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借贷特征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

2015-03-30张鑫谢家智张明

财经问题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

张鑫+谢家智++张明

摘要:本文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农村微观调研数据(2010CGSS),研究社会资本能否缓解借贷约束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积累可提升创业农民对外融资的可得性,破解“财产水平低、融资规模小、创业模式单一”的发展陷阱,丰富农民创业模式的选择,其中与组织关系资本相比,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关系有助于获得更高的融资规模。社会资本显著缓解正规金融约束对于创业模式选择的抑制作用,丰富农民的创业选择,其中政治关系资本可显著增加获得正规贷款的概率。此外,拥有打工经历的创业农民更偏向于选择投资规模大、回报率高的创业模式。

关键词:社会资本;借贷特征;农民创业模式;ML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F2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3-0104-09

一、引言

初始条件的落后会导致经济陷入“之所以穷因为穷”的恶性循环。由于农民面临有限责任约束[1],即贷款规模受到财富水平的限制,违约后最大偿还量是其全部自有财产,进而导致创业者易陷入“财富水平低信贷规模小投资规模小、创业模式单回报率低财富水平低”的发展陷阱。与发达国家创业活动相比,我国农民创业层次偏低,产业拓展综合指数仅为0.28。 中国科协“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研究”课题组,2009年测算数据。

收稿日期:2014-12-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巨灾风险管理机制设计及路径选择研究”(12AGL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型视阀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公共支持研究”(11XJC630013);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提供“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项目数据的协助

作者简介:张鑫(1986-),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学研究。E-mail: xinzhang086@gmail.com

谢家智(1967-),男,四川西充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经济学研究。

笔者通过对全国多个省份农民创业活动的调查发现,创业农民的投资资金较少,创业规模较小,创业模式集中于行业门槛低的种养殖业和基本的社会服务业[2]。

在涉农金融中,往往依据可提供抵押物的数量来衡量农户的财富水平。抵押物的要求是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产物,抵押物可以起到贷前信息甄别、贷后履约激励作用,进而降低银行或其他贷款方的经营风险[3]。由于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缺乏有效抵押物是导致农民贷款难的关键因素,而社会资本具有类似抵押品功能[4],是缓解农民信贷约束的有效切入点。建立在关系网络内成员间信任基础上的社会资本,是网络成员重复博弈的结果,有助于推进网络内信息沟通,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另外,由于农民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对匮乏,而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的替代机制[5],是创业者获取有利资源条件的重要凭仗[6]。为了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有必要思考如何借助社会资本帮助农民走出由于财富水平低而导致的发展陷阱,支持有潜力的创业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业层次。

本文将基于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农村微观数据中关于农民创业与社会资本最新调研数据,构建多分逻辑回归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LR),探索农民社会资本对于创业借贷约束的缓解以及两者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农民信贷约束,丰富农民的创业选择、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区别于现有研究,本文首先回答创业农民的社会资本、借贷特征对于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重点分析农民社会资本能否缓解借贷约束对于创业模式选择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路径。

二、文献述评

1.借贷行为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金融约束对于农民是否创业和行业选择等决策有着重要影响[7]。Hurst和Lusardi[8]认为多数小规模企业初始创业资本门槛不高,金融约束并不是阻碍小型企业形成的关键原因,但是资金不足会阻碍企业达到最优生产规模。张海洋和袁雁静[9]通过构建金融环境指数方法得到农村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创业,而且有助于提高已经创业农民的规模和层次。程郁和罗丹[10]指出借贷约束影响创业农民资源配置的结构及创业水平,而约束的缓解有助于提高农民创业层次。不同行业所需资金规模不同,投资回报率亦不同,资金充足的创业农民,能够选择更合理的创业规模和更高层次的创业模式,进入高资金壁垒、高投资回报的行业[11]。

基于农村圈层差异理论,当个人初始资金无法满足创业需求,对于风险规避且追求低融资成本的创业者来说,首先考虑的是基于血缘和地缘等亲朋邻里的强社会关系,但是强关系成员间同质性较强,能够提供的资源集合有限[12],而其他民间借款(如高利贷)过高的融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受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限制,不应过分期待非正规渠道融资对于创业选择的影响,亦如刘杰和郑风田[13]所说只有正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约束才会对农民创业类型的选择产生影响,而来自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约束不会对创业类型产生抑制作用。所以,若创业农民能够提供有效的可抵押物品或通过抵押替代机制从正规金融市场获得创业所需资金,则有利于缓解资金约束对于创业模式选择的抑制作用。

