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
2015-03-30黄颖洁
黄颖洁
日本是拥有1.26亿的人口,却仅拥有37.8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国度。在处处蓝天白云明信片般风景的背后是这个国家人民对于资源的无比珍惜,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他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3R理念”,为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显然,离开了前沿科学的指导方案,统一高效的实施治理,光是喊喊口号减减数据是不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很多城市雾霾天有增无减,在蓝天计划频频泡汤的今天,从“3R理念”看日本,会不会为我们国家的环保教育工作打通一条小小的净化之路?
1R(Reduce减量)
任何污染问题的处理,源头是根本。减少污染源远比出现污染事件后的“堵漏”来的重要得多。
每个人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是日本典型的环境整治思路。公共场所,看不到垃圾桶的存在,却整洁得没有一丝纸片,这是因为他们的国民养成了“把垃圾带回家分类再处理”的习惯;各种车辆,看不到灰尘沾污,车窗玻璃上连指纹印都没有,这是因为司机每到长时间停车之时都会拿出清扫工具认真冲洗擦拭,时刻保持车辆内外整洁;购物场所不提供塑料袋,如需打包仅用报纸包装,尽量减少塑料袋产生的白色污染。
减量不仅体现在减少垃圾的产生,还体现在资源的节约利用。
国土面积有限,民宿就一间挨着一间紧密相连设计,空间高度整合利用;煤矿资源紧缺,日本的多地就建有风力发电系统,借用海风的驱动,东京湾著名的爱之风车不仅供应了电能,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2R(Reuse再利用)
日本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极其认真又精细。
在家庭内、商场内,厨余垃圾与可回收垃圾的分类自不必说,就连瓶子也会细分为无色塑料瓶、有色塑料瓶、玻璃瓶分拣在不同的分类框内。
當然,垃圾并不是只有分类放置就可以了的,更重要的是在回收时的归类整合。在东京湾的垃圾处理厂,到处是层层依照科学系统的合理分类以及极其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填埋了事,而是在经历高度精密分拣后才开始的实施。首先,他们将回收来的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大件垃圾和资源,在分门别类的处理后,有的是再利用,有的是使最终产品进入垃圾处理厂。
日本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也是相当发达的,不仅可以有效地转化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噁英,利用其燃烧时的热量发电,还能将焚烧后的有些固态垃圾研碎成粉末或是颗粒,做成黑色的面包砖,用于铺路建设等。
2008年,东京23区306万吨的垃圾,仅有46万吨最后进行了填埋处理。经过处理的垃圾,在东京湾的填埋处理场是以三明治的形式逐层铺筑形成平地的,这个延伸出来的平地,不仅扩大了东京的陆地面积,用于建设2020年在东京举办的奥运会的室外场馆,更重要的是它的内部合理地填埋了沼气输出管道,将垃圾填埋后经发酵产生的可能引发爆炸的沼气导出经储气罐转入小型燃气涡轮发电机,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再利用。在填埋场周围渗出的废水处理也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历程:渗出水首先经历生物学的脱氮处理,再经过硝化槽、沉淀池,芬顿氧化处理、过滤吸附处理,最终形成可以排放入海的处理水,周围的水体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3R(Recycle再循环)
阳光、空气、水,这些看似免费的用之不竭的资源,如果保护不当,也是会消失其本来面貌的。日本这一国家,除了科学指导将它们合理利用再循环之外,更值得思考延伸的是他们在人文教育中的理念种植。
在日本的某初中校最引以为豪的两件事是这样的:(1)全校三个年级近900名学生,步行到校人数达到96%,其余皆骑自行车到达,无人开车接送;(2)由学生会自发开展了向海啸地震灾区捐种樱花树活动,并成功种植。这两件看似简单的事,却体现了日本孩子根深蒂固的再循环理念。步行去上学,既节约了能源又锻炼了体魄,可以无限循环。樱花树倒了,可以从别处引进,共同呵护滋养重栽,生生不息。
富士山脚下,长野县的居民,平均寿命超过83岁,其中女性更是达到了87岁。80岁以上的老人照样有在田间干农活,在家里建房子,在工厂做手艺活。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耐力持久,进步力惊人的民族?是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了那个在大灾之后有序得让世界惊叹的人民?“3R”理念,看似是日本在环境、能源方面的教育思想,更是他们在种族延续战争中一直贮藏的精神食粮。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彼之长,止彼之短,我们的教育或许可以促进孩子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在生命延续方面更好的前行。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