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页岩气勘查开发“捷报频传”初步展示良好勘查开发前景

2015-12-24段雯娟

地球 2015年7期
关键词:水平井页岩勘查

本刊记者 段雯娟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的要求,全面掌握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开发动态,更好地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6月9日,中国地调局在北京组织召开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座谈会,交流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现状、勘察开发技术,总结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成果,研讨南方页岩气资源调查工作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座谈会并作题为《能源资源地质调查总体部署》的主题报告。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财务司、规划司、开发司、储量司、部油气储量评审中心、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化总局、中国中化、中国华电、中国煤地、中国神华、中联煤、中石油、中石化、延长油矿、中国地调局相关直属单位等30余家单位的9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2020年页岩气年产将达300亿立方米

在报告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介绍了中国地调局能源地质调查部署思路、主要目标、工作定位以及工作部署等情况。他表示,中国地调局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加强能源矿产勘查开发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将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作为地调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的重中之重,在今后6年当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充分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实现我国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重大突破。

会议发布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页岩气开发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中央、地方和企业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局部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开采,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

国土资源部2009年10月在重庆市綦江县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这标志着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中国正式开始这一新型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截至2014年底,累计投资300亿元。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4个,面积17万平方千米,在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等地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页岩气三级地质储量近5000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建成产能32亿立方米/年,累计生产页岩气15亿立方米,其中2014年生产页岩气13亿立方米。

李金发介绍,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展示良好勘查开发前景。调查显示,南方下古生界海相地层是我国页岩气主力层系,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为最优层段,占全国页岩气资源量的20%。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突破领域扩大,贵州习水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川西南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首获高产页岩气流;中生界陆相在新层系获得页岩气发现,如川西三叠系须家河组、川东北下侏罗统获得工业气流;华北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在新领域获得重要发现,如南华北、鄂尔多斯等盆地见页岩气流。

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技术逐步形成,创建“沉积是基础、保存是关键”的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和成藏模式;建立了具有严格工艺流程、“井工厂”作业、土地节约利用的绿色开发模式。

据了解,2015~2020年,中国地调局部署《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强化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力度。实施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设置一批重点项目,围绕南方古生界海相、华北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等领域,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战略选区和勘查示范。

一是全面摸清页岩气资源家底;二是创建复杂构造海相页岩气、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三是形成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和标准体系;四是圈定80~100个页岩气远景区,提交100~120个有利区,为企业提供勘查靶区,为“十三五”末年产300亿立方米目标实现提供基础支撑。

新增多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

报告显示,继重庆涪陵率先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之后,石油公司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等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加快页岩气产能建设,有望形成多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

据了解,中国石化在重庆涪陵区块获得页岩气三级储量25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截至2014年底,涪陵区块开钻页岩气水平井131口,投产75口,2015年计划生产页岩气35亿立方米。在贵州习水,中国石化在綦江南区块实施丁页2HF井,压裂测试获日产10.52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有望成为继涪陵页岩气田之后中国石化的第二个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

中国石油在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区块实现页岩气勘查突破,获得三级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威远区块实施的威204井初始日产量16.5万立方米,长宁区块宁201井测试产量每日15万立方米,云南昭通获得最高每日20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延长石油稳步推进陆相页岩气示范区产能建设,中国石油加快推进以上三个区块页岩气规模建产。

2014 年,30个产建平台已完成钻前28个,10个备用平台全部启动,开钻井96口,建成产能7亿立方米,全年生产页岩气1.6亿立方米。同时,年输量15亿立方米的长宁外输管线建成投运。截至2014年底,初步落实三叠系含气面积250平方千米,概算页岩气地质储量387.5亿立方米,建成年产能2000万立方米。

从中央财政到地方、企业,都对页岩气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已投入约300亿元。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石油、中联煤层气和16家中标企业累计投资218.8亿元,共完成二维地震2万千米,三维地震2134平方千米,钻井669口(其中调查井90口,直井探井234口,水平井345口),铺设管线235千米。

《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还显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体系,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页岩气勘查开发基本实现绿色环保。国土资源部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标准的制定,已初步形成技术标准体系。石油公司借鉴已有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形成了页岩气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健康安全环保等百余项技术规范和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页岩气调查是2015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总投入达到6.8亿元,确保实现2015年65亿立方米、2020年300亿立方米的产量规划目标。

我国页岩气进入规模化开发初期阶段

《地球》记者在座谈会上了解到,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可采资源潜力居世界前列,勘查开发点上取得重大突破、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多元投资勘查局面已经形成。但同时,富集规律不清、面上尚未展开、核心技术尚需攻关、监督机制尚待完善仍是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所面对的难题。

报告指出,我国在页岩气钻完井技术研究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水平井成本不断下降,施工周期不断缩短。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攻关,我国基本掌握了页岩气地球物理、钻井、完井、压裂和试气等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3500米以浅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熟练作业,具备水平井分段压裂段多达22段、长达2130米的能力。自主研发的可移动式钻机、3000型压裂车等设备,以及页岩气“甜点”预测软件,在勘查开发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水平井钻完井周期从150天减少到70天,最短46天,水平井单井成本从1亿元下降到5000万元~7000万元。

座谈会现场,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主任翟刚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页岩气勘查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研究。2014年,启动了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页岩气勘查开发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柴页1井压裂试气工程现场、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查示范基地开展页岩气勘查开发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015 年,将开展页岩气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以重庆涪陵页岩气示范区为重点,开展地下水、地表水采样和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估水资源保障程度,初步探索页岩气勘查开发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完成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北方11个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这些成果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地质和地下水资源背景资料,为页岩气开发环境评价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水平井页岩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低渗透油田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基于水平井信息的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识别
页岩气开发降温
一种计算水平井产能的新方法
热采水平井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
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初步估计为31万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