2.社会资本与创业农民融资约束的缓解

社会资本积累是建立在关系网络成员间信任的基础上,是网络成员重复博弈的结果,成员间相互信任有助于推进网络内信息沟通,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社会资本的制度属性要求网络内的个体根据合作规则行事,否则会遭到网络成员的排斥和惩罚[14]。作为制度属性外在表现的监督功能,有助于降低网络成员的道德风险,一旦有成员违背合作规则,必然会遭到声誉或专用资产的损失[8]。Stiglitz和Weiss[3]认为创业农民基于血缘、地缘建立起的社会资本是物质抵押品的有效替代机制,影响农民创业资金的可得性。当贷款方可有效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则会降低对创业农民抵押物的要求;反之,若无法有效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则会提高对抵押物的要求。我国农民财富水平较低,缺乏有效抵押物是导致创业农民信贷约束的重要因素,而社会资本的监督功能作为抵押的有效替代机制,为缓解创业农民的信贷约束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不论是非正规金融机构还是正规金融机构均偏向于信贷给拥有良好社会资本的农户[15],如金烨和李宏彬[16]利用八省农村家庭微观金融数据发现,有特殊身份的农户(如村干部)能比普通的农户获得更多的贷款。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桥梁性、互惠性的媒介资源,具有资金优化配置的能力,社会关系作为资金的融通平台影响着创业农民的信贷行为。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嵌入在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越丰富,则获取稀缺资源能力越强。处在社会关系网络内的成员可通过两条渠道弥补自有创业资金不足:一方面,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创业者从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能力,如从强社会关系中获得所需资金,周天芸[17]基于农村圈层差异理论,分析发现在非正规借贷市场中,大多数借贷采用隐形抵押替代形式发生于关系紧密的亲朋邻里间;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在创业融资过程中具有抵押担保化的社会关系功能,有助于创业者在正规金融市场寻找到信用或者物质资产担保人,增加其获得正规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机会[18]。

纵观已有文献,现有研究丰富了社会资本、借贷约束与农民创业选择相关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更多分析社会资本对借贷行为或借贷行为对于创业选择的影响,而没有全面探讨社会资本、借贷行为与农民创业选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更多地研究整个农民群体的社会资本特征,而较少地探索创业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资本特征;更多从整体视角探讨社会资本对于借贷行为的影响,而较少从结构视角探讨社会资本不同层面对于借贷行为的影响。第三,关于农民创业选择的研究,更多讨论农民是否选择创业的影响因素,而较少研究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较多地考虑选择自营工商业的创业群体,而忽视了对于农业规模扩大化经营的创业群体。鉴于此,本文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探索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创业借贷行为的作用以及两者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其中,对于社会资本的测量,不仅将“人情支出所占比例”作为总代理变量,而且进一步从政治关系、组织关系和人际关系考察社会资本不同层面的作用差异;对于创业农民的筛选,不仅包括涉及脱离土地的自营工商业群体,还包括土地、林地以及山地规模扩大化经营的农业创业群体;对于借贷行为的考察不仅涉及创业者实际借贷额,而且涉及实际融资渠道。

三、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1.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采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该调查采取多层次分层抽样的方法,其调查对象涉及了中国多数省份和地区,包含中国居民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社会资本以及融资行为等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信息。根据创业项目选择的不同涉及两类农民创业群体:一类是经营工商业项目创业农民,另一类是农业扩大化生产创业农民。依据“A59a下列各种情形,哪一种更符合您目前的工作状况?”和“A18 您目前的户口登记状况是?”两个问题项筛选出工商业项目创业农民样本; 筛选出第一个问题选择回答为“自己是老板(或者是合伙人)”或“个体户”并且第二个问题选择回答为“农村户口”的样本,归为工商业项目创业群体。依据农村模块“B1请您谈谈您家目前土地的使用情况”筛选出农业规模扩大化经营的创业样本。 筛选出存在“田地、山林、牧场、水面或滩涂”转入,经营面积超过50亩(包含)的农户样本,归为农业规模扩大化类项目创业群体。主要变量的界定和测量如表1所示。

