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思考
2015-03-30姚芳
作者简介:姚芳(1990-),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人,2013级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1QY1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063(2015) 05-0050-03
收稿日期: 2015-04-20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5.0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2013年已达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9%。 [1]当代社会,养老不再是个人问题,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社会问题,“未富先老”将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①,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当前我国老龄人口结构的特点
(一)老龄人口中高龄化特征凸显
“高龄”是指80岁以上的老人,到2015年我国的高龄老人将超过一个亿。 [2]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和高龄化趋势凸显,不仅意味着养老需求和社会养老负担的日渐加重,还意味着高龄人口更容易在生理上或是在心理上引发疾病。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在晚年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社会的关怀,否则除了忍受身体疾病的折磨还会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被社会所遗弃,引发社会高龄化危机。如台湾就陷入高龄化危机,许多人惧怕养老,对社会没信心,甚至表示活到一定年龄会选择自杀。因此,高龄化对社会养老及医护保障服务显示出更强烈的需求。
(二)老龄人口空巢比例提高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提高。从2000到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的比例由42%上升到54%,在农村这一比例由37.9%上升到45.6%。 [3]当今社会,三世同堂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而“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则越来越趋向明显。很多独生子女长大后,或工作或成家,就只有父母居家,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下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很多老年人口受制于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而留在乡村,由于缺乏经济和社会的双重保障,其养老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三)失能老龄人口规模偏大
我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约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 [4]庞大的人口统计数字代表着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下需要社会去关注和帮助的一个重要群体,同时意味着对医护服务的强烈需求。在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让失能老人安度晚年已经成为全民致力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对社会和国家提出的严峻考验。
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
(一)有效缓解家庭社会养老压力的现实选择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家庭人口变少,老年人单独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呈现着“四二一”的家庭格局,两个年轻人要照料两对父母,抚育一个子女,面临着上有所养、中为生计、下要抚幼的三重压力;而老年人在安度晚年时除了需要物质上的支持和满足外,更希望子女能陪在身边,给予关怀和照料。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多数家庭从生产单位转为消费单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无法很好地照顾老人,由此产生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现实挑战。基于此,加快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业不但可以满足社会对于养老的强烈需要,也是缓解家庭、社会压力的现实选择。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养老不但涉及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并且大约每十年都会以亿递增。老龄化发展速度飞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高龄、独居、失能的老人面临“养老难”等。一方面是生活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更容易引发疾病和身心问题。现代养老不仅包括物质扶养的内容,还涉及精神层面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对基本设施等硬件建设和专业服务等软件建设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助于满足老龄人口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阶段,围绕老年人口及其家庭的多方面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是当前扩大内需、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首先,老年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和收入不断提高,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为养老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养老服务涉及多个领域,要求医疗、家政、护理、饮食服装、营养保健及休闲、娱乐文化乃至金融地产等方面全面发展,这需要大量的相应专业人员,也提供了巨大潜在就业机会。因此,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升养老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既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扩大就业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潜在力量。
三、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基础服务设施不足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设施还很缺乏,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严重滞后。根据《2011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保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相比,目前全国床位缺口总数量达到350万张,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床位分别短缺135.5万张、100万张和114.5万张。 [4]相比城市,农村受制于经济和社会条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更为艰巨。
对于无法走出家门的老人,提供的服务就更为贫乏,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服务都无法保障。
(二)义工、专业人员队伍短缺
按照发达国家的比例来看,两个失能老人就至少需要1名专业护理人员,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至少有近600万失能老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到2015年,我国养老护理服务潜在市值规模将超4500亿,提供直接、间接就业岗位的潜在需求更是不可估算。然而,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在养老机构稀少的情况下还深受“无人可用”的困扰。很多机构里,服务人员大多都是由家政人员转变而来,因为待遇和社会评价等问题,从业者年龄往往偏大且缺乏专业技能。据统计,城市中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总数约为73403人,其中,拥有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的服务人员数量为932人,约占所有工作人员总数的1%;农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约为141636人,而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总计为1213人,占所有工作人员比例的0.85%。 [4]养老服务机构20多万的从业人员规模,与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很不相称,同时具有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规模更为有限,尤其面对强烈需求专业护理的失能老人这一群体,更是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受雇人员没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和专业培训,勉强提供一些日常保姆式的服务,并且价格昂贵,这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形成长期的经济负担。
(三)养老服务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
当前,养老还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投入不足,虽然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养老服务工作,成立了养老服务机构,但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靠政府投入,社会、民间的力量参与少之又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既无法全面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使养老机构的后续服务受到制约,并且存在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不高的状况。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养老市场的巨大需求,应该通过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和民间人士的积极参与,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产业纳入市场体系中,不断增加投入和养老服务的供给。
四、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养老服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国家政策和市场参与双管齐下。对国家而言,一是设立专项资金补助或投资机制;二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长久照料和康健养护设施建设为重点;三是将失能老人纳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四是建立养老救济和慈善基金,完善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场所。同时,要以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等途径鼓励和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为老年人所想,采用无障碍设计;根据老年人所需,设置单人房、双人房、套房等多种房型,房间配备电视、网络、一键呼叫、独立卫生间等生活设施,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完善医疗服务功能,设置服务站、保健康复中心,配备健身康复器材,最好配有保健师;为了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设立阅览室、棋牌室、营养小吃坊等;还要健全安全防护系统,实施全天候监控,建设集医疗、护理保健、日常配餐、全天照料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另外,在不断扩大养老床位供给的同时,将上述服务延伸扩大至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老人一样可以享受到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专业医护服务,实现快乐养老。
(二)强化养老服务人力保障建设
培育专业护理人员,一方面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人力保障,另一方面也通过养老服务业向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首先,积极筹建和发展各类培育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和产业之间的支撑连接作用。其次,依靠相关专门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以学习专业护理知识为主要内容,为养老服务业培养专业人才,逐步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再次,探索行业的规范运行机制,持证上岗,一旦上岗,要在岗位内实行全员培训,实现养老服务专业化;并且按照相关规定与上岗的专业护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其工资水平不能低于整个国家行业工资的平均水平;还要依托政府政策将他们纳入社保、医保,等等,转变社会旧有观念,努力使养老服务形成一种职业,吸引更多人士来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最后,积极拓展兼职实习以及志愿者服务队伍,这样既有助于缓解养老服务人员的不足,也有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养老观念,更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三)健全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健全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政府对养老问题的社会责任和经费支持。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经费支持和保障,以保障“基本需求”为原则,扩大基本养老服务覆盖人群,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预算约束,提高养老服务支出的使用效率。同时,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的建设,为农村留守老人等提供所需的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等,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开发老年保健和康复辅具,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养老服务产业作为一种刚起步的新兴产业,不仅基础差、起步晚,还由于作为服务业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企业除了要考虑盈利还要考虑社会的公益性,这样就形成一种产业的局限,成本在上涨但是利润却有限。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国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来促进养老服务业的成长、壮大。最后,探索完善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化融资渠道,提升相关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和民间组织的资金支持和信贷投入。