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治未病”在农村的推广实施——以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为例

2015-03-31罗志洪蒋祖玲汤倩倩

大众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治未病阿尔茨海默中医药

罗志洪蒋祖玲汤倩倩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浅谈中医“治未病”在农村的推广实施——以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为例

罗志洪1蒋祖玲2汤倩倩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农村尤为如此。面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病一类难以治疗、经济消耗大、对家庭破坏深的疾病,普及“治未病”思想以及建立农村“治未病”体系是应对此难题的一个切入点。

阿尔茨海默病;治未病;农村

1 人口老龄化与阿尔茨海默病

全国人口第六次普查报告指出,占全国人口总数 13.26%的60岁及以上人口中,农村老年人口占其中的70%,已突破一亿。随着我国的老龄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镇是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相比他国,人口老龄化在中国城乡倒置显著。邵兴华[1]研究发现,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 2040年。与城市相比,人口老龄化的农村所面临的医疗压力更大,形势更加严峻[2]。

随着增龄,老年认知障碍逐年增多,其中老年痴呆,主要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也称老年性痴呆,引起普遍关注[3]。Sandrine Andrie等[4]在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了首次包括阿兹海默病在内的对痴呆进行的流行病学大规模综述性研究,结果提示痴呆在中国被严重低估,数据显示:1990年中国痴呆患者为368万,2010年已达到919万。1990年阿兹海默病患者为193万,2010年达到568万。2010年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人数已如中国的人口数一样跃居世界第一位。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智残率高、医疗和经济消耗大、难防难治等特点。早期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人及社会的负担,而早期干预有赖于早期识别。然而,约 90%的家庭不能认识到AD,仅不足2%的患者曾因此到正规医院就诊[5-6]。

2 阿尔茨海默病在中国农村的现状

周盼[7]等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22个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的55岁及以上的居民17 018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城乡55岁及以上人群AD患病率分别为2.01%和2.50%,农村高于城市。

栗克清[8]等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23个县区共2158例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阿尔茨海默痴呆(AD)的患病率为 7.81%,结果发现城乡 65岁及以上人群 AD患病率分别为 9.05%和7.50%,农村高于城市。

李磊[9]对安徽省某农村社区 1600 名老年人进行了为期5年的针对阿尔茨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为 5.60%;文盲、不做农活、兴趣爱好缺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损害、心理自评状态差和经济困难等的老人增加了弥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

卢国强[10]等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对77例上海青浦区农村地区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发现,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发生率较高(据不同的报道[11-13],AD中BPSD的发生率为70%~90%),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攻击性行为、日夜节律紊乱和偏执与妄想多见。

综上,AD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4],鉴于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卫生水平与医疗投入的差异,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去应对农村家庭破坏程度较强的阿尔茨海默病,是摆在社会保障部门和广大医疗行业从事者面前一道迫切得予解决的难题。

面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病等预防、早期干预意义大于治疗意义一类疾病,结合中国国情,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3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与“治未病”思想

研究提示[14],除了增龄和女性性别外,低认知功能、低社会生活功能、低教育水平、低职业、少闲暇活动、低社交活动均与AD的发生有关。与此同时,有研究[15]表明,阿尔茨海默病与严重抑郁症存在相关性,不适当的应激状态和抑郁均会2倍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风险。

抑郁和不适当的应激状态情绪所引发的AD,从中医理论看来,是属于“七情”致病范畴。而如何调摄情志,最能代表“治未病”思想的《黄帝内经》有云:“愁忧悲哀则心动,心动则五张六腑摇。”“恬淡虚无,真气从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而中医特有太极拳,八段锦,气功打坐等更是有健脑抗老,调养身心的作用。中医以其通俗便利的特点,在农村普及“治未病”思想,是预防AD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3.1“治未病”学说的渊源与现代理论研究

“未病”一词首次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而 “治未病”一词则始见于《内经》中的另外两篇——《灵枢·逆顺》中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和《素问· 刺热篇》:“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是对“治未病”概念一般解读,而针对其具体内涵,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张文斌和王永炎[16]认为“治未病”的概念应忠于《黄帝内经》本义,即治于未病之先,包括“防微杜渐,未病而治”与“养生保全,未病先防”,他们认为此般理解才符合原创本意。赵颖[17]认为“未病”并非只指未患疾病,应理解为“疾病未成”,它既可是尚未患病的健康状态,也可是疾病的伏而未发即疾病前期;或是疾病的稳定期、复发前期,无症状疾病等, 这些均可统称“未病”状态。靳琦等[18]将“治未病”理解为“养生是要务,体质为根本,关注发病先兆、亚健康状态和疾病高危人群”,认为中医应从群体预防的角度,从改善体质作为切入点,综合应用食养、针灸、药物等措施,使“治未病”的应用更具针对性。

3.2“治未病”思想普及的意义

齐先文[19]认为,开展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教育(包括“治未病”思想)是保障广大农民身体健康,是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当前农村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有效举措。在新常态下,在农村开展普及中医药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应与大力发展。