(1)关于创业模式的分类依据和测量。本文借鉴清华大学中国百姓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行业资金壁垒和投资回报率将原始数据中涉及的36个行业分成九大类。 原始数据涉及36个行业,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将36个行业归纳为九大类:农业小规模扩大化经营(50亩≤田地或山林或牧场种植规模<100亩);农业大规模扩大化经营(田地或山林或牧场种植规模≥100亩);农林加工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社会服务业(卫生、居民服务业、邮电通信业、教育、信息咨询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土木工程建筑业、装修装饰业);住宿餐饮业(餐饮业、旅馆业);批发零售业(零售业、食品饮料烟草和家庭用品批发业、其他批发业);交通运输业(公路运输业、其他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辅助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休闲娱乐业(娱乐服务业、原租赁服务业);工业制品业(金融制品业、塑料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能源材料和机械电子设备批发业)。,分别为农业小规模扩大化经营、农业大规模扩大化经营、农林加工模式、社会服务模式、餐饮住宿模式、批发零售模式、交通运输模式、休闲娱乐模式和工业制造模式。其中农业小规模扩大化经营和社会服务业面临资金壁垒较小,休闲娱乐业和工业制品业面临资金壁垒较大,其他创业模式属于资金壁垒一般的中间型创业模式[20]。

(2)关于社会资本指标的选取和测量。已有实证研究表明,随着研究领域的不同,社会资本测量指标的选取差异很大。如陈雨露等[21]使用“家里是否有党员、是否有干部、是否有近亲定居在城市”三个代理变量测量社会资本。杨汝岱等[22]使用全年礼金支出的总金额来表示社会资本。本文从两个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测量,首先借鉴许承明和张建军[23]采用人情支出占收入的比值表示社会资本总代理指标,其次参考Grootaert(1999)测量方法,基于信任和参与的角度,选取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以及政治关系三个子指标分析不同维度上社会资本作用的差异性。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参考童馨乐和褚保金[18]取值方法,考察创业农民对于自己家里人、亲戚、朋友、同事、领导、生意人、同学、老乡和信教人等个体的信任情况;组织关系维度主要考察创业农民是否参与某种合作社(互助组)之类的合作组织;政治关系维度主要考察创业农民对本地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参与情况。

由于人际关系维度涉及的个体类别过多,为了控制变量间共线性问题,本文通过SPSS因子分析方法降低个体类别的维度。结果显示:KMO=0.833,显著性P=0.000﹤0.0001,符合因子分析条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且运用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共提取两个公共因子,根据成分得分系数将家人和亲戚两类人群归为第一个因子,命名为特殊关系因子,将剩下个体归为第二个因子,命名为一般关系因子。此结果类似于美国学者Putnam[24]在研究社会资本区分的薄信任(Thin Trust)与厚信任(Thick Trust)以及Misztal[25]的基于心理属性的关系(Psychological Attribute) 与基于社会联系特征的关系(Property of Social Relationship)。具体来说,可以把一般关系因子定义为作为心理属性面向社会一般成员的薄信任,涉及与朋友、同事、同学和老乡等关系;把特殊关系因子定义为嵌入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间的厚信任。

表1各项指标的描述和定义

变量符号描述定义

创业模式Model根据创业行业编码判断农民创业模式详细分类说明见表4

社会资本

人情支出Spend在您全家去年全年的人情送礼支出/总支出具体比例数值

人际关系PerCr对于自己家里人/亲戚/朋友/同事/领导/生意人/同学/老乡/信教的人,您的信任度怎么样完全不可信=1,比较不可信=2,不知道=3,比较可信=4,完全可信=5

组织关系OrgCr您家是否加入了某种合作社(互助组)之类的组织是=1,否=0

政治关系PolAt上次居委会选举/村委会选举,您是否参加了投票是=1,否=0

融资特征

融资规模Sumt目前为止,以前贷款一共有多少具体数值(单位:万元)

融资渠道

非正规PriL

正规RegL依据资金来源情况判断融资渠道存在非正规渠道融资=1,其他=0存在正规渠道融资=1,其他=0

控制变量

市场化指数Market样本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参考樊纲等[19]构建的市场化发展指数

