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

2015-03-31赵东美

科技与创新 2015年4期
关键词:电镀废气环境影响

赵东美

摘 要:主要对电镀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展开了探讨,系统阐述了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总图布置合理性系统,并在分析电镀建设项目施工污染防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镀;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4.038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电镀建设项目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电镀运作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进而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做好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电镀建设项目提出合理、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从而减少电镀建设的污染,提高电镀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1 选址和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电镀项目生产阶段中产出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环境有很多的危害,且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选址和总图布置问题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地选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有效防止环境事故的发生。规范的总图布置可减轻项目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以提升项目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能力。

1.1 选址

电镀项目的选址要注意以下5方面:①对于项目的切实性,应从项目选址与城镇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方面考虑;②对于建设条件的适宜性,应从项目供排水、供电、地质条件和区域制造业配套的需要等角度分析、论证;③对于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可从主导风向、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和环境风险等角度分析;④对于环境承载力,可从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情况和环境影响的预测结果,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容纳性,同时,可根据项目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地方总量控制实际情况,分析项目总量控制指标的可达性;⑤对于公众支持率,应结合公众参与的实际情况,分析公众对项目的态度。

1.2 总图布置

电镀项目总图布置应注意以下3点:①根据气象、水文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废水治理设施、初期雨水池、危化品仓库和危废临时贮存间等布置的合理性,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②从总图布置方案与周边现状、规划环境敏感点的位置关系分析,厂区主要污染物和危险单元应尽可能远离敏感点,并满足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③从工艺流水线的布置、物料和燃料的流向、给排水等方面分析,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二次运输、二次提升,从而减少因运输而导致的环境事故,并可降低能耗。

2 废水、废气污染的防治

目前,常见的镀种主要有锌、铜、镍、铅、镉、金和银等,

Summary and Public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QC Activities

Zhao Guanquan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results of QC activities excellent QC results is not able to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 but that can meet the QC issues “small, real, live, new” features, wheth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PDCA cycl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 can bring tangible benefits and intangible benefits, so as to play a guiding role in solving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QC results of activities; PDCA cycle; statistical methods; construction quality

其产生的废水大致可分为前处理废水、含氰废水、含铜废水、含镍废水、含铬废水、含锡废水和含金银废水等。电镀产生的废气主要有硫酸雾、盐酸雾、铬酸雾和氟化物等。

2.1 废水污染防治

在电镀项目环评中,主要从以下5方面考虑:①应遵循清洁生产原则,尽可能减少废水产生量;②应根据相关规定和项目排污去向,确定废水排放执行标准;③废水末端治理应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第一类污染物应经单独处理达标后与其他废水混合处理;④采用离子交换处理工艺时,应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所产生的高浓度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置去向纳入水量平衡计算中;⑤应分析电镀废水中的COD、氨氮和总磷等非持久性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浓度,并据此确定是否增设生化处理设施。

2.2 废气污染的防治

酸雾收集是电镀项目酸性废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难点。大多数电镀项目环评文件中存在重净化、轻收集的问题。酸性废气收集效果不良会直接导致废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过大,容易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引发环境纠纷。由于受行车行进的限制,电镀废气的收集大多采用槽边侧吸罩,具体有单边侧吸、双边侧吸和一侧送风一侧抽风等方式。侧吸罩的设计应有合理的高度、风量,以确保废气捕集率。对于侧吸罩收集效果不理想或周边环境较敏感的电镀项目,可考虑采取侧吸罩+电镀线全线封闭整体抽吸的收集方式。此外,电镀废气的收集还应遵循分类收集的原则。

3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电镀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酸碱、重金属和氰化物等化合物,泄漏液所含污染物可通过下渗、迁移的方式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

泄漏液通过下渗途径污染土壤或地下水,主要发生在电镀车间、废水收集管线和污水处理厂等位置。因此,应落实好地坪的防腐、防渗措施,防止污染物通过下渗方式进入土壤或地下水。

泄漏液还可通过迁移的方式进入土壤或地下水,这是因为车间内的泄漏液因员工、运输设备的进、出转移至车间外。该方式的转移量小,但转移次数多,日积月累亦容易造成污染。因此,在设计车间地坪时,应有一定的倾斜度,并配有导流沟;车间内应干、湿分区,干区应干净、无滞留液,湿区应敷设网格板并设有较好的废水收集系统。

与手工电镀线相比,全自动线运行时的人为操作因素较少,可大幅降低跑冒滴漏,进而降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概率。因此,具备条件的电镀项目应尽可能地建设全自动电镀线。目前,国内大部分电镀企业的电镀线均设在1层,车间地坪出现防腐、防渗层破损或开裂等情况较为常见。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的概率,具备条件的电镀项目可考虑将电镀线置于2层及以上,1层作为仓库。电镀企业废水收集管线也是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废水收集管线布设应优先考虑架空敷设,并配有较好的防折断和防沉降措施;可考虑明管套明沟的敷设方式,即明管置于明沟内,明沟做防渗处理,且其末端与废水处理系统连通。

架空敷设的优势在于一旦出现跑冒滴漏或泄漏,可立即发现并处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具备完善、可行的应急措施,进而无法解决较严重的泄漏事故。明管套明沟的敷设方式可有效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容易出现沟、管废水混排的情况。暗管为不建议采用的废水收集方式,其原因主要是管道发生破损、泄漏时难以被发现,容易导致土壤或地下水被污染。

4 清洁生产

电镀项目环评过程中应注重推行清洁生产,主张从源头减污,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增效。

电镀项目清洁生产应从工艺设计、生产线布局着手,将清洁生产理念融入电镀工艺设计的选择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回收流失资源,以降低能耗。此外,电镀项目还应注重中水回用,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

“三分设备、七分管理”充分说明了环境管理在电镀项目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环评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环境清洁生产管理部门,加强对用水、用电、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方面的管理,完善台账记录和环保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环保和清洁生产的意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实践中探索节水、节电措施和工艺优化方案。

5 环境风险防范

电镀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源主要有各种镀槽、化学品、危险废物贮存仓库、储罐和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等。主要的环境污染事故有以下6种情况:①因火灾、腐蚀等原因而导致的各种镀槽损坏、重金属液泄漏、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②氰化电镀过程中,氰化物不慎遇酸、浓度过高或加热过度,导致氰化氢中毒事故;③储罐泄漏、含氰或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设施故障,导致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④储存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仓库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事故,进而导致大气污染或地下水、地表水污染;⑤废气处理设施泄漏,导致含酸、碱、铬、氮氧化物或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环境;⑥进入废气和废水治理设施作业的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当、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或设施故障等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镀作为一种表面精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电镀为高污染的建设项目,会对周边的环境和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在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种类的污染,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治,争取做到环保、经济与社会等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鹿贞彬.小五金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问题[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09).

[2]罗曼.探讨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中的要点[J].北方环境,2013(02).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电镀废气环境影响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东威科技(688700) 申购代码787700 申购日期6.3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关于脉冲电镀技术的专利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汽车涂装喷漆废气处理技术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塑料制品电镀加工工艺与具体技术分析
吸废气的公路
土地开发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联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