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2015-03-30李林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园儿童

作者简介:李林烛(1993-),女,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063(2015) 05-0142-03

收稿日期: 2015-04-15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5.032

一、整合课程背景下对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内涵、关系的解读

(一)整合课程、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概念界定

“整合”在哲学上“指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得到整合课程的不同定义。从汉语词义分析,“整合课程”可理解为动宾词组或偏正词组。若作动宾词组,整合则为一个动词,其对象是课程;若作偏正词组,整合则为一个形容词,整合课程可理解为经过整合的课程。从其范围看,整合课程是“把一日生活看成一个教育整体,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1]从内容看,“整合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以内在的价值整合观念,使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要素及其各成分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2]综上所述,幼儿园整合课程是一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整体中,活动由幼儿与教师共同发起的,融合游戏因素与教学因素的,强调幼儿兴趣、生活经验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的课程形态。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游戏的定义莫衷一是,但其对游戏的基本特征即自由性、自发性、享乐性的认识基本趋同。幼儿园游戏不同于日常活动中完全自发的游戏,它包含游戏的基本特征,又独具自然教育性。“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游戏一旦进入儿童教育领域,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 [3]笔者将幼儿园游戏界定为一种由教师组织和指导的,自由发生在教师秩序化、美化的环境中的体验性的教育活动。而教学是一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人类积累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的过程,是儿童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 [4]

(二)整合课程中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幼儿园整合课程是一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整体中,活动由幼儿与教师共同发起,融合游戏因素与教学因素,强调幼儿兴趣、生活经验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的课程形态。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发现游戏与教学是相互融合的。事实上,凡是作为实现幼儿园目的的手段而运用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或是生活活动都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5]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是课程中并列的两大类,并且是不可替代的、互补的。幼儿园游戏和教学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的性质和价值是不同的。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的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6]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能顺应孩子的发展,满足孩子的需要,教学则能造就孩子的发展,将孩子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朱家雄教授简单明了地指出:“幼儿园所发生的教育活动都是‘游戏’与‘教学’不同程度的结合。” [7]因此,整合课程关注的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是动态的过程,是在“游戏与非游戏的动态移动”和“教学与非教学的动态移动”相联结的过程。但是由于游戏与教学的程度无法量化,经常发生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的极端行为,本该属于幼儿的游戏被刻上教师造作的痕迹,很难说儿童游戏是否沦为游戏儿童,而本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却被游戏替代,这样的教学让孩子食不知味。因此,明确整合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地位和关系,有益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类型

(一)游戏与教学分离、平行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分离、平行,各自独立。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发起的具有教育潜能的活动,它们在形式、时间安排上及比例上各自独立。 [8]具体表现为在以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主导的一日活动中,游戏作为教学活动之后的休闲和娱乐,儿童游戏时教师大多放任自流。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业精于勤,荒于嬉”,将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游戏就是孩子玩耍,与学习无关。②认识到游戏的价值,但是盲目崇拜,将游戏神圣化。行为上表现为游戏自由化,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不施加任何有目的的指导。

(二)游戏与教学交叉转换

先产生幼儿园教学或游戏,再相互转换。从结果上看,二者呈互补关系。教学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延伸到幼儿园游戏主题活动中,或者幼儿的自选游戏生成幼儿园教学内容。具体表现为:①区域活动时,游戏与教学交叉。幼儿分组游戏,但游戏形式化。某种程度上儿童不是在游戏,而是游戏儿童。②教师开展专门的教学活动时,游戏成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工具和手段,目的是为调动幼儿兴趣,提高幼儿注意力,提高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效率。游戏与教学交叉转换而难以融合,原因在于教学目标功利化及游戏形式主义取向。不能给予游戏内在的精神意蕴及其教育价值足够的关注,这势必导致一种过分强调眼前的教学目标实现的功利化价值倾向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取向。 [9]

(三)游戏与教学相互融合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界限模糊,活动由儿童与教师共同发起,强调幼儿期生活经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强调游戏是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 [9]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互融合型是实现游戏与教学结合的高级形式,它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糅合在一起,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当然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如“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游戏环境、投放合理的游戏材料;教学内容生成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等游戏主题;开展教学游戏活动弥补可能遗漏的游戏经验;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开展学习活动等” [8]。

三、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之路

(一)以树立科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为前提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需要明确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价值的内核。游戏的本体论和价值论融合的趋势使游戏与教学的价值有许多共同点。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Frost等人认为,游戏与教学蕴含的教育价值目标取向包括:创造性、意义理解、社会技能、自我表达、娱乐和自由。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以这六个方面为目标导向,在幼儿游戏与教师教学过程中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重视“游戏精神”,他认为游戏精神是一种自成目的,积极开放,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对话的精神。 [10]如若将游戏精神赋予教学,那么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是水到渠成了。“教学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忘我地卷入。这样儿童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 [10]因此旨在挖掘蕴藏在幼儿园游戏与教学两种活动中的共同价值,发挥共同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的有效性,做到教育适应儿童天性并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即科学的价值目标取向。

(二)以良好的游戏环境为中介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活动空间,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环境,这样的环境是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良、材料丰富,儿童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 [11],这样的游戏环境渗透着教育目标,游戏材料布置能反应活动主题。人种学家丝瓦兹曼认为游戏是“情景中的主题和主题中的情景”。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成长的关键经验要求,设计和组织丰富完善的“区角”活动,如科学区、角色扮演区、阅读区、美工区、沙水游戏区、大肌肉运动区等活动。其次,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理的、多层次的、有序的、多功能性的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投放。

意大利蒙台梭利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整套“工作” ①的材料。儿童的工作涉及日常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科学区和语言区。其有序开放的环境蕴藏了丰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其工作材料环保、有序。比如由于3岁左右的幼儿手指的灵活性较差,教师便通过“三指抓”“两指捏”“一指按”等“工作”来训练幼儿的手指运动能力。在“一指按图钉”的工作过程中,幼儿通过触觉和手指活动感受图钉的形状、大小,感受“按图钉”的力度。因此,孩子工作成为一种游戏过程,并表现出乐此不疲的状态。

(三)以教师的指导为关键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需要注意三大环节:观察、决策及反思。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扮演着众多的角色:观察者、引导者、调节者、监督者、参与者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具有自主性,教师应尊重幼儿,保证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作为观察者,教师需要明断幼儿的行为,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决定是否对游戏进行干预以及怎样干预。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干预是否适宜和必要。可以说幼儿游戏的过程实质也是探究过程,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探究→再游戏→再探究”的活动过程。

(四)以合理设计和运用教学游戏为重要途径

教学游戏是在区域活动、领域活动、主题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将游戏因素与教学因素有机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并反映游戏精神的活动。教学游戏是一种积极开放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设计教学游戏主要包括五大步骤:确定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活动,游戏主题应匹配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游戏任务,建构儿童的支架水平;考虑多样的游戏形式,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需求;设想可能的突发状况并设计应对策略,确保游戏各环节自然过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和兴趣为基础。在实际运用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游戏中的可变因素,保证幼儿在愉快的情感中实现游戏与探究性学习及经验的扩展、丰富和改造的有机统一。教师既要保证教学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又不能概念化地限制幼儿活动。教师既要把握总体情况,也要关注个体差异,把握帮助与撤销帮助的时机。游戏过程是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探究学习,尽量达到“游戏是快乐的学习,学习是求知的游戏”的理想教育境界。

总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既是整合课程背景下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顺应幼儿天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培养完整人格的必经之路。随着游戏与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加深,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方式和途径还需补充、完善,以实现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最优化结合。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幼儿园儿童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