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师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03-30倪道明
倪道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我国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越发的激烈。实践表明未来的竞争必定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要大力地发展教育事业。在十八大的要求之下,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方针开始调整,不断促进自身内涵的提升,体育教育专业也迎来了改革。本文以高等师范类院校当中的体育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教学的实践能力进行分析,论述了当今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教育实践 能力培养
一、教学实践能力的阐述
(一)教学实践能力概念的界定
要想清楚了解教育实践能力的本质含义,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能力”是指能够在面对某项任务的时候能够完成它,这是一种主观的条件。一个人有没有能力是需要在现实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实践是体现能力最好的方法,所以多实践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能力。其次,“实践”是指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实施的改变自然以及社会的一种活动,并且该项活动是有意识进行的。有了实践人们能够有机会和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再者,“实践能力”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人类有意识目标的在改造社会、世界的过程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能力。实践能力所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既有科学的实践能力,也有生产、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实践能力。而针对于体育的实践能力则主要表现在学习或者是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当然其中便包括教学实践能力。通过上文的简单分析,笔者认为教学实践能力是指以具备学科理论为基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拥有的一种能力,它能够准确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实践能力不能与教学能力等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该能力里面所包括的实践能力对于硕士生的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具备该实践能力对其日后的工作非常关键。
(二)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分类
在体育教育专业当中的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体育老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语言表达、动作的师范、纠正学生错误、评价学生成绩、讲解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一种能力,此外该能力还包括具备相关的运动能力和一般教师需要具备的课堂的组织能力。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培养时主要将需要掌握的教育实践能力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学、运动、社会的实践能力,另外还包括一个科研能力,这些部分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并共同构成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阶段的能力培养体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体育教育訓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培养目标落后,缺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各高等院校在设定培养目标的时候应当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因为培养目标关系到研究生最终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如果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不够完善、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能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等方面。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将对研究生的培养的目标分成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其一,从横向上看,学术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没有相互区别开来,反而混为一谈。我国现阶段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集中于学术研究方面,缺少应用型的人才;其二,从纵向上看,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定位经常会出现滞后性。目前我国的教育界对于硕士生的培养定位逐渐趋向于本科化的培养模式,缺乏了其本身的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讲,对于硕士生的培养定位应当是确定为创新与专业性质的人才培养摇篮。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1.基础设置大同小异,创新不够
从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各高校虽然对于课程的设置方面各有侧重,但仍就是缺乏创新的力度,很多基本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尤其体现明显的是在公共必修课以及专业必修课上,这样的课程设置如果不予以改变的话,对于高端型的人才培养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2.课程设置重复率高
上面表格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明显的反映出各高校设置课程的重复率是非常的高的。比如华东师范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其实与选修课存在着重复的现象,其他高校也同样存在。这样设置不仅浪费教学资源,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设置管理体制不合理
课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根据笔者对上述三所大学的调查,这些大学自身所设置的课程的数量和种类其实并不多,也很少出现专业之间相互跨越选课的情形,这不利于全面培养人才计划的施行。
(三)学校学制设置短
1.学校学制设置不统一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各学校之间学制的设置没有实现统一,三年制、两年制的情况都有。但是在现实中花费两年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并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较高的综合能力水平,因此这样的研究生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生自身希望学制设置短
由于部分学生的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里对自身学习费用的负担,这部分研究生希望学校设置的学制越短越好。如此便能尽快开始工作,从而有效减轻家庭负担,甚至可以补贴家用。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为了能提高自己在社会当中的竞争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因此也希望能从学校尽快毕业。
(四)学校硕士研究生导师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提高,学校教师资源存在短缺,需求量的加大使学校不断的降低导师的准入门槛,这就造成研究生导师能力水平的低下。而有的导师课时紧张,使得其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长期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导师在研究生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学校必须要注重导师能力的提高。
四、 如何提升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
(一)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完善
研究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最长的也就三年左右,因此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设置科学的培养方案。体育教育专业在进行培养方案设置的时候应注意分为三个阶段,即三个学期。第一学期要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要学习一些基础的专业课程。第二学期则要求学生基本上完成在校期间所有的理论课的学习任务,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要有初步的认识。第三学期则应当处于各方面的成熟阶段,为了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可进行校外实习工作。
(二)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工作
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当中对于校外见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本科、研究生阶段已经在开始逐步的引入见习课程的安排,但是距离现实的目标仍旧是不够的。很多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薄弱就是因为实践的程度不够,缺乏经验。所以高校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见习工作的开展还应当加大力度。
(三)加强课外运动技能的开展
课外的运动技能的开展是体育专业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独有的一种模式。开展课外的运动技能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经验的获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学校应大力提倡,加强管理,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
(四)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提升其的社会实践能力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培养计划。体育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和空间。在接触的过程中,学生会展开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多安排学生在中小学担任代课老师,或者是帮助参与学校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此外,还可以前往健身会所担任教练助手,多参加体育竞赛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培养。只要能够给与学生机会去外面不断的时间,专业能力以及教学的实践能力提升是必然的事情。
五、结束语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所培养出来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在进入到社会之后将会成为体育老师,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对于提升该专业的教学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在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时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培养方案。在学习期间,多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力引入見习制度,使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惠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完善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0(2):210-211.
[2] 陈克尔.论师范院校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D].重庆:重庆大学.2010.
[3] 张宝福.浅析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现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