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效果探索

2015-03-31黄永清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黄永清

(福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种厌倦心理。他们从小开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久而久之,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厌倦心理,感觉已经学得够多了,不用再学了,而不明白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所学内容的深层含义是不一样的。其次,大学生的功利心理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只是一门公共课,其重要性无法跟专业课相比较,只有专业课才能教会他们一技之长,才能有助于他们将来的求职,才能使他们实现将来的人生目标。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只要不挂科就行,没必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再次,“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思想的影响。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那个时期是属于资本主义初期,当时社会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先进,社会阶级对抗非常严峻,经常爆发大规模的工人起义。而现在处于21世纪,距离马克思的时期已经太远了,因而就有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那个时代的情况的概括是正确的,但是它毕竟是100多年前的产物,已不再适应今天的社会,已不能正确解决今天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有些大学生受此思想影响,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也应该过时了,没有必要学习了,因而上课时也就不认真。

1.2 教学方法问题

首先,有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存在为教学而教学的心理。这些教师可能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太多的研究,更不了解大学生的实际诉求,上课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形成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差。其次,多媒体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理论知识和枯燥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但是,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唯多媒体教学”现象,一味地将课件内容做大做全,也不管这些内容是否与教学有关,甚至把大量的网络视频、音频充实到课件中,让大学生欣赏,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则鲜有深入。再次,互动式教学方法落后。现代教学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虽然也采用此方法,但做得不够,他们在课堂上可能只是采取简单的一问一答式互动,过于形式化,没有实质效果。还有些教师课堂上也会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案例要么过于陈旧,要么过于简单,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个案例,没有与大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起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则更是流于形式,大学生完全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纯粹是被动完成任务型。我们知道,任何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永远不会有好的效果。

1.3 考核方式问题

现在很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还是采取简单的期末考核方式。也就是平时上课,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多少,该门课程成绩就多少,而不在乎大学生的平时表现。这种以期末考核为单一考核标准的方法不利于该课程的学习,这只会导致很多大学生逃课、旷课,导致很多大学生只关注期末老师的复习以及考前的临时突击。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大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而不仅仅是期末的考试,不仅仅是会做几道题就行。所以,这种“一考定音”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不能反映出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更无法实现该课程教学应有的价值旨趣。

2 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2.1 加强大学生对课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针对大学生重专业轻政治理论课的情况,我们应在教学中切实让他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空谈,并不是脱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它可能短时期内不会给人带来立竿见影的功效,但从长期来看,它是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有利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它能使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当中,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导,看待问题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就比如关于矛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在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就拿改革开放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是主流;当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这个是次要的,是支流。又比如关于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处于发展之中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就如人的寿命,每个人都会有出生、成长,但也都会有衰老、死亡,没有人能够做到长生不老。又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均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通过这些方面的讲授,我们再让大学生多结合现实来分析、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必将提升大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也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此课程的价值。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方面,我们更要用雄辩的事实来反驳它,以消除大学生的思想“迷雾”。我们可以先让大学生来了解一下“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在西方,在苏联解体十年之后,进行过四次评选活动,评选“千年思想家”“最伟大思想家”,在这些评选活动中,马克思每次都是名列前茅,都得到了西方国家公众的广泛赞扬和高度认可。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过时,它仅仅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出现了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俄罗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并没有比前苏联好,而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已经从一个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再看2008年在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则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出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这一观点。

因而,针对大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误区,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纠正,使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更关键的则是要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关注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3]

2.2 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师的素质。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要有深入的研究,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师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及兴趣所在;教师还得热爱教学,课前要精心准备,课堂中要能运用生动的事例把马克思主义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使大学生产生共鸣,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被他们所接受,并服务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其次,要充分应用好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就必需利用好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关于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前最好是精心挑选一些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的,同时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如,笔者在讲述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时,会给大学生讲曾在报纸上报道的一则新闻。这则新闻说的是有一个贫穷人家的男孩,在北京的一所音乐学院的附中读书,尽管他学习很刻苦,但他感觉压力很大。因而,有一天,这个男孩跟他妈妈说,为了更好地追求音乐,他想去找一个坚强后盾的新父母。讲完这则新闻后,笔者就会让大学生去思考:如果他们是这个男孩,他们会不会这样做?为什么?结果发现,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大学生赞同,认为应该借助外部条件;也有更多的大学生反对,认为男孩不该去找新父母,因为在人的成长道路中,内因,即个人的主观努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就拿贝多芬来说,他就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关于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前最好是先设计好,启发大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笔者在讲述价值的特性问题时,为了讲清价值的主观性,会以画家梵高为例。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是他生前最满意的,他自认为可以卖到500法郎,可是很遗憾,他生前没有人愿意出此价钱来购买,故梵高生前也一直处于贫困之中。但是梵高死后若干年,在伦敦的一个拍卖行里,《向日葵》竟然卖到了4 000万美元。为什么会这样?笔者会让大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向日葵》这幅作品,它的价格却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何在?这又反映了价值的什么特性?通过大家激烈讨论,最后,大学生明白,这是由于价值的主体发生了改变,价值是具有主体性的。经过这样的讨论,大学生对价值的特性就会有清楚的了解,且课堂气氛活跃,大学生对这门课程也会更有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PPT课件。如,关于经济的全球化这个问题,笔者课堂中就没有亲自讲授,而是把大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制作一个PPT课件,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来讲,最后再由他们一起评讲。事实证明,大学生对此方法很感兴趣,这可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且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3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考核不应只是期末的考试,还应该包括大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等。我们知道,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不是做一二道题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它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而,该课程的考核最好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如,把平时成绩提高到40或50分,期末考试成绩则减少为60或50分。这样,大学生就不会存在平时逃课,考前临时突击的情况,他们通过一学期的实实在在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自然就会更加深入。

总之,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正确理解和认识;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尤其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真正使用好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需要改进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努力使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1]靳辉明.关于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8):16-2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