打工经历Work您目前的状况属于正在外出务工/曾经外出务工=1,其他=0

政治面貌Pol您目前的政治面貌是共产党员=1,非共产党员=0

购买医保Hosins您目前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1,否=0

购买养老Oldins您目前是否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是=1,否=0

受教育程度Edu您目前的最高教育程度是没有受过任何教育=1,私塾=2,… 研究生及以上=13

性别Sex性别男=1,女=0

年龄Age您的出生年份2011-出生年份

婚姻状况Mar您目前的婚姻状况是已婚=1,其他=0

(3)关于借贷行为指标的选取和测量。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融资规模和融资路径上[26],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创业农户借贷行为特征。严格意义上,农民融资渠道涉及四个方面,依次是:自有资金、非正规融资渠道、正规融资渠道以及既有非正规又有正规的混合融资渠道。由于笔者着重强调社会资本对于正规融资渠道与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影响以及两种融资渠道对于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故本文依据融资渠道将样本分成两类:第一类存在非正规渠道融资情况的创业农民;第二类存在正规渠道融资情况的创业农民。

(4)关于控制变量的选取和测量。已有研究表明个人资源禀赋对于创业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创业农民政治面貌、打工经历、婚姻状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购买情况等变量来控制其对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由于创业模式选择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民创业层次可能更高,本文将各个省份“市场化水平”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代理变量引入模型。市场化水平数据来源于樊纲等[19]2011年所测量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本文选取2007年各省、直辖市市场化指数。

2.描述性分析

本文剔除数据缺失较多的无效样本后,最终使用有效样本数967份,不同创业模式的样本数量、借贷行为与社会资本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农户创业模式选择的基本情况

序号创业模式样本数量

借贷行为社会资本

借贷样本

平均贷款额(万)

总体非正规正规人情支出

比均值(%)政资均值组资均值人资均值

0规模农业I2451044.2551.9332.3229.9600.7140.0944.938

1规模农业II141755.5862.9822.60410.8500.7800.0645.055

2农林加工业451510.2523.0957.1577.5700.5250.0663.831

3社会服务业130405.7832.6593.1247.9500.4770.0154.924

4餐饮住宿业61196.9872.1974.7906.9100.2950.0494.842

5批发零售业2388210.2043.7856.4197.0000.4080.0385.022

6交通运输业281415.6952.72512.9709.4000.4640.0004.901

7休闲娱乐业17921.9584.78817.17013.6700.3750.0004.513

8工业制品业622020.3138.73311.58011.4600.5650.0485.143

备注:(非)正规平均贷款额=(非)正规贷款额/(非)正规贷款样本数。

从借贷规模来看,休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与工业制品业的贷款规模较大,而小规模农业扩大化生产、社会服务业和农林加工业的贷款规模较小,此统计结果与池仁勇和梁靓[20]基于资金壁垒的行业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从借贷渠道来看,除了大规模农业扩大生产模式外,其他创业模式正规融资渠道的平均贷款额大于非正规融资渠道。

从社会资本的特征来看,以人情支出占比代表的社会资本总水平“两头高中间低”,即选择初始投资总额较低或较高行业的创业农民社会资本水平较高,而投资总额处于中间阶段的创业农民社会资本水平较低,选择农业规模化种植和休闲娱乐业的农民社会资本水平高,而选择餐饮住宿业的农民社会资本水平最低。从社会资本的三个层面来看,选择农业规模扩大化生产模式的创业农民政治关系资本最高,而餐饮住宿业的政治关系资本最低;组织关系资本整体水平比较低,合作组织的普及率不高,相对来说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化组织关系资本最高;人际关系资本最高的为选择工业制品业的创业农民,最低的是选择农林加工业的创业农民。

四、经验研究

1.研究方法

由于因变量农民创业模式涉及类别较多且类别间无明显序次关系,故采用多分逻辑回归方法。具体而言,将“农业小规模扩大化生产、农业大规模扩大化生产、农林加工业、社会服务业、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休闲娱乐业和工业制品业”依次定义为y=0,1,2,…,8,选择“农业小规模扩大化生产模式”为参照组,九种创业模式选择的概率对应记为P0、P1、P2…P8。本文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1)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影响

