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分析
2015-03-31刘雪梅王艳群
刘雪梅,王艳群
(湖南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1 课程学习的目的
产品造型设计基础是一门了解产品形态的构成要素、功能特征和视觉语义特征,并掌握产品形态创造和构造的基本思维方法;且能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的课程。在工业设计实践中,产品形态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结果,而这种“结果”的好与坏通常取决于设计师对形态的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因而培养形态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1]。产品形态包含了产品的感性信息和理性信息两个方面的基本信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外在形式、视觉语义等,理性信息如产品功能、所用材料、机构及工艺等[2]。产品形态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产品的形态除了感性信息外,还有理性信息,即材料、工艺、机构等需要考虑,训练学生初步的形态设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形态创新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把握设计与生产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2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课程学习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存在很多不够理想的状态与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程练习过程中作业应付。每次进行训练时,为了能使学生多动手做练习,都会有一个数量上的要求,如某次练习要完成十个方案。学生都能完成要求,如数交来十个方案,但是大多数学生早已习惯只关心交作业的数量,做完这个数量就算完成今天的任务,只有少数同学在认真地练习。有些同学甚至随便找几个造型,或者到网上抄两个造型,交上来完成作业任务,也没认真地画好。从来不关心这个作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做这个作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训练目的。
2)学生练习中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学生在练习时,不去多方面思考与分析,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的态度。如在做仿生设计的练习时,大多数同学都不去思考如何简化仿生的对象,抽象仿生的对象,找出仿生对象的主要特征,最后再来设计等问题,缺乏这个思考过程,而是直接去仿表面形态,这样导致仿生设计停留在表面,未抓住对象的主要气质特征,最终出来的形态也是形似而非神似。
3)忽略理论知识。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有些忽略,不重视。每次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是抱着“听听而已”的态度,没几个同学主动去作笔记、作记录、整理上课知识的。这似乎是所有艺术生易犯的“毛病”。实际上,学习理论,可以使我们掌握整个课程的学习目标,明确每次练习所要达到的练习目的和练习意义,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练习,可以使练习找到一条通往到达练习目的地的捷径。在练习的过程中,将熟悉、理解透彻了的理论知识与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练习的目的,提高设计的能力。
3 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老师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态度,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本课程学习的能力。具体有下列几点建议:
1)对于作业应付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此种学习恶习。老师在收取作业时,应严格把关,对于“应付式的作业”,应返回让其重新修改,再次不认真则再次返回,直到认真完成作业为止。
2)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应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让其积极思考[3]。每次作业练习前,设置些小的思维训练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或者分解每次练习的任务,如在做仿生设计的训练时,可以给定学生一种生物,先让学生简化这个生物,抽象出此生物的主要气质特征,然后才让学生把抽象出来的特征应用到产品设计当中去。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最终养成一个好的设计习惯。
3)对于理论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应多强调其重要性。并且,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多增加点趣味性的东西,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与记忆。同时,在指导学生做对应的练习过程中,要多提到理论知识在其设计中的应用,练习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理论中已经提过的问题,多从理论上去指点学生,这样来回反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解透彻,从而更好地让理论指导练习,指导设计,做到真正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结论
培养学生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展产品形态的创新设计的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面对问题,教师要积极与主动地应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张海涛,赵宇.产品设计造型基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桑署光,于友军.产品形态设计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感悟[J].大众文艺,2010(21):252.
[3]吴晓慧.启发式教学在《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10(1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