潜力居世界前列,勘查开发点上取得重大突破、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多元投资勘查局面已经形成。但同时,富集规律不清、面上尚未展开、核心技术尚需攻关、监督机制尚待完善仍是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所面对的难题。总体来看,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我国地质、地表条件复杂,勘查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风雨五年,页岩气开发取得良好开端

可以说,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许大纯曾在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从油气探明储量、主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这3个方面解读了2014年我国矿产新增储量及节约综合利用情况。

其中指出,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总量超过1.1万亿立方米,是历史最好年份。全国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能源类气体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总量达11107.15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呈快速增长态势。

尤其是随着对地质规律认识的提高和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查及开采技术不断创新,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新增储量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达1669.43亿立方米,占能源类气体新增储量总量的15%。其中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新增技术可采储量266.88亿立方米,是超千亿立方米大型气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这是我国2011年设定页岩气新矿种“户籍”后,首次提交探明储量。

“我国矿产资源家底得到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效。”许大纯介绍。

6月9 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座谈会,发布《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企业已率先在四川盆地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已探明首个千亿立方米整装页岩气田,勘查开发技术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多元化,开始进入规模化开发初期阶段。

据了解,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点上取得重大突破,但面上尚未展开。中国地调局将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力度,实施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战略选区,为实现“十三五”末年产300亿立方米的目标提供支撑。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已经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宁、威远、昭通、涪陵、延长等地取得重要突破。不仅重庆涪陵焦石坝建成首个规模化开发的页岩气田,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龙马溪组也相继获得高产页岩气流。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32亿立方米/年的产能。其中,中石化重庆涪陵区块开钻页岩气水平井131口,完井112口,分段压裂82口,投产75口,形成了年产25亿立方米的页岩气产能;中石油也推进威远、长宁和昭通页岩气规模建产。开钻井96口,完钻井41口,建成年产能7亿立方米;延长石油推进陆相页岩气示范区产能建设,初步落实三叠系含气面积250平方千米,页岩气地质储量387.5亿立方米,产能2000万立方米/年。

这份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写,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承担完成的《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总结了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理论研究、技术装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可采资源潜力居世界前列,勘查开发点上取得重大突破、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多元投资勘查局面已经形成。但同时,富集规律不清、面上尚未展开、核心技术尚需攻关、监督机制尚待完善仍是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所面对的难题。

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总体来看,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我国地质、地表条件复杂,勘查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富集规律不清。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有三种评价结果:美国EIA 的数据为31.6万亿立方米,国土资源部的数据为25万亿立方米,中国工程院的数据为10~12万亿立方米。结果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地质调查程度太低,对我国不同类型页岩气成藏机理、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可采资源尚未真正落实。

第二,勘查开发点上取得重大突破,面上尚未展开。目前,仅在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等局部地区的志留系龙马溪组获得页岩气产量,寒武系牛蹄塘组页岩气仅在四川威远获得工业气流。南方其他地区广泛分布的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海相、滇黔桂地区上古生界海相、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西北侏罗系陆相等页岩气资源前景好,但尚未开展系统的调查评价。潜力评价预测的87.7万平方千米有利区,仅有17万平方千米开展页岩气勘查工作,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周缘,面上未完全展开。

第三,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核心技术尚需攻关。我国已初步掌握海相页岩气“甜点”识别预测、3500米以浅水平井钻完井和分段压裂等技术;分段压裂桥塞、可移动式钻机、3000型压裂车、含气量解析仪等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但是,微地震监测、产量动态预测、页岩纳微米三维重建等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旋转地质导向、裸眼滑套分段压裂、纳微米结构和成分分析等设备未实现国产化,导致勘查开发经济成本高,制约了页岩气产业发展。

第四,多元投资勘查局面已经形成,监督机制尚待完善。通过页岩气区块招标,14家非油国有企业和2家民营企业进入了页岩气勘查领域。目前,包括石油公司在内的21家企业从事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多元投资主体勘查局面已经形成。但是,页岩气勘查开发监管制度、队伍体系、资料共享平台等尚待完善,需加大监督检查和资料共享力度,促进页岩气勘查开发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对此,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编制页岩气勘查开发“十三五”规划,指导产业发展。结合国土资源部职能,在分析资源潜力、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资源调查、勘查开发、科技攻关和资源管理等方面,规划2016~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产业发展。

第二,加强资源调查力度,促进勘查开发。建议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战略选区,全面查明不同类型页岩气资源分布和富集规律,摸清资源潜力,优选有利目标区,落实可采资源量,为企业勘查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勘查靶区。

第三,加强科技攻关,推广应用示范。我国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不同类型页岩气成藏机理尚不明确,复杂条件下勘查开发技术体系尚未形成,建议设立国家页岩气科技攻关专项,开展不同类型页岩气成藏机理、资源评价方法等研究,建立我国特色的页岩气地质理论体系;开展“甜点”识别与预测、深水平井钻完井及压裂等关键技术攻关,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地质特点的技术装备体系。同时,总结成熟经验,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页岩气勘查开发。

第四,加快产能建设,确保规划目标实现。中央、地方和企业联动,创造良好的页岩气勘查开发环境,推进涪陵、川南、黔北等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建设,促进企业加大勘查开发力度,落实页岩气探明储量,加快产能建设,确保实现2015年65亿立方米、2020年300亿立方米的产量规划目标。

猜你喜欢

储量页岩勘查
《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修订对资源储量报告编写的影响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页岩气开发降温
概率统计法在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本月起实施页岩气储量行业标准
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初步估计为31万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