如表3所示,高社会资本水平的农户,更偏向于选择休闲娱乐、工业加工等资金门槛较高的行业,或偏向于选择对田地、林地等基本生产资源需求高的行业。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有助于农民创业资源的获取,拥有较高社会资本水平的创业农民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源或者物质资源的支持。社会资本不同层次对于创业模式选择影响不同:第一,政治关系资本有助于农民获取规模种植所需的田地或林地,即政治关系资本水平越高,农民越偏向于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创业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拥有党员身份的创业农民更偏向于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创业模式,进一步佐证了政治关系资本有助于创业农民获取创业所需的生产资料。第二,组织关系资本仅对农业大规模扩大生产和农林加工创业模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由于本文组织关系资本通过是否加入合作社等组织来测量,在农村地区多数合作社都跟农业种养植相关,所以不难理解组织关系资本有助于农业类创业模式选择的结论。第三,对于人际关系资本,一般关系资本更有助于农民创业模式的多样化选择,而特殊关系资本对于创业模式的选择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笔者认为,随着农村人口环境的变化,特殊社会关系数量的减少不足以满足个体对稀缺资源的需求,基于非血缘关系网络所形成的一般关系资本,更有助于农民创业模式的多样化选择。

(2)借贷特征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影响

如表3所示,融资规模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对于创业模式的选择,融资规模在1%显著水平影响农民对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休闲娱乐和工业制品等创业模式的选择,可见融资规模影响农民的创业层次,创业农民可获的融资规模越大,越偏向于选择资金门槛高、投资回报率高的创业模式,此结论与Ahlin和Jiang[7]以及Hurst和Lusardi[8]研究结果吻合。

正规融资渠道在5%显著水平下正向影响创业农民对资金门槛较高创业模式的选择,如大规模农业扩大化生产、交通运输业、休闲娱乐业和工业制品业,此观点与刘杰和郑风田[13]的观点类似,放松正规部门的流动约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创业层次,非正规融资渠道对于交通运输业、工业制品业以及休闲娱乐业等资金规模需求较大创业模式不存在显著性影响。笔者认为随着农村流动人口增加,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尤其导致资金来源的强社会关系数量变少,而民间高利贷由于利率高、风险大,创业农民很少转向民间高利贷市场。又根据“正向分类相聚”(Positive Assortative Matching)原则,即穷人的资金更多地流向穷人,富人的资金更多地流向富人,创业农民大多从同一经济阶层的亲戚朋友处获得资金支持。所以,受到资金来源以及资金供给能力的双重限制,非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资金门槛较高的创业模式选择。

(3)控制变量的作用

如表3所示,地区控制变量对农民创业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市场化水平”作为地区因素的代理变量引入模型,更全面测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于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在1%显著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创业模式的选择,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越偏向于投资规模大、回报率高和投资周期长的创业模式。

打工经历对于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工业制品业的回归通过在1%水平显著检验,说明打工经历有助于非农业创业模式选择。打工过程本身就是技术、经验积累的过程,以打工经历为代表的特殊工作经历对于创业机会的发现和创业行为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甚至发生在金融资源发挥作用之前,因为在控制变量中加入了打工经历对于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

文化程度正向影响农民创业模式选择,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偏向于选择批发零售、社会服务和工业制品等创业模式。女性创业者偏向于选择农业创业和批发零售创业等投资规模小的创业模式,而男性创业者更偏向选择交通运输、休闲娱乐以及工业制品业等投资规模较大的创业模式。已婚的创业农民更偏向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等适合夫妻经营的创业模式。年龄对于创业选择存在负向影响,年龄对于交通运输和休闲娱乐业选择的回归通过10%水平显著检验,年纪越小的创业者越偏向于资金需求规模大的行业,年纪大的创业者偏向于农业创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等资金壁垒较小的行业,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农村保险市场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农户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创业者,因为会在创业过程中为规避创业失败风险而趋于保守。

(4)社会资本与融资特征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

社会资本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于农民创业层次的影响,接下来分别考虑社会资本与融资规模以及社会资本与融资路径对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如表4所示。

