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2015-03-30刘曙光
刘曙光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决策主体是政府,也是唯一主体。政府基本上包揽了决策、申办、举办等各个环节的所有工作。当然,这是由我国特定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殊不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公共事业管理已经越来越复杂,简单的“统治型政府”已经无法顾及到国家管理的各个领域,“治理型政府”是大势所趋,而公民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则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合理性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申办决策 公民参与
我们一般认为,决策就是指决策主体根据自己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在多个可能的行动方案中选取一个符合自己偏好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对于公共决策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公共决策相对于非公共决策而言,是指那些以表达利益集团的意志为特征的非经济性政策,是国家或政府部门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运行而做出的决策[1]。还有的学者认为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为了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而做出的行动或不行动的决策,这些公共组织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等政府组织,也包括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2],处理的问题包括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社会就业、公共福利等。
目前学者对于公共决策的定义主要包括两类,主要区别在于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它社会团体或组织是否是公共决策的主体。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正处于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阶段,如何实现善治,是接下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治理、善治、全球治理等治理理论开始成为理解政府能力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方法和工具。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对治理做了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具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治理与统治不同,政府统治的权利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管理,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认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3]。
“公共治理的核心手段为公共政策,其中首要的环节是公共决策及其体制问题。”政府公共决策体制是指在政府公共行政领域中决策权利的分配、决策的程序、规则和方式的总和[4]。
治理理论是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模式正在由‘行政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行政型政府下的传统政府决策模型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而治理理念所包含的公正、公开、民主等价值诉求,代表了政府公共决策极其体制安排的目标定位,成为现代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俞可平在《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中指出,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治理理论在我国发展的新的成果。
托马斯为公共管理者提供了五种决策模式:1.自主式管理决策;2.改良的自主管理决策;3.分散式的公共协商;4.整体式的公共协商;5.公共决策。构建了公民参与的有效模型,综述了公民参与的技术方法。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是获取体育赛事举办权的一种,它是指国家或城市为了获得一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权而按照赛事所有权的规定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张林等人給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的定义为:某一国家或城市有了申办某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设想,并在正确认识该国家或城市举办这一赛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决策目标,最终选择具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在国外,关于奥运会的申请和举办,存在一种批评的声音。批评者们认为赛事申办组织者太少听取来自举办地居民的意见,即便是听取了,也很少采纳。居民选举出来的执政者可能在某些方面能够表达他所代表的公民的利益,但是这其中难免会存在很多偏差。
国外在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过程中,对于引入公民参与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已经付诸了实践。公民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的具体形式主要有:网络民意调查、网络投票、网络话题讨论、官方网站信息公示、投票站投票、听证会、咨询委员会、市长热线等等。这对于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的公民参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正处在由“统治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的新的发展时期,国外大型体育赛事在申办决策与举办期间,对于公民意愿的了解十分重视,尤其是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他们已经突破了理论层面的研究,真正使公民参与在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决策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也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决策的公民参与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爱华.公共决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8:16.
[2] 石路.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3]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1(9):40-42.
[4]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