然而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与“治未病”思想,除了对构建农村“治未病”体系的资金投入外,专业的中医药人才长驻农村基层更是此举的关键。针对如何培养和引进农村基层“用得好,用的起,留得住”专业中医药人才,以及农村“治未病”体系的建立,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4 “治未病”思想在农村推广实施的建议

4.1从国家高度出发,加快推进健康基本法立法进程

王晓迪[20]认为,要发展“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立法与政策必须“领航到位”。加快出台《健康法》的进度,并将《健康法》作为指导我国一切卫生服务行动的基本大法去进一步落实。加快医学模式的转变,即在医疗医学向预防医学与医疗医学并重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中国广大的农村、社区的投入,一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健康服务模式,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重心由治病转向防病,最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关口的前移。

4.2将“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财政保证供给

在我国财政大力投入在支持社会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方智毅[21]认为,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体制,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是不协调的,即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管理费用主要是由个人承担,政府的投入明显不足。如果健康管理中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长期由市场自行调节,市场则会因其自有的局限性,无法长期有效率地分配服务和产品,往往会发生市场失灵,继而造成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显示,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主要用于疾病治疗,而预防保健的费用并未提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22],要达到同一的健康标准,所需的抢救费、治疗费、预防投入与比例为100∶8.5∶1,即在疾病的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费用便可减少8.5元,并且节约 100元抢救费。因此,针对健康效益,一种更为经济的做法是加大在预防保健服务投入的力度。鉴于民众的健康管理意识与能力差异性较大,强有力的政府财政支持,尤其是针对农村医疗、疾病预防事业便显得尤为重要。

4.3改进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 为农村中医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农村“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的落实与发展,除资金投入外,人才培育、引进、驻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自2010年起,国家连续三年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在高等医学院开展,重点为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输向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招收农村生源的免费医学生,在获得入学资格前,必须与当地县级卫生部门培养学校签署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履行在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6年的承诺。这一举措,或将缓解农村医疗人才的紧缺问题。然而,近日报道[23],今年 7月,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其中一部分回到服务地后,当地的卫计局和乡镇卫生院却迟迟落实不了工作、编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待遇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村定向医学生及相关政策的积极性。

5 结论

我国农村长期遭受如阿尔茨海默病一类经济消耗大、难防难治、严重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疾病的困扰。参照国际医学发展趋势,结合我给国情,发展农村“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是解决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一条出路。通过加快立法、增加财政支持、培养和输出长驻农村的医疗人才等举措,我国的日益突出的农村医疗问题或将得以缓解。

[1] 邵兴华.农村人口老龄化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7,3(1): 23- 27.

[2] 汪海娟.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及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 2015,31(3):94- 98.

[3] 王鲁宁.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251-253.

[4] Prevention of 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 lessons learned from clinical trial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Lancet Neurology, 2015, 14(9):926-944.

[5] Li X, Fang W ,Su N,et al.Survey in Shanghai communities :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and attitude towards dementia [J].Psychogeriatrics,2011,11(2):83-89.

[6] 贺润莲,余红梅,景彩丽,等.医护人员对阿尔茨海默病知识了解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8):2045-2048.

[7] 周盼.上海市城乡人群痴呆患病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8-371.

[8] 栗克清.河北省城乡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51-1253.

[9] 李磊.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09.

[10] 卢国强,周玲,郭丽娜,等.农村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1):37-39.

[11] BursioL. Interventions for the behavioral complications of Alzheimer's disease:behavioral approaches[J].IntPsychogeriatr, 1996,8(Suppll):42-45.

[12] Tariot PN,Podgorski CA,Blazina L,et al.Mental disorders in the nursing home: another perspective [J].Am J Psychiat, 1993,(150):1063-1069.

[13] 刘群,高之旭,盛建华,等.164例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5-7.

[14] 洪震.我国近年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4):196-198.

[15] 钞虹,张俊黎,赵长峰,等.阿尔茨海默病的营养及精神相关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回归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 4(12):1066-1068.

[16] 张文斌,王永炎.试论中医“治未病”之概念及其科学内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7):440-444.

[17] 赵颖.魏品康浅谈如何“识未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 24(10):1308-1310.

[18] 靳琦,王琦.中医“治未病”说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0(1):725-728.

[19] 齐先文.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中医药.中医药管理杂志,1999, 9(6):39-41.

[20] 王晓迪.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分析[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3.

[21] 方智毅.关于公共优效品消费的墓本问题[J].南方经济, 2005,(9):68-71.

[22] 胥金章.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可少花8.5元[N].新华每日电邮,2015-06-05(14).

[23] 谢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遇冷的背后[N].中国青年报,2015-08-07.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 in the countrysid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f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the trend of China's ageing population, the incid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hina rise year by year, especially in the rural area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in a kind of difficult to treat, economic consumption, and family destruction deep disease, popularizing"cure not ill" and establishing "cure not ill" system in the rural areas i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this problem.

Alzheimer's disease; cure not ill; rural

R248

A

1008-1151(2015)11-0152-03

2015-10-15

罗志洪(1988-),男,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体质调养的临床研究;汤倩倩(1987-),女,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治未病阿尔茨海默中医药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