首先,关于社会资本与融资规模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如表4所示,以人情支出占比代表的社会资本的总水平来看,与农业小规模扩大化创业模式相比,社会资本与融资规模的交互项在1%显著水平影响农民对交通运输、休闲娱乐以及工业制品创业模式的选择,在5%显著水平影响对农林加工、批发零售和农业大规模扩大创业模式选择,可见社会资本可缓解创业农民面临的金融约束,提高融资规模,有助于农民对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报率高的创业模式选择。从社会资本的不同层面来看,与农业小规模扩大化创业模式相比,不论是一般人际关系还是特殊人际关系与融资规模的交互项均高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创业模式的选择,人际关系间的信任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缓解信贷约束,增加农民进入高资金门槛行业的概率。政治关系与融资规模的交互项显著影响多数创业模式的选择,由于政治关系资本水平高意味着农户在本地拥有较高影响力和认可度,提高其借贷资金可获性以及进入高资金门槛行业的概率。组织关系资本并不显著影响融资规模对农民创业模式的选择,由于本文根据是否参与合作组织来测量农民的组织关系资本,目前农村合作组织普及率较低,组织形式较为松散,对创业模式的选择影响不大。

表4社会资本与借贷行为交互作用对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 由于篇幅限制,此表仅汇报交互项的回归结果。如有需要完整结果,可与作者联系。

变量

创业模式

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模型6模型7模型8

人情支出×融资总额0.6311.927***1.506**2.003***0.8412.208***2.168***1.444**

人情支出×非正路径-5.0591.8015.520**2.714*0.5012.859*2.787**-1.643

人情支出×正规路径2.7845.3923.1551.842*0.5481.228**2.142*0.934**

政治关系×融资总额0.022*0.208***0.084***0.243**0.167-0.0650.230***0.175**

政治关系×非正路径2.609**0.4581.397***1.895**1.508***1.2901.797***0.008

政治关系×正规路径1.7040.5590.903**0.9420.998*1.7370.652*0.273**

一般关系×融资总额0.150***0.136***0.112***0.112***0.137***0.138***0.088**0.082*

一般关系×非正路径0.1540.161*0.188***0.238*0.161*0.3470.262***0.027

一般关系×正规路径0.4210.1460.0730.0260.1040.2070.165*0.011

特殊关系×融资总额0.082*0.014***0.019***0.025***0.0410.005***0.002***0.103**

特殊关系×非正路径0.1430.136*0.164***0.1570.158**0.2510.235**0.006

特殊关系×正规路径0.3700.1210.0580.0180.0900.1490.1370.003

注:①“组织关系资本”与融资行为的交互项对于创业模式选择并不显著,故本表未予汇报。

②***、**和*分别代表1%、5%和10%显著水平。

其次,关于社会资本与融资路径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以人情支出占比代表的社会资本的总水平来看,社会资本有助于强化非正规融资路径对于中高资金门槛创业模式的选择,如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创业模式,而社会资本与正规融资路径的交互项则显著影响创业者对于休闲娱乐和工业制品等高资金门槛创业模式的选择。由此可见,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正规与非正规两种途径影响农民创业模式的选择,但是通过非正规途径获得资金规模低于正规途径,所以说社会资本作用于正规途径更有利于促使农民选择更高层次的创业模式。具体来看,一般人际关系、特殊人际关系与政治关系均能够强化非正规融资渠道对于资金门槛较高的创业模式选择,但仅有政治关系资本可显著增加获得正规贷款的概率。这说明拥有良好政治关系的农户本身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同时熟识村干部等拥有稳定收入人群,容易获得信用担保而增加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可得性,有助于其进入高资金壁垒的行业。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农村微观调研数据(CGSS2010),使用多分逻辑回归方法(MLR),研究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创业借贷约束的缓解以及两者对于农民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积累可提升农民对外融资的可得性,缓解创业农民的“财产水平低、金融支持低、创业模式单一”陷阱,提高创业层次。具体来说,第一,社会资本有助于农民创业资源的获取,拥有较高社会资本水平的创业农民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源或物质资源的支持。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农民越偏向于资金需求较高或对土地等生产资料要求较多的创业模式。其中政治关系资本与组织关系资本有助于农民对农业规模扩大化或农林加工等涉农创业模式的选择,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农民创业选择的多样化。第二,融资规模影响创业层次,农民可获得的资金规模越大,越偏向于选择高资金壁垒、高投资回报的创业模式,但与非正规渠道相比,正规途径资金支持更有助于高行业壁垒的、高投资回报率创业模式的选择。第三,社会资本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于农民创业层次的影响。具体来看,社会资本有助于缓解创业农民面临的有限责任约束,提高借贷规模,有助于农民对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率高的创业模式选择,其中人际关系资本与政治关系资本与融资规模均显著影响农民创业模式。社会资本显著缓解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对于创业模式选择的抑制作用,其中政治关系资本能够提高获得正规贷款的概率。此外,拥有打工经历或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创业层次。

