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美因兹俱乐部”
2015-03-31郭海涛
郭海涛
“美因兹俱乐部(Club of Mainz)”是“世界灾害与急救医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and Emergency Medicine, WADEM)”的前身,它的成立堪称灾害救援医学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笔者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作者对“美因兹俱乐部”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不是很清楚,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来信说明一下。
谈“美因兹俱乐部”,还得从“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说起。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但是“冷战”引发的东西方激烈对抗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此外,核技术和农药技术等科技成果给人类带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毁灭人类的种子。诸如此类的现象让一些有识之士,比如意大利著名实业家、学者奥雷利奥·佩切伊(Aurelio Peccei)和苏格兰环境学家亚历山大·金(Alexander King)感到忧虑,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罗马俱乐部”于1968年4月在意大利罗马宣布成立并因此得名。它的成员主要是各国政要及高官、联合国官员、著名学者、企业精英等上层人士,主要任务是“to act as a global catalyst for change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rucial problems facing humanity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such problems to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 and private decision makers as well as to the general public”[1],简言之,就是“通过识别和分析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决策者及普通大众,促使事态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布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The Limits to Growth)就引发了轰动,被视为有关环境问题最畅销的出版物,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辩论。“罗马俱乐部”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可抹灭的历史功绩[2],但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因其研究结果多持悲观立场。此外,其将成员限定在100人以内的规定难避“精英主义”之嫌。
“罗马俱乐部”成立初期,就引起了一位德国医师的关注,他就是“美因兹俱乐部”的主要创始人——鲁道夫·弗雷(Rudolf Frey)。弗雷出生于1917年8月,此时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俄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战后德国对《凡尔登条约》怀有怨恨,希特勒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德国的复仇意识,成为国家元首,上台后积极备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轻的弗雷作为麻醉医师参加了苏德战争,见证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促使他在战后成为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麻醉是弗雷的主业,他创造了该领域诸多个“德国第一”:他是德国首个麻醉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德国首个独立的麻醉系(20世纪60年代),创办了德国首个麻醉学期刊(Der Anaesthesist),主编了德国第一本麻醉学教科书。但是,弗雷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他是急救领域“法德模式”的创建者之一,在欧洲率先在救护车和救护直升机中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并身体力行地组织了多次培训。在他的带领下,美因兹大学在麻醉复苏、重症治疗、急救医学、灾害医学、疼痛控制和医学伦理学上成果不凡,也使他成为享誉世界的医学专家。
弗雷对灾害的关注源于其参战经历,这使其对“冷战”时期人类的未来产生深深的忧虑,对人类承受的痛苦产生极大的同情,这种医师固有的人道主义情感导致其与另外一位著名专家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此人就是现代心肺复苏之父——彼德·沙法(Peter Safar)[3]。沙法教授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医学世家,是捷克裔奥地利人,二战期间先是在欧洲劳工营务工,受尽了皮肉之苦,之后被征召入伍,成为德国陆军的一名步兵。由于皮肤大面积湿疹,他幸运地逃过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到一所医院担任医助和急救护士,主要任务是护理烧伤军人。他在正式退役前的194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主修医学并于1948年毕业[4]。侥幸逃过战争劫难的沙法教授遇到同样经历的弗雷教授,两人在情感和事业上产生共振,他们成为了挚友并共同创办了“美因兹俱乐部”。
在沙法教授制定的CPR规范成为美国心脏协会标准操作程序的1973年,西德美因兹召开了一场以“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Delivery System)。会议期间,时任美因兹大学麻醉系主席的弗雷教授与沙法教授商议,应仿照“罗马俱乐部”的模式,创建“美因兹俱乐部”,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者凝聚在一起,通过科学数据说服当权者进行变革,提高整个社会的急救水平,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挽救更多人的生命。1976年9月,弗雷教授邀请了包括沙法教授在内的10位急救复苏医学专家在瑞士日内瓦开会,大家兴致高昂,会场随后转移到美因兹继续进行,在美因兹大家商讨制订了俱乐部的任务和章程,并于1976年10月2日宣布成立“The Club of Mainz for Improved Emergency and Disaster Worldwide”,突出其关注“急救(Emergency)”和“灾害(Disaster)”的特色,简称“美因兹俱乐部(Club of Mainz)”,弗雷教授担任俱乐部首任主席。仿照“罗马俱乐部”的思路,“美因兹俱乐部”设置了10个重点关注问题(表1)。
表1 “美因兹俱乐部”与“罗马俱乐部”对应的10个重点关注问题
按照“罗马俱乐部”的模式,“美因兹俱乐部”成立之初也将会员人数上限设置为100,并于1977年9月在美因兹召开了第一届全球学术大会。俱乐部历届执行委员会都重视国际化合作,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等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这进一步增强了俱乐部的国际影响力。从1981年的匹兹堡会议至今,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成为灾害救援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1983年,Disaster Medicine(WADEM官方期刊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的前身)创刊。也就是在这一年,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俱乐部修改了章程,允许将会员规模扩大,并将俱乐部更名为世界急救与灾害医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 WAEDM)。1985年,WAEDM会员数即超过了500,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1993年6月“第8届世界急救与灾害医学大会”结束后,为了强调“灾害医学”的重要性,执行委员会将“WAEDM”更名为“WADEM”,新名称沿用至今。
1981年12月弗雷教授意外去世后,沙法教授接任俱乐部主席。沙法教授生前对美因兹俱乐部和协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利用其个人影响力,积极拓展学术网络,进一步提高了俱乐部和协会的知名度。2003年8月沙法教授去世后,世界灾害与急救医学协会为纪念他的杰出贡献,创设了“彼德·沙法奖”,从2003年第13届全球学术大会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仅限1人,都是在灾害医学、急救医学等相关领域的杰出贡献者,该奖项堪称灾害救援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弗雷教授和沙法教授先后离我们而去,但“美因兹俱乐部”开创的事业还在蓬勃向前发展,它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值得我们去回味,去反思……
[1]Overview[EB/OL].( 2015-08-03). http://www.clubofrome. org/?p=199.
[2]张 迅. 罗马俱乐部带来的文明观念的转变[D]. 济南:山东大学, 2009.
[3]郭 晓. CPR心肺复苏之父——Peter Safar[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 2(9): 封3.
[4]Baskett P. Obituary: Peter J. Safar [J]. Resuscitation, 2003, 59(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