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2015-03-31彭晓春徐卫林
彭晓春 徐卫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4)
RFID技术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彭晓春 徐卫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4)
以用户需求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图书馆采用 RFID新技术下创新服务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图书馆业务部门重组、图书馆员角色转换途径、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宣传问题等,以促进图书馆对 RFID技术的准确定位和充分利用,推动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深化和发展。
RFID;用户需求;创新服务;部门重组;角色转换;图书馆
1 RFID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基础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当电子标签进人磁场后,储存在标签芯片中的信息凭借感应电流的能量发送出去,读写器负责接收标签信息并译码,然后送到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RFID技术系统具有很多条码系统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可以远距离识别,可以批处理,数据容量大,能重复使用,可以穿透非金属的覆盖物进行通讯[1]。
早在20世纪80年代,RFID技术就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和零售业,主要用于产品定位和跟踪。国外图书馆于90年代末期开始采用RFID。国内率先采用RFID技术系统的图书馆是深圳图书馆,于2006年开始引进RFID技术。此后一些图书馆也相继引进了RFID技术,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2年新图书馆开张之际采用了RFID技术。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读者检索图书时,检索机能显示详细的图书馆藏地点和相关信息,读者可以用自助借还机自行借还图书,图书上架时能自动归架,清点馆藏更简便,这样一来,以往很多繁重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大大简化,由此可以解放出很多人力物力。图书馆员因此有更有时间从事更高水平的服务。
以篇名“RFID”并且篇名“图书馆”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精确”检索,共检索到从1994年到2015年间的相关文章600余篇,论及RFID技术的有30余篇,其中王振新,吴新年的《RFID技术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论述图书馆要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创新服务理念;宓永迪的《RFID技术改变图书馆传统服务》主要论述图书馆采用RFID后图书馆员应该有能力提供更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工作,从整体上改善图书馆的形象并提高服务质量;马月丽的《RFID 技术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员角色转换探究》主要论述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后应当转型为研究型的信息机构,加强参考咨询工作,突出图书馆的科研和教育功能。
2 图书馆应该把握用户的个性需求
提到用户需求,笔者不会忘记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图书馆要尽量满足每个用户的个性需求),“每本书有其读者”(要根据具体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资源配置),“节约用户的时间”(让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方便快捷)[2]。
但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自身建设与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对用户需求的研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图书馆采用RFID新技术后,可以解放出来一部分从事借还手续的馆员,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重组业务部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更应该率先应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全力满足用户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搭建用户需求与信息之间的桥梁。要真正用户需求,图书馆应该发动一切力量,组成用户需求调查小组(由馆领导及各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 深入到学校各个学院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对图书馆创新服务方面的意见。调查开始前要准备材料发放给参加座谈的用户,并准备图书馆想了解和推广的主要议题。这种用户需求调查应该定期举行,至少一年或一学期举行一次,以便图书馆能准确把握各用户在新技术不断变化时代的对信息和服务的个性化要求,准确进行与之相应的创新服务改革,让高校图书馆和用户之间永远密切耦合,鱼水两欢[4]。
3 RFID技术下图书馆业务部门重组
高校图书馆采用 RFID新技术后,解放了大部分人力物力,以我馆为例,传统的业务部门进行了重新组合,原来的部门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技术信息部(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及整个信息网络系统、软硬件的维护、数字资源的采集、维护与更新,文献信息利用统计分析、现代信息检索课教学、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部门重新组合后取消了阅览部,新增了学科服务部和文化交流部。
新成立的学科服务部成了图书馆改革传统服务模式的先遣军。关于“学科服务”的定义很多,定义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综合各种定义,笔者比较倾向“百度百科”上对“学科服务”的理解:学科服务是一项开拓性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它要求图书馆员能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信息导航和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主要方式[3]。
馆里要求学科馆员必须是副高职称或研究生学历,光从学历或职称看来,领导相当重视这一部门。但其它部门图书馆员们却不了解学科服务部门的岗位职责,责任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时同事们都不愿意去这个新部门,担心自己胜任不了,或者工作太过繁琐劳累而且没有成就感,符合条件的同事几乎没有主动报名想去的,新部门招兵买马之初就遭遇被动。
要真正履行这些服务理念,学科服务应从目前的主要依靠学科馆员个人能力开展服务过渡到依靠所有可能的人力,包括所有官员都应该参与到学科服务中来,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依靠各种硬、软件设施,构建一个强大的系统性平台。学科服务应该是一个功能强大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系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主要意义。
4 RFID技术下图书馆员角色转换
4.1图书馆员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图书馆采用RFID后,很多原来从事简单重复性借还工作的图书馆员可以解放出来,帮助图书馆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在新技术新条件下,图书馆应该更重视信息资源数字化方面的建设,以便跟进时代脚步。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有能力有效组织信息资源,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定期滚动在网上发布,同时同步提供各种信息索取帮助服务。
4.2图书馆员是信息资源的导航者
网络信息海量无序,用户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信息中快速便捷地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员自身首先要具备相关的过硬的能力,比如筛选和注释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自身的相关学科背景,编制相应的学科检索指南,为用户高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
4.3图书馆员是信息资源的培训者
现如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包罗万象的各种支持设备,信息海洋茫茫无际,而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各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图书馆可以开展各种培训,提高用户准确快速获取需要信息的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对用户实施网络基础知识、各类网络信息资源简介及检索工具使用力方法等专题培训。
要当好培训者,图书馆馆员自身首先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紧跟时代步伐,成功把握转型期创新服务的新能力。其次图书馆领导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全方位提高全体馆员的整体素质。要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引导馆员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提高其理论水平,拓宽馆员的知识面,调整完善馆员的知识结构。还可以定期优秀骨干馆员出去学习,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补充更新知识结构,成长为图书馆创新服务领域的业务骨干。
4.4图书馆员是创新服务的宣传者
宣传是信息沟通和传递的形式, 能让社会成员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某种思想和事物。任何事物都需经过反复宣传,才能被人们逐渐认识和理解,而只有已经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事物或思想,才能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特,才会得到生存和发展[5]。RFID技术进入图书馆后,势必推动图书馆技术不断更新,不断推出新的个性化服务,而这些创新服务也同样需要重点宣传。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 QQ群、微信、短信等方式群发创新服务的内容;每年新生入学培训时重点突出创新服务特色;可以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图书馆专栏,与全校师生线上线下实时互动交流,及时解决他们在使用信息资源时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图书馆主页上定期推出各种创新服务的导引和使用指南。
[1] 王振新,吴新年.RFID技术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66-68.
[2] 初景利.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5.
[3] 百度百科.学科化服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739_ FSYaQrIgtw8VhdIhARc51DBER-M0SYPkLSjTpAnX2V_ JDL7MLjkg0pqa9_9hDrtoLVelm2pdHXrNRlua[EB/OL]. 2015-11-13.
[4] 侯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S1):7-9.
[5] 杨彩娥.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07,(4):106-108.
2015年12月 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December 2015
An exploration about innovative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RFI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user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key issues about Innovative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under RFID technology, which includes: the library business sector restructuring, Approach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librarian, the propaganda of Library Innovative service etc.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make full use of RFID technology in library, push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ervice in library.
RFID; user requirements; innovative service; sector restructuring;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 university library
G258.6
A
1008-1151(2015)12-0157-02
2015-11-13
彭晓春(1977-),女,湖南邵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