以上结论,对于缓解创业农民的借贷约束,提高农民的创业层次有如下启示:第一,社会资本是提升农户贷款可得性的一条有效途径,社会资本可以规避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等问题,(拟)创业农民应重视社会资本积累,积极建立和维护个人关系网络,构建诚实守信、和谐和睦的人际关系。鉴于政治关系资本有助于正规渠道资金的获得,农民应积极参与政治组织活动,提升关系网络中政治资源的嵌入。第二,地方政府应引导建设符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合作组织,促进农户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为农民组织关系资本的积累创造条件。同时,应以拥有打工经历的返乡农民为重点,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引导有潜力的创业者和资金流向有优势的特色创业项目,提升农民的创业层次,促进地区经济多元化发展。第三,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可将社会资本作为软信息引入到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结合社会资本不同层面的特点,构建信息传输渠道,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信号传递作用以及抵押替代机制,改变当前以农户可抵押财富为依赖进行评级的现状。同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资产,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经营权等抵押担保的实现形式,使此类财产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梁爽,张海洋,平新乔,等.财富、社会资本与农户的融资能力[J].金融研究,2014,(4):83-97.

[2]焦民赤,厉昌习,薛兴利.我国农民创办企业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6):40-47.

[3]Stiglitz,J., Weiss.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4]Biggart,N.W., Castanias,R.P.Collateralized Social Relation: The Social in Economic Calcul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2001,60(2):471-500.

[5]李树,陈刚.“关系”能否带来幸福?[J].中国农村经济,2012,(8):66-78.

[6]Sam,W.,Arzlanian,S.,Elfring,T.Social Capital of Entrepreneurs and Small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29(1):152-173.

[7]Ahlin,C.,Jiang, N. Can Micro-Credit Bring Develop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1):1-21.

[8]Hurst,E.,Lusardi,A.Liquidity Constraints, Household Wealth, and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4,122(2):319-347.

[9]张海洋,袁雁静.村庄金融环境与农户创业行为[J].浙江社会科学,2011,(7):2-14.

[10]程郁,罗丹.信贷约束下农户的创业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 2009,(11):25-38.

[11]魏凤,闫芃燕.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部五省998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9):66-75.

[12]张兵,李丹.社会资本变迁、农户异质性与融资行为研究——基于江苏602个农户的调查分析[J].江海学刊,2013,(2):86-92.

[13]刘杰,郑风田.流动性约束对农户创业选择行为的影响[J].财贸研究,2011,(3):28-36.

[14]李爱喜. 社会资本对农户信用行为影响的机理分析[J].财经论丛,2014,(1):49-55.

[15]徐璋勇.农户信贷行为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3):45-56.

[16]金烨,李宏彬.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J].金融研究,2009,(4):63-79.

[17]周天芸.中国农村人际圈层与抵押替代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1):46-52.

[18]童馨乐,褚保金.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12): 77-191.

[19]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4-16.

[20]池仁勇,梁靓.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者的行业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5):149-153.

[21]陈雨露,马勇,杨栋.农户类型变迁中的资本机制:假说与实证[J].金融研究,2009,(4):52-62.

[22]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 2011,(11):116-130.

[23]许承明,张建军.社会资本、异质性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信贷与保险互联选择研究[J].财贸经济,2012,(12):62-70.

[24]Putnam,R.D.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M].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00.

[25]Misztal,B.Trust in Modern Societies:The Research for Bases of Social Order[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6.

[26]张建杰.农户社会资本及对其信贷行为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8,(9):104-111.

(责任编辑:刘艳)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影响医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项目的财务分析(一)
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的地